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一体吧 关注:946贴子:10,025

【科学与佛法】 全息投影 宇宙理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3-15 14:36回复
    在一九八二年时,一件惊人的事发生了。在巴黎大学由物理学家Alain Aspect(阿兰·阿斯拜科特)所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他们进行了一项也许会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实验。你不会在晚间新闻中听到这件事。事实上,如果你没有时常阅读科学期刊,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过Aspect的名字,虽然有些人相信,他们的发现可能会改变科学的面貌。

    全像照相术(Holography)可以说是「雷射立体照相术」。全像使用的科学仪器,雷射光射出后分为两束,一束投射於被拍照的物体上,反射后再与另一束光相互干扰,然后将干扰波形存於全像软片上。与传统照相术不同的是,这张软片上看起来只是一大堆像水波的纹路,看不出一点被拍照物体之形像(见图一),可是当我们用雷射光以正确的角度投射於软片上时,就会显现出该物体之立体影像。
    全息宇宙理论-起因
    Aspect(阿斯拜科特)和他的小组发现,在特定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把基本粒子——比如说把电子——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射,它们在运动的时候能够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间的距离多么遥远,不管它们是相隔10厘米还是10亿公里远,它们似乎总是知道相对一方的同伴的运动方式,这体现在当一方受到干扰而改变运动方向时,其同伴也会同时改变方向。这个现象的古怪之处在于,它们之间的通讯联系几乎不需要时间间隔,这违反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没有任何通讯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因为一旦超过了光速,就等于是能够打破时间的界限。被我们认为“无生命”的电子竟然也会在距离如此遥远时互通声气,一起运作,这实在像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幻觉。
    这个骇人的现象使很多物理学家着迷,他们都试图用复杂的方法来解释这个现象。但是饮誉当代的美国量子物理学家和科学思想家戴维·玻姆抛出了一个大胆却十分直接、简单的想法:此发现意味着客观现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起来具体而坚实,但其实它只是一个幻象,是一张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摄影相片!
    全息宇宙理论-发展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全息相片。这是一种用激光做出的三维立体摄影相片,它在显示形象方面有独特优点,全息照的“像”不是物体的“形象”,而是物体的光波。即使物体已经不存在了,但只要照亮这个相片,就能使原始物体“再现”。和普通照相术不同,全息相片贮备着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显现,所以有“一张全息相片的价值等于一千张普通相片”之说。
    影像的立体感不是全息唯一的特殊之处,更神奇的是,全息相片每一小部分都包含着整个相片的完整影像。如果我们把一朵玫瑰的全息相片分割成两半,会发现每一半都有整个玫瑰的影像。如果我们把这一半再分为两半,然后再分下去,每一小块相片中都会包含着一个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来影像。只不过这越分越小的相片,其影像逐渐模糊而已。
    这种“整体包含于部分中”的观点颇值得玩味。从前,我们总认为要了解任何事物和现象,不论是一根筷子还是一片麦田,最好方式就是把它们分解开,从而研究它们的每个组成部分。但全息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把某个由全息相片式结构组成的事物“解剖”开来,我们不会得到部分,而会得到较小的整体。
    事实上,全息理论为我们观察世界引出了一个新的视角,经历一番思考,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竟是这样的:世界的每个局部似乎都包含了整个世界!例如,将一根磁棒折成几段,每个棒段的南北极特性依然不变,每个小段是它原来整根棒的全息缩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缩小。再如,一面镜子碎了以后,每一面小的镜片仍然能够被当成镜子使用,每一块镜子的碎片也可以看成整面镜子的全息缩影。
    而我们身体里面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整个身体的全息。人的受精卵和它发育成的各种细胞相比较,其DNA是相同的。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这个人全部的遗传信息,所以克隆技术才可以利用一个细胞复制出一个人来。
    全息理论给玻姆带来了灵感,也使他有勇气相信:基本粒子能够彼此保持联系,而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多远,不是因为它们之间来回发射的信号有多么“神秘”,而是因为它们的分离是一种幻像!在现实下面更深的层次里,这样的粒子并不是分离的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大整体的两个部分。
    全息宇宙理论-结果
    回到那个令人费解的实验结果上,类比一下,基本粒子之间出现超光速联系的情况也就容易想象了,那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现实宇宙还有更深的层次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那可能是一种超过我们宇宙空间的更复杂的“超级宇宙”。
    


