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吧 关注:1,224贴子:5,646
  • 13回复贴,共1
此人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追思无限.


1楼2006-11-15 10:38回复
    千古奇人!


    2楼2006-11-15 10:40
    回复
      • 218.207.218.*


      3楼2006-11-19 17:41
      回复
        • 218.207.218.*
        额,我不说了


        4楼2006-11-19 17:41
        回复
          挂的惨了


          5楼2006-12-03 18:58
          回复
            感叹


            IP属地:广东6楼2007-01-08 00:17
            回复
              ................成大事者有时不计较这些 


              IP属地:浙江7楼2007-01-16 22:47
              回复
                : 战国的纵横家————苏秦、张仪评传 
                我国传统上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战国时期,所谓的“纵横家”,不外乎两个人,即苏秦、张仪。二人皆为“鬼谷子先生”的门生,施展“合纵”、“连横”之术,将战国晚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评价二人,“此两人真倾危之士!” 
                 “合纵”之祖——苏秦 
                 一、怀才不遇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人氏,年幼之时,曾与张仪在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业成就之后,曾先后去东周(当时周王朝已经沦落为“国”并分裂成东西二周)和秦国请求出仕欲施展抱负,不想却均未被录用。苏秦得到如此待遇却未“心灰意冷”,反而回到故里,更加勤奋的学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头悬梁、锥刺骨(因此事留下了“悬梁刺股”的佳话),刻苦攻读有关兵法、医学、经济和法令等方面的书籍。对当时各国的具体形势作了充分的研究。当时,列国之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最为强盛,而七国之中又首推秦国最强。于是,苏秦经过反复思考,初步形成了一个促成六国结盟以共同对抗秦国的战略思想,即“合纵”。出于对自己新战略思想的自信,苏秦再次离开家乡,到各国游说。谁知他这一去,使中国历史上多了“纵横家”一流,而且更可以说是改变了历史。 
                 二、牛刀小试 
                 辞别故乡的苏秦首先来到相对来说最为弱小的燕国。晋见燕文侯时,他陈述了燕与别的国家结盟的必要性:燕之所以能够安乐无事,不受到强秦的侵犯,是因为南面有赵国作屏障。秦要功燕,必须经过赵而跋涉千里,赵要功燕,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赵国之所以不攻打燕国,全因为强秦在后面牵制,而燕却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赵国结盟,共同抵抗强秦,防患于未然。所谓“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于是,苏秦建议燕侯先与赵国结好,然后再与其他各国联盟抗秦,这样,燕国就可保安全。他出色的口才和一语中的的言论打动了燕文侯的心,于是燕文侯拿出车马金帛助他去赵国游说。 
                 苏秦来到赵国之后,便以燕国使者的身份晋见赵侯。他向赵肃侯指出,秦国强大,早就有入侵中原之念。凭各国的实力,都难以单独抵抗强秦,如若各国都争相讨好秦国,将来势必被秦国各个击破。若各国联合,则“地五倍、兵十倍于秦”,攻一国而各国援助,则秦虽强,亦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亦可相安无事。因此,苏秦请赵侯出面倡议六国合纵抗秦。赵侯当即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拜苏秦为相国,派他去游说各国,以订立合纵盟约。苏秦遂又以赵国使者的身份,去其余各国说以利害,并成功的得到各国君主的赞同。回到赵国之后,被封为武安君。至此,苏秦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单凭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国同盟。他的身价也虽之提升百倍。 
                 三、“合纵”始末 
                 不久之后,六国国君于赵国洹水(今河南境内)之上,歃血为盟,合纵抗秦。封苏秦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并派人将六国盟约之事向秦国通报。自此之后,秦国竟有十五年之久不敢越函谷关“雷池”一步。 
                 秦国得知六国合纵抗秦之后甚为吃惊。随即,秦惠文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引起六国之间相互猜疑,以拆散合纵。首先派人去最近的魏国,归还了从魏国夺来的几座城池,然后又派人去最远的燕国,将女儿嫁给了燕国太子。于是,魏、燕两国同秦国和好起来。赵侯得知之后,责问苏秦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苏秦十分惶恐,立刻出发,去平息这场同盟中的“内乱”。 
                 苏秦首先又来到燕国。此时,燕文侯已死,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齐国趁燕国办丧事之机攻燕,连克城池十余座。燕王便以齐国归还城池为条件,命苏秦以“从约长”的身份出使齐国。如若齐国归还城池,燕国便同秦国断绝来往。 
                 苏秦去齐,晋见齐威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齐威王不解,问其原因。苏秦道,人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头籽,吃的越多,死的也就越快。燕和秦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就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头籽一样!齐国实在是大难即将临头。齐威王闻言大惊,忙向苏秦请教解危之法。于是苏秦就建议齐威王归还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喜欢,秦王也一定会高兴。齐威王以之为是,竟然立刻照办。 
                


                8楼2007-01-18 08:54
                回复
                  .....


                  IP属地:浙江10楼2007-01-19 14:47
                  回复
                    • 218.29.78.*
                    无语~~~~~~~~~~~~~


                    11楼2007-04-10 12:49
                    回复
                      。。

                      千古奇才!!!!!!



                      IP属地:广东12楼2007-05-21 02:50
                      回复
                        。。

                        传统??“三教九流”???那是啥???????

                        建议大家看看南怀瑾的《孟子旁通》《历史的经验》后再看易经。道。释方面的书。。。

                        再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全方位的看待或许对苏秦了解更多点。。。



                        IP属地:广东13楼2007-05-21 02:57
                        回复
                          二、牛刀小试
                             辞别故乡的苏秦首先来到相对来说最为弱小的燕国.晋见燕文侯时,他陈述了燕与别的国家结盟的必要性:燕之所以能够安乐无事,不受到强秦的侵犯,是因为南面有赵国作屏障.秦要功燕,必须经过赵而跋涉千里,赵要功燕,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赵国之所以不攻打燕国,全因为强秦在后面牵制,而燕却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赵国结盟,共同抵抗强秦,防患于未然.所谓“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于是,苏秦建议燕侯先与赵国结好,然后再与其他各国联盟抗秦,这样,燕国就可保安全.他出色的口才和一语中的的言论打动了燕文侯的心,于是燕文侯拿出车马金帛助他去赵国游说.
                             苏秦来到赵国之后,便以燕国使者的身份晋见赵侯.他向赵肃侯指出,秦国强大,早就有入侵中原之念.凭各国的实力,都难以单独抵抗强秦,如若各国都争相讨好秦国,将来势必被秦国各个击破.若各国联合,则“地五倍、兵十倍于秦”,攻一国而各国援助,则秦虽强,亦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亦可相安无事.因此,苏秦请赵侯出面倡议六国合纵抗秦.赵侯当即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拜苏秦为相国,派他去游说各国,以订立合纵盟约.苏秦遂又以赵国使者的身份,去其余各国说以利害,并成功的得到各国君主的赞同.回到赵国之后,被封为武安君.至此,苏秦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单凭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国同盟.他的身价也虽之提升百倍.
                            其中的一个关于能言善辨的故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0-04 14:25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08-24 08: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