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发展史--第一章 初期阶段
航空母舰是一种离奇的庞然大物,它具有最强大的威力,但又不堪一击。过去,它曾驰骋疆场,风糜一时。1940年以前,航空母舰还被海军里的许多人看作附属于战列舰的舰只,然而仅仅过了5年,它就取而代之,淘汰了战列舰。如今3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航空母舰的前途众说纷纭,有许多人认为,这种庞然大物注定要衰亡。
常常有人说,战列舰耗资太大。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最末一代航空母舰,耗资同样惊人,配备的舰员更多。现在,卡尔·文森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每艘造价平均大约20亿美元,舰员超过6000人。如果天外星球的来客看到人类具有这样大的“本领”,也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回答上述种种疑问决非三言两语,这囿于一个简单事实:不论是最原始的还是最先进的航空母舰,都具有双重用途,即能使人们同时征服海洋和天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在人类试图制海时,具有有效制海手段的人们获得了最大的权益。同样,征服天空的权力,是属于那些实力强大的人。但是,大海是难以驾驭的,它浩瀚无垠,早期的飞机无法跨越。还有,即使在今天,超音速远程飞机一旦离开陆地,在海上进行任何距离的飞行,也会遇到麻烦。天空是没有界限的,但地球上的海空却是许多岸基航空部队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这种情形还要继续下去。
初期航空母舰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它使人们很快认识到了航空母舰的潜在价值,而不是它到底经过多久才被正式采用。早在上个世纪末,一些气球飞行家就曾提到在舰上使用系留气球的问题。在莱特兄弟完成第一次飞行后,也提出了在军舰上如何使用动力推进飞机的事。1909年,克莱门特·艾德尔发表了《军事飞行》一书。自然,他在这部书中谈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的必要条件,对许多观点都作了明确阐述。
艾德尔具有惊人的远见卓识,他不仅谈到了飞机的起降,还预见到需要一个宽敞平坦的起降甲板、甲板升降机、岛式上层建筑、机库,和军舰本身要有高速。当时的飞机粗糙、笨拙,从舰上起飞很吃力,而且一艘军舰上只能降落一架飞机。为了避免造成太多的空气涡流,飞机起飞时都希望母舰锚泊,或者慢速行驶。
七嘴八舌者实在不乏其人,艾德尔在他的祖国没有受到重视。在法国,舰上飞行整整被推迟了十年。这促成美国和大英帝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原因是,美国人对飞行怀有极大兴趣,英国人则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海军,需要不断发展,保持先进。
海军需要飞机,渊源于实施侦察。侦察从纳尔逊 [ 校者注:纳尔逊(1758-1805),英国海军著名将领。1805年10月21日,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特拉法尔加大海战中,打败了法国-西班牙舰队,并战死 ] 时代起就开始存在。肉眼的目视距离是有限的,在最佳能见度时,在最高的桅顶用性能最好的双筒望远镜观察,视距也不超过四十海里。为了获得关于敌人动向的重要情报,只好把一批侦察巡洋舰派到巡逻线上进行侦察;侦察巡洋舰彼此间保持目视距离,以便传递信号。无线电的发明减少了对视觉通信的依赖,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一艘单独的舰只不可能发现目视距离以外的任何目标。
1908年,美国海军曾准备让一架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由于它没有购买任何飞机,结果两年来一事无成。倒是一篇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的一艘德国邮船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它的前甲板平台起飞,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这是在空中发生战争的第一个信号。人们当即怀疑,德国军事当局以邮政作掩护,正在试验一项攻击美国的新技术。这篇报道,使不久前负责与飞行事务保持联系的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受益不浅。他迅即获准负责飞机在军舰上起飞的试验,并于1910年1月9日,在新型轻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装了一个起飞平台。
航空母舰是一种离奇的庞然大物,它具有最强大的威力,但又不堪一击。过去,它曾驰骋疆场,风糜一时。1940年以前,航空母舰还被海军里的许多人看作附属于战列舰的舰只,然而仅仅过了5年,它就取而代之,淘汰了战列舰。如今3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航空母舰的前途众说纷纭,有许多人认为,这种庞然大物注定要衰亡。
常常有人说,战列舰耗资太大。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最末一代航空母舰,耗资同样惊人,配备的舰员更多。现在,卡尔·文森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每艘造价平均大约20亿美元,舰员超过6000人。如果天外星球的来客看到人类具有这样大的“本领”,也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回答上述种种疑问决非三言两语,这囿于一个简单事实:不论是最原始的还是最先进的航空母舰,都具有双重用途,即能使人们同时征服海洋和天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在人类试图制海时,具有有效制海手段的人们获得了最大的权益。同样,征服天空的权力,是属于那些实力强大的人。但是,大海是难以驾驭的,它浩瀚无垠,早期的飞机无法跨越。还有,即使在今天,超音速远程飞机一旦离开陆地,在海上进行任何距离的飞行,也会遇到麻烦。天空是没有界限的,但地球上的海空却是许多岸基航空部队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这种情形还要继续下去。
初期航空母舰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它使人们很快认识到了航空母舰的潜在价值,而不是它到底经过多久才被正式采用。早在上个世纪末,一些气球飞行家就曾提到在舰上使用系留气球的问题。在莱特兄弟完成第一次飞行后,也提出了在军舰上如何使用动力推进飞机的事。1909年,克莱门特·艾德尔发表了《军事飞行》一书。自然,他在这部书中谈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的必要条件,对许多观点都作了明确阐述。
艾德尔具有惊人的远见卓识,他不仅谈到了飞机的起降,还预见到需要一个宽敞平坦的起降甲板、甲板升降机、岛式上层建筑、机库,和军舰本身要有高速。当时的飞机粗糙、笨拙,从舰上起飞很吃力,而且一艘军舰上只能降落一架飞机。为了避免造成太多的空气涡流,飞机起飞时都希望母舰锚泊,或者慢速行驶。
七嘴八舌者实在不乏其人,艾德尔在他的祖国没有受到重视。在法国,舰上飞行整整被推迟了十年。这促成美国和大英帝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原因是,美国人对飞行怀有极大兴趣,英国人则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海军,需要不断发展,保持先进。
海军需要飞机,渊源于实施侦察。侦察从纳尔逊 [ 校者注:纳尔逊(1758-1805),英国海军著名将领。1805年10月21日,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特拉法尔加大海战中,打败了法国-西班牙舰队,并战死 ] 时代起就开始存在。肉眼的目视距离是有限的,在最佳能见度时,在最高的桅顶用性能最好的双筒望远镜观察,视距也不超过四十海里。为了获得关于敌人动向的重要情报,只好把一批侦察巡洋舰派到巡逻线上进行侦察;侦察巡洋舰彼此间保持目视距离,以便传递信号。无线电的发明减少了对视觉通信的依赖,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一艘单独的舰只不可能发现目视距离以外的任何目标。
1908年,美国海军曾准备让一架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由于它没有购买任何飞机,结果两年来一事无成。倒是一篇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的一艘德国邮船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它的前甲板平台起飞,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这是在空中发生战争的第一个信号。人们当即怀疑,德国军事当局以邮政作掩护,正在试验一项攻击美国的新技术。这篇报道,使不久前负责与飞行事务保持联系的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受益不浅。他迅即获准负责飞机在军舰上起飞的试验,并于1910年1月9日,在新型轻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装了一个起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