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0,797贴子:14,635,209

【周年纪念】湘杰与汉服的周年随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IP属地:北京1楼2012-04-21 20:39回复
    湘杰有话说
    湘杰偶然翻到去年的日记,第一次提到汉服,是在2011年4月10日。若把这天当作我成为同袍的第一天,则距今已一年有余。
    湘杰作文以记,却感到千言万语无从表达,以至于数次停笔重写,最后定稿《三变》。
    本来是想发表到校刊上的,无奈没通过语文老师那一关,遂传到吧里,与大家共享。
    在以后的日子里,湘杰不能保证每年都有心得,一旦作文,当也发在该帖。
    慢茶楼,轻拍,谢绝掐架,谢绝不文明用语,谢谢。
    


    IP属地:北京2楼2012-04-21 20:49
    回复
      一周年纪念
      一共写了4次,现发于下。


      IP属地:北京3楼2012-04-21 20:50
      回复
        围观楼主直播


        4楼2012-04-21 21:04
        回复

          整理着积攒下的卷子,偶然翻出一张英语测试报。看着“华夏希望英语周刊”几个字,我恍惚了一下,思绪飘到去年的春天,那是怎样奇妙的邂逅呀……
          初识
          偶然点击了一个名叫《一国之芳》的视频,因为一个陌生的词汇——曲裾深衣,我冒冒失失地闯进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网络上的搜索引擎将我带进了百度汉服吧。
          那是一个散发着文化气息的地方,似清茗,有苦涩也有幽香。在这里,我拾起一件被遗忘了的衣裳,我看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我捧起一卷结网蒙尘的经典,我遇到一群怀揣梦想的同袍。
          名字
          一直知道自己的民族是华夏,但直到此刻我才知道何为华夏,《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从来都羡慕别的民族那漂亮的民族服装,并暗自埋怨民族合照上汉族的白衬衫黑裤子,却从没想到电视剧上的所谓“古装”、昆曲里的那些戏服;自从知道中山装和旗袍产生在近代,我更加迷茫。但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我们美丽的华夏衣冠,我们汉族人的民族服装——汉服。
          长久以来的空白被一点点填补,长久以来的迷茫正一点点消散,长久以来的梦想在一点点清晰……长久以来,漂泊的心,一点点回归。
          迷失
          那是一段疯狂的日子。我泡在网上,详吸水的海绵一样汲取着那些常识,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观看视频教程,感叹自己已经成年了,才学会怎么穿衣服;我浏览图片,渴望自己也能穿上那美丽霓裳;我阅读实践活动,心急地想参与其中,想让周围的人都知道我们本民族的服装,知道它背后的故事,那些酸甜苦辣;我品味心得,羡慕同龄人的智慧、勇气、热情、梦想,羡慕那份互称“同袍”的情义。
          


          IP属地:北京5楼2012-04-21 21:06
          回复
            直播?


