围观阳城吧 关注:62贴子:1,946

与神同行,和鬼同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2-27 22:35回复
    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古人又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其实不然,现在想来古人在忽悠现代人,纯粹的一种“岳不群”情节。


    2楼2012-02-27 22:43
    回复
      就说大师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其实也没先生说的那么“寒碜”。先生说“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这些确是事实,孔乙己之所以这样为什么?先生没说明白,只是真实的说了状况而已。我所知道的是,孔乙己在先生见过以前很多的事情,要不我给大家说说。


      3楼2012-02-27 22:53
      回复
        鲁镇当年有个学堂叫“亦然书社”,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的叫“亦然先生”。这个人说了也奇怪,满腹经纶才倾八斗,貌若潘安。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这些词用在“亦然先生”身上也不为过。


        4楼2012-02-27 23:06
        回复
          “亦然先生”年少时在浙江金华书院师从汤寿潜,这个汤寿潜课不简单,我在百度里看过厉害着呢。汤寿潜(1856-1917),字蜇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自己一生写照,他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留史册。


          5楼2012-02-28 17:43
          回复
            “亦然先生”年少轻狂,可又因为风流倜傥惹下不少“情债”,被赶出金华书院。回到鲁镇,办了个“亦然书社”,当时没人知道他太多的底细,只是知道他过去的老师很有名。所以,“亦然书社”在鲁镇名气斐然,富家子弟趋之若鹜攀附其门下。穷人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前程,咬紧牙关变卖家产也送去了“亦然书社”。哎,“前程”这个词,千古人千古事苦难言,无论贫穷与富贵,谁人不为了这个词碌碌奔波一辈子?可,“前程”在鲁镇给“亦然先生”带了不菲的财富和名望。有道是:挂羊头卖狗肉,苦了吃客富了卖客。


            6楼2012-02-28 18:02
            回复
              鲁镇当年最大的官员受“亦然先生”的好处也不少,隔三差五就带几个“狗腿子”来“亦然书社”。魁五手五魁手,大鱼大肉的没少招待。吃好喝好之后就去鲁镇最南边的那个叫“香兰苑”的地方,听歌看舞醉生梦死,不过“亦然先生”也好这口。后来他居然给“香兰苑”写了首次,具体内容不记了,只记得有这么一句:此情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8楼2012-02-28 19:55
              回复
                按常理来说“亦然先生”也是镇里的知名人士了,“白道”有人而且特“硬”,可以天下太平坐收渔利了,可依然是麻烦不断,为什么呢?我给大伙讲讲“亦然先生”的难言之苦,和隐隐之痛。


                9楼2012-02-28 20:06
                回复
                  一天,“亦然先生”正在给弟子讲学,陶醉在津津有味之乎者也的八股文里,等他回过神了一看,傻眼了。下面济济一堂弟子有的和“周公”下棋,有的和“赌神”玩牌,更有甚者在“挺尸”。“亦然先生”此时气不打一处来,拽起一个“挺尸”的一巴掌就上脸了,瞬间学堂安静了许多。可就是这一巴掌,带给的麻烦纠结了“亦然先生”一辈子,致死他都在为这一巴掌偿还。


                  10楼2012-02-28 20:25
                  回复
                    这一巴掌打在开当铺的“黑金”孩子脸上,说起这个“黑金”鲁镇都会毛骨悚然,这家伙“白道”“黑道”通吃,名气大的去了。据坊间传,闻名朝野的京城官宦商贾被盗案,那几个汪洋大盗和这个“黑金”都有生意往来。给你说个直接的,鲁镇最大的官员吹了个牛,说:“在鲁镇谁敢来我家行盗,我一定当场抓获,要是抓不住,以后我就鲁镇的大人小孩都管叫‘爷’。”这话说过的当晚,他家真的被盗了,也没当场抓获。第二天,他那几个“狗腿子”四处流传,说“老爷家昨晚被盗了,你知道偷走的是什么?老爷全家上下男女老少的裤头,就连八姨太刚生的闺女也不放过,太过分了。”


                    11楼2012-02-28 21:25
                    回复
                      “狗腿子”忙活了几天,依然无头无序,气的镇里最高官员干急上火。“裤头事件”第七天的早晨,镇衙门异常热闹,全镇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乱哄哄的。因为衙门的屋檐下一字排开许多裤头,而且裤头上都写着谁谁谁的,全是官老爷家里人的。这笑话可大了,最可笑的是官老爷竟穿是“开档裤头”,哈哈哈所有人都在笑。在清朝的盗匪史里没这一段,因为“盗亦有道”,许多盗不齿此事,也只有野史记载而又广为流传。


                      12楼2012-02-28 21:43
                      回复
                        从此之后,鲁镇的最高官有了新名字“开裆裤”。这“开裆裤”也怀疑过“黑金”,差“狗腿子”找他的麻烦,可让他一句话打发了,这句话是“上次丢了裤头就找我,下次要是他那八个姨太太没穿衣裳光溜溜丢在鲁镇的大街上,也找我吗?”“开裆裤”一听,火气是有的,可要是真那样了老脸往哪搁?罢了,罢了。说的太多了,还是来说“亦然先生”的“巴掌事件”吧。


                        13楼2012-02-28 21:54
                        回复
                          “亦然先生”对于“黑金”也只是传闻里的,感觉此人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就有几个钱,不过如此而已。那天“黑金”来到学堂,不急也不闹,一屁股坐到讲坛上,拿着戒尺指着“亦然先生”说:“先生,我找你来了,你打我孩子了一个巴掌,这巴掌打的对,你说呢?”“亦然先生”笑着说:“可不是,你家孩子不好好听讲,这样下去怎么能有个好前程呢?”“先生说的是,前程最重要,可我找大夫看过了,你把我孩子耳朵打聋了,这该咋办啊?”“不会吧?我打的不重,应该没事的。”“算了吧,你说咋办?我这可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呀,把你耳朵打聋也赔不起,你说呢?”


                          14楼2012-02-28 22:25
                          回复
                            “先生,你没事吧?不会是疯了吧?你不要吓唬我,我可不是吓大的,要不明天我来和你谈这事,行不?你接着笑,笑吧==继续===笑===”。“黑金”看着“亦然先生”的笑落荒而逃,好像撞鬼了,怪怕人的。许多年后,“黑金”在咸亨酒店给大伙侃这笑的时候,满脸严肃而且一本正经地说:“我见过鬼的笑,没见过这种比鬼的笑还厉害的笑,恐怖啊!”


                            16楼2012-02-29 21:14
                            回复
                              “黑金”是走了,“亦然先生”却茫然了,该如何是好啊?那一巴掌打的不重,也不至于把耳朵打聋啊,简直是讹人,气煞了,这该死的天杀的开当铺的
                              ╭^^^╮
                              {/ o o /}
                              ( (oo) )
                              ) ))。心里骂归骂,终究也是个事,必究打了人家一巴掌。“亦然先生”回到寝室,把床挪开扣起一块砖,手伸下去拿了一块金子掂量一下感觉太沉,又拿了一块还可以,攒在怀里就去“开裆裤”家了。


                              17楼2012-02-29 2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