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竹斜街在前门楼子西边,紧邻茬儿胡同、炭儿胡同,和已被拆掉的三岔口相连。从84年出生到92年上小学,一直住在这里。那里的老房子,至今仍在,两卧一客,前后两个小院,留下无数童年回忆。哥们已经十多年没去看过,不知何时被划入前门改建范围,这段回忆也就算完了。
周家大院在西琉璃厂最西边,和西草场相邻,北接铁树斜街。民国时是一整套大院子,里外142处套房,从院口步行到里院,需要15分钟。93年左右上小学时,家里做生意赚些钱,在里面买了一间房子,那时,大院已经被分拆归口,成为大杂院了。住了大约3年吧,这一片整体拆迁,一处房子换来一套三居室,当时一家人怎么算怎么觉得值。如今想想,钢筋水泥丛里的鸽子笼,那里比得上这接地气的居所。没办法,那个念头,谁不想住楼房?
儿时的居所,一处早已拆迁重建,一处虽旧貌得全,却时刻等待着被拆的命运,想来不免唏嘘。吧里还有没有小时候住胡同的哥们,分享分享旧日的回忆?
周家大院在西琉璃厂最西边,和西草场相邻,北接铁树斜街。民国时是一整套大院子,里外142处套房,从院口步行到里院,需要15分钟。93年左右上小学时,家里做生意赚些钱,在里面买了一间房子,那时,大院已经被分拆归口,成为大杂院了。住了大约3年吧,这一片整体拆迁,一处房子换来一套三居室,当时一家人怎么算怎么觉得值。如今想想,钢筋水泥丛里的鸽子笼,那里比得上这接地气的居所。没办法,那个念头,谁不想住楼房?
儿时的居所,一处早已拆迁重建,一处虽旧貌得全,却时刻等待着被拆的命运,想来不免唏嘘。吧里还有没有小时候住胡同的哥们,分享分享旧日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