            IP属地:广西6楼2012-04-21 21:13
            回复
              三 华夏印象
              不想用太过华丽的辞藻去描述它的美,只记得初见时,一眼千年。
              那个女孩小时候没有过批床单拌仙女的经历?每每看到电视里那漂亮的“古装”,我都被深深地吸引,禁不住心驰神往。只是后来,那样打动人心的服装少了,“古装”造型日渐雷人,服饰罔顾历史常识,“古装”剧失去了魅力,我开始关注邻邦的和服与韩服。
              曾不止一次地,我看过民族大合照,那样的绚丽之中,只有汉族白衬衫黑裤子地突兀着……自从知道了旗袍与中山装的来历,我迷惑了:
              当向别人提起汉族、当以汉族的身份走向世界,我们如何直观形象、如何简单明了?
              一次偶然,视频《一国之芳》,让我茫然的心找到了归宿。
              请允许我这样作比:和族的民族服装是和服,韩族的民族服装是韩服,满族的民族服装是旗装,藏族的民族服装是藏袍。
              那么,汉族的民族服装,我们就会称它为汉服。
              那段时间,我疯狂地搜寻汉服的知识,像一只吸水的海绵,如饥似渴。我很快了解了汉服体系,汉服演变史、衰微史及复兴进程,华夏民族节日,汉服同袍等等。
              我深感汉服存在的必要性,遂向亲友倾述。无奈民族文化流失严重,大家很难静下心来感受传统了,于是我不被理解。师长的反对、同学的不屑,都成为压力,铺天盖地。萧索之秋,幸有挚友相伴、同袍支持,我那如尘埃般卑微的愿望才得以留存。
              我决定为汉服复兴做点什么。作为高中生,我能做的不多,只好尽我所能,让汉服为更多人所知。但首先,我需要拥有一身汉服。我谢绝了亲戚们的好意,用自己的办法笨拙又缓慢地积攒着。从鲜花盛开的五月,到寒风凛冽的十一月,历时半年,我终于能够网购一套对襟齐腰襦裙、一件中衣和一件半臂。我也曾做了幻灯片,打算利用元旦联欢会,无奈临场机器故障,那天我乘兴而去,败兴归来。不过我在室内穿着新买的对襟襦裙,确实给一些同学留下了华夏印象,这也是唯一的安慰了吧。
              冬去春来,诸多缘由,汉服渐渐淡出生活,我只在传统节日里,身著中衣和半臂,生活也一切如常。然而内心里,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华夏已留下深刻印象,归属意识已经觉醒,是断没可能全部抹煞的了。这是一条我亲手选择的道路,我深知此路漫漫,困苦艰难,我需得做好当下之事。为此,我甘愿等待,并积极充实自我。
              金飞玉走,如今芳菲四月,正是我与汉服相识一岁之时。献此文于高中结束之前,谨记一年之中我与汉服之间发生的故事,感谢一年之中不断支持我、给我鼓励的挚友、同袍,同时也激励自己为华夏复兴而奋发向前。
              注:
              1 以服装打动人心的影视剧如《笔中情》、87版《红楼梦》、《贞观之治》,以及后来的《美人天下》、《美人心计》;造型雷人的电视剧如《福星高照猪八戒》、《刁蛮公主》、《欢天喜地七仙女》
              2 从建国直到2006年,中国汉族在全世界1883个民族中,是唯一丢失民族服装的民族,地位十分尴尬。
              3 中山装由孙中山先生根据西装设计;旗袍是民国女性时装,不是民族服装。
              4 汉服,即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它是从 (不是被吞了,是我到这里就没有再写下去)
              


              IP属地:北京8楼2012-04-21 21:54
              回复
                好孩子!大慶同城同袍支持你!希望到了大學依然愛漢服如故!


                10楼2012-04-22 19:01
                收起回复
                  第二年,现在放送~~~
                  回过神来猛然发现,自祎遇见汉服,已过两年之期。第二年,祎并未写心得,却实实在在收获了一些相片,于是这第二年,就以图片为主吧~~~
                  祎在6月经历了人生中重要的高考,以一表的成绩顺利考入广东省暨南大学,于是办完了相应的手续,祎暑假有一次探亲+旅游。祎去了山东的姨娘家和姑姑家。
                  这是在家乡还未出发。这套齐胸襦裙是改制的,祎转手了同学误买的某凤阁的不正规影楼装,又在布料市场挑了外面这蓝绿花的料子,拿到楼下的洗衣店(兼改衣服),让店主姐姐帮着改的,我说样子,她来操作。相片是表姐照的。


                  IP属地:北京11楼2013-05-11 21:06
                  回复
                    先去了山东姑姑家。
                    这张是在戚继光故里。


                    IP属地:北京12楼2013-05-11 21:17
                    回复
                      我和二表姐的女儿(就是我的外甥女啦),这套粉嫩粉嫩的衣服呢,可以算是我的处女作吧,是我刚学了缝纫机,想了样式,姑姑裁剪,我来跑线的。


                      IP属地:北京14楼2013-05-11 21:25
                      回复
                        然后去了山东另一个城市的姨娘家。
                        这张是我的表妹。我很宝贝我唯一的表妹,还是个中学生,大家不要评论什么哦~~

                        这是在姨娘家,手机拍摄,渣像素见谅~~

                        这是在京杭运河德州段锦绣川。

                        这张是在董子(董仲舒)文化街。

                        这是在苏禄王墓。


                        IP属地:北京15楼2013-05-11 21:29
                        回复
                          坐火车去了曲阜三孔,高考完的学子,来拜先师。


                          后来又去了泰山。这是祎二度登泰,上一次在初中毕业,这一次是陪姨娘去的,姨娘年纪不轻了,还没有登过泰山,于是祎陪她去。




                          IP属地:北京16楼2013-05-11 22:01
                          回复


                            17楼2013-05-11 22:20
                            收起回复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IP属地:上海20楼2013-05-12 00: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