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门吧 关注:14贴子:61
  • 2回复贴,共1

快乐的“广东好人”:马来西亚华人廖乐年山村义教义助10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是富翁,却在过去10年为广东偏远山区的梅州市大埔县长教村筹资200万元义教义助;没有小家,却把大爱给了先后培训的5000多名学生;不给报酬,却吸引一批海外亲友当假期志愿者——他就是67岁的马来西亚华人英语教师、刚当选广东省文明办评选出“广东好人”的廖乐年。  “无私”、“激情”、“魅力”和“智慧”是学生们在形容自己老师时用得最频繁的词汇。
  “他的付出从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从小失去父亲的学生廖文昌说。他一直享受老师父亲般的关照,上大学前遇到困难常给老师发电邮求解想不明白的事。这位深圳大学三年级学生每年得到老师5000元的资助。
  在县基建局工作的廖其力谈起听老师讲课的情形时说,“老师讲课时那种飞扬的激情,到大学毕业时都没碰到与他比肩的人。学生没可能上他课时‘开小差’”。
  高三学生廖根梅说:“老师的魅力在于不仅自己乐观、自信,还鼓励我们遇到困难就用《国歌》歌词‘前进、前进、前进进’激励自己。我们常用英语唱‘明天会更好’,大家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大的魅力。”
  学生廖振思说,老师不仅创造了独特的英语教学方法,还有很好的做事艺术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他10年来能很好地融入村民生活,改变村民观念就是智慧。这几年每到春节,老师手里会有个“约会本”,村民们请老师吃饭可得提前约,不然就没份了。
  廖乐年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客属华人,父亲去世早。13岁时,得到了一位中学校长的资助,他到英国读书,后来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此后回马来西亚的中学教英文和马来文。
  这位穿着浅蓝色广告T恤,老式灰色长裤的廖乐年说:“能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最开心的事,给予本身就是获得”,“讲课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学生有了好的前程,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人的富有不在于有多少,而在于是否能把拥有的用在地方。”
  23岁的廖惠茹是廖乐年带的第一批学生,去年下半年在县城开了一个英文补习班。她说,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道。
  “其实老师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他常为筹钱四处奔走。他衣服多是旧的,常自己补袜子,全部收入和积蓄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他是‘最穷的慈善家。’”廖惠茹说。
  廖乐年现在有300多名学生。每到周末和暑假是最忙的时候,他把300多人分成四个班,连续讲4个小时。他用投影仪给学生讲课,耳麦和四个扬声器使师生们一问一答的英语对话声充满了课堂。讲课结束时,一曲英文“感恩的心”唱出了他和学生的共同心声。
  讲到他回家乡教书时的选择时,他说,原本想去非洲,后来跟着60多年没回家乡的堂兄一起来探亲,就做出了回乡教书的决定。
  小时候,母亲常让他背一句话。半个多世纪后,他才明白,母亲让牢记在心那句客家话——“广东大埔长教百江德心堂”,原来是祖父老家的地址!
  这是一张他10年的义教“成绩单”——培训5000多名学生、为附近学校培训师资、10多个孩子考上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
  “爱心的传递将放大慈善的力量”是廖乐年常对学生说的话。 “自己做的事其实很平常,这10年我很开心啊!”



1楼2012-04-25 12:07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07-01 09:59
    回复
      有爱的一位先生。非常不错!


      4楼2013-10-18 16: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