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醒世姻缘传》一书,自己时时处在一种目瞪口呆的状态,就像偶尔在一个看似非常低档的餐馆吃饭,可是从第一口开始就感觉到了在任何其他的高档餐馆品尝不到丝毫的口口异香,更加惊叹的是这个"餐馆"的主人好像对我的这种感觉并不在意,似乎自己的厨师还能够做出比我品尝的菜肴还要好吃一百倍的东西,有些头晕目眩了。 《石头记》的作者说自己的作品"字字看来皆是血",我也有同感,可是《醒世姻缘传》中我只是看到了作者的那种看似根本就是随意挥洒的轻松。《醒》中虽然有胡适所说的"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我看到的主要是一种"灵气"。我更看重徐志摩对此书的评价:"你看他一枝笔就像是最新的电影,不但活动,而且有十二分的声色。""他把中下社会的各色人等的骨髓都挑了出来供我们鉴赏,但他却从不露一点枯涸或竭蹶的神情,永远是他那从容,他那闲暇。""他是把人情世故看烂透了。他的材料全是平常,全是腐臭,但一经他的演梁,全都变了神奇的了。""他的画幅几乎和人生的面目有同等的宽广。《石头记》的种种优秀不在这里叙述,不过我倒有个似乎比较异类的看法:《醒》像是一个大师的"心有旁骛"之笔,《石》是一个大师的"呕心沥血"之作,两相不能比较孰重孰轻,当然这只是个人愚见。任何小说,当然包括《醒》与《石》,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刻画是小说的核心,故事情节和时代与地域环境只是为人物所搭建的舞台,人物的刻画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等进行描写。关于《醒》与《石》两部旷世巨著的各种出神入化的写作技法不是本文探讨范围,本文的目的是比较两部作品中各种人物姓名的相类似之处。既然小说中的人物刻画是小说的核心,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就是这个人物的第一个印象,如果说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生下来的名字是父母所赐,那一部作品中的人物,特别是《醒》与《石》这样的自称"杜撰"的作品,书中人物的"父母"就是作者自己了,如果说一个活生生的人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眼神",那小说中人物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物的"名字"了。当然,任何一部非历史作品中,作者都会对自己书中的人物名字有所考量,可是像《醒》与《石》这两部作品对自己名字的重视程度绝无仅有,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两部作品中人物名字的相似之处。任何一个中国字都是有"音"、有"意"、有"历史"的,当然还有与其他字的相关联之处,两部作品的作者对此是"心有灵犀"的,其实作者借用名字的每一个字,不管有时候是以音为主,有时以意为主,或者是兼而有之,再或者是四种方面都有考虑,最终的目的还是刻画这个人物的"形象",表达的还是"意",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最终的评价,读者对此一定要心明眼亮。首先我们通过对名字的"音"方面阐述两部作品的姓名相通之处,应用"音"起名主要是取谐音。直接根据谐音就能够得出作者给这个人物打上标签的含义,这种人物都是作者有着比较强烈的倾向性,我们把这样的分为最简单的一类,两部作品中这样的人物比较多。见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