    2楼2012-03-15 14:40
    回复
      全息宇宙理论-哲学原理
      全息理论说客观物质是不存在的,我们的思维外界是遥远地方的全息投影,我们的宇宙不是物质的,而是信息的,我们感受到的宇宙其实是外界的信息。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信息的。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全息宇宙论并没有主张精神、意志的第一性,不是唯心主义。
      全息宇宙理论-被隐藏的秩序
      这个“超级宇宙”不仅是指大鲨鱼那样的整体,而且更是像我们先前所提到的玫瑰全息相片那样无法分割的整体。因此,在这个宇宙之下,每一个物体,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电子,都包含了整个宇宙的信息!就像一位诗人所说的那样:“整个宇宙存在于一杯葡萄酒中”,只是这些信息已经模糊不清,以至于我们根本不能解读了。

      早在几十年前,量子物理学家就揭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将任一物体逐步打碎到小至电子、质子的地步,它们就不再具有物体的特性。举例来说,我们都以为电子是一个很小的小圆球,但这个观念一点也不正确,虽然当我们注视电子时,它的行为像一种极小的粒子,但是它们更多的时候就像是一团能量云,以类似波的方式分散在空间中。这一点与全息图象非常相似——当你观察全息图象时,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可是当你试着用手摸它时,你才发现手可以穿过它。就好像我们在很远的地方看到海市蜃楼,但我们走近时,却能很随意地穿过它——海市蜃楼只是个幻影!
      因为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幻影粒子”组成的,所以整个宇宙基本上就是一全息式的幻象。现在,真正的思维的**到来了——我们每天生活其中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一种“假象”,宇宙间千姿百态的万象都只是一个更巨大的“超级宇宙”的全息投影!这太令人失望了!原来宇宙竟连一个膜理论宣称的肥皂泡都不如,它根本就不结实,只是一个象征幻影的“泡泡”而已!玻姆将那个更深层的“超级宇宙”称为“隐卷序”,意思就是“隐藏或折叠起来的秩序”,而把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称为“显展序”,意思就是“展现开来的秩序”。
      他认为宇宙中所有事物所呈现的表象,其实就是这两个秩序间不断隐藏和展现的结果。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纸折起来,图案就不见了,而展开后,图案又出现了。这就解释了基本粒子为什么那么神秘,一会儿是粒子,一会儿又是波。

       「情与无情」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众生即众缘和合而生的现相),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从心想生。
      依据玻姆的理论,这两种形态都隐藏于粒子的整体中,我们不同的观察方式决定了哪一种形态被展现,哪一种形态仍维持隐藏的状态。全息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从空间方面来说,局部是整体的缩影;从时间方面来说,瞬间是永恒的缩影。我们感觉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全息理论却告诉我们,这其实只是一种虚幻的感觉,在更深层次的超级世界里,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共同存在于一起的。梦想过要回到过去和通往未来吗?或许我们不需要找机器猫了,只要有适当的工具,我们将来会有可能进入这种超级全息式的现实层次中去,取出过去古老的影像,也可以光顾一下其实现在就已经存在于某处的未来。(作者:明夷)


      4楼2012-03-15 14:41
      回复
        排除所有人格化的佛法和欺骗,真正的佛法就是科学,不仅可以渡人,还是社会基业长青之学,今后科学的进步会不断证明这一观点,社会稳定一定会向佛学靠拢。


        5楼2012-03-15 17:15
        回复



          7楼2012-03-15 18:51
          回复
            @天行物随


            9楼2013-06-02 23:42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6-03 01:38
              回复
                看后想到了若尘师父的另一首偈语:
                法界一如性
                你我本来同
                觉者自相融
                万法在其中


                IP属地:天津11楼2013-06-03 11:08
                回复
                  科学没有止境。
                  有所执滞,即非科学。


                  12楼2013-06-03 11:10
                  回复
                    写得很深刻啊!!!


                    13楼2013-06-05 10:12
                    回复
                      很具启发


                      14楼2013-06-06 21:08
                      回复
                        以科学验证佛学思想,应从科学的开端开始。
                        知识的发展进程显示,知识在最后都陷入了局限性的沼泽,走入了死胡同。
                        知识需要更新,不是知识在发展中产生了问题,而是在知识的开端出了问题。


                        15楼2013-06-06 23:50
                        回复
                          一部分内容以前看过,很震撼,现在再次拜读,还是一样的震撼啊,虽不是全部,但有道理,呃。。。。。。


                          16楼2013-06-07 22: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