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缘吧 关注:1,226贴子:20,929
  • 2回复贴,共1
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全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亦称《无量寿经论》。
  《往生论注》,二卷(或作一卷),中国北魏释昙鸾(476~542)撰。
  《往生论》系公元五世纪时,印度世亲晚年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二十四偈,并造长行引申述释,具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亦称《无量寿经论》。北魏普泰元年(531)由菩提流支译成汉文,僧辨笔受(据《历代三宝纪》和《大唐内典录》)。随后昙鸾于梁大通中(527~529)在洛阳见菩提留支,留支授以《观无量寿经》,昙鸾遂专宗净土而注释此论,并大宏净土念佛法门。



IP属地:上海1楼2012-04-22 09:14回复
    五、十念即成。说明临终具足十念相续,便得往生。念有三义:(一)禅定忆念,(二)时间的念,(三)口唱的念。作者但取忆念一义。
    六、二种回向。说明修行人须要有二种回向:一是往相回向,一是还相回向。以自己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叫做往相回向。生净土之后得到奢摩他和毗婆舍那(止观),成就方便力,回入生死稠林,弘扬佛法,叫做还相回向。
    昙鸾原是研究北方通行的四论(《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涅盘经》的学者。因此在本书中留下了许多旧有思想的痕迹。第一,本书处处运用双即双非的中道论点,这显然是受了四论的影响。第二,本书也继承了四论的实相观。此外,本书有的地方也曾运用老庄哲学思想。如说:“若有众生不成佛,我不作佛,而众生未尽成佛,菩萨已自成佛,以后其身而身先故,名巧方便。”又说“知进守退曰智,智空无我曰慧”等等。
      本书很早就流传于海外。在日本庆安年间(704~707)就已有了刻本。净土诸家都重视它,注解很多。


    IP属地:上海4楼2012-04-22 09:15
    回复
      学习了。感谢分享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2-12-26 16: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