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维酵素能防止宿醉、增加酒量
酒的主要成分除水以外就是乙醇与香气。乙醇在肝脏中先经过酒精去氢酶作用,形成含剧毒的乙醛,再和氧结合,变成醋酸。过程如下: 乙醇(C2H5OH)→乙醛(CH3CHO)→醋酸(CH3COOH) 上述过程中,乙醛就是引发酒醉的元凶,所以乙醇在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被酒精去氢酶(ADH)与乙醛去氢酶完全分解后,酒醉自然会醒。但是一个人对酒精的耐受毒,不止与上述酵素之有无或是含两以致多少有关,而且与所具酵素之类型也有关。人体有七个基因负责酒精去氢酶的产生,所产生的酵素中有四种与乙醇之代谢有关,分别为ADHI、ADH2、ADH3与ADH4,负责生产这四种酵素之基因,全部位在第四号染色体上。其中ADH2含有思念种不同类型的酵素(ADH2*1、ADH2*2、ADH2*3),而ADH3含有二个个同类型的酵素(ADH3*1、ADH3*2),它们对乙醇具有不同之氧化速率,其中ADH2*2与AKH3*1对乙醇之氧化速率较高,较易使酒精变成乙醛。根据研究,ADH2*2这个基因型主要存在亚洲人中。此外,乙醛去氢酶也有不同之类型。一般而言,亚洲人对乙醇之耐受力,较其他人种为差。研究显示,约有半数的亚洲人其乙醛去氢酶为ALDH2*2,此一类行之酵素对乙醛之去除能力较差,因此容易出现脸红、头痛、恶心或肠胃不适等酒醉症状。酒精去京酶是以zero-order kinetics(零级反应)来进行乙醇分解,其作用速率不会随乙醇浓度提升而增加,故欲加速其作用力,唯有增加酵素含量,透过不断之诱导,的确会增加酵素产量而使酒量增加。所以,饮酒后易脸红与否与肝功能好坏无关。根据医学研究显示,酒一下肚之后,约有10%左右的酒精会被胃吸收掉,然后则经由肠子运送至肝脏,进行分解带,若是体内酵素不足无法顺利分解乙醇时,细胞中蛋白质就会和乙醇结合,因而损害肝细胞。虽然喝适量的酒有助于血液循环,但偌饮酒过量,造成肝脏无法负荷的时候,就等于是慢性自杀,有造成脂肪肝及酒基干中毒的危险。所以酵素可防止宿醉,减低因喝酒过量引起的各项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