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吧 关注:7,281贴子:58,157

回复:【羽林军】虽远必诛 大汉帝国的扩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在崇拜名将和圣君的同时,请大家也纪念纪念为了国家而远嫁他乡的汉家公主们,政治也好,军事也好,远嫁他乡。远隔万里,青春不在。


IP属地:广东154楼2012-07-17 11:27
回复

    (虽远必诛-72)
    三、通往死亡之路:汗血马之战
    张骞通西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刺激了汉帝国外交活动的升级。
      从此之后,汉帝国每年出使西域的次数,多的时候有十来次,少的时候也有五六次。如果出使的国家比较远,使节往返一次要八到九年的时间,汉武帝派出的使节团,最远的距离到达犁靬(约在今天西亚的叙利亚一带);如果出使的国家比较近,一般也需要二三年才可以返回。
      帝国的威名远扬!
      当帝国的使者前往安息国(今伊朗)时,安息国王派出大将,从首都番兜城(今伊朗达姆甘)出发,率领二万骑兵,前往数千里外的东部边界迎接汉朝的使节。安息国是西部与中国有交往的最大国家之一,尚且对中国如此尊重,其他小国更是毕恭毕敬。这是汉帝国外交的鼎盛时期。
    由于外交活动的频繁,需要大量的使臣。出使西域是一桩非常艰辛的工作,所以官吏们并不喜欢前往,往往以各种借口推辞。
      武帝刘彻下诏,招募自愿者,只要愿意代表国家出使西域,不论出身,哪怕是奴隶的知份,一律发给象征帝国权力的符节,持节出使西域。刘彻试图以此来激发民间的冒险精神。
      刘彻的出发点不错,但是执行下来后,出现了许多问题。
      招募来的使节中,形形色色的人员都有。既有胸怀大志、富有胆略的壮士,也有亡命之徒;即有浮夸之辈,也有一贫如洗的穷人。有些人为了国家利益,有些人冲着功名而去,还有不少人想趁机捞一把。
      因为使团出发时,都携带了大量的礼物,有些使节就中饱私囊,偷偷在半途中把礼物卖给商人,把出使西域当作是一桩生意。也有一些使节仗着是大国使者,对西域小国的君臣百姓进行恫吓威胁,以捞取一些好处。
      良莠不齐的使团使得西域各国逐渐对汉帝国疏远,在汉使团途经之处,这些国家拒绝向使团成员提供食物,这样就与汉朝使团不断地发生矛盾,甚至武力冲突。汉使团抢夺沿途国家的粮食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国家反过来就报复,掠夺汉使团的礼物。
      本来就够乱哄哄了,这时匈奴人又插一手,时不时派出骑兵突袭汉朝的使节团。
    刘彻决心给匈奴人一点颜色。
      元鼎六年(前111年),公孙贺率领一万五千名骑兵从九原(内蒙古包头西北)出发,向西深入二千余里;赵破奴率领一万多名骑兵从令居(甘肃省永登县)出发,向西行进,深入数千里。两路大军搜索专门伏击汉朝使团的匈奴骑兵,然而一路上连一个匈奴兵也没找到。
      楼兰与车师(姑师)两个西域国家,距离中国最近,每当有汉朝使团出使西域时,总是最先到达楼兰与车师。楼兰与车师这两个国家,要为汉朝使团准备食物、安排住宿,而当时汉使团非常之多,一年有时多达十几个使团,平均下来,每个月都要接待一批汉使,使这两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苦不堪言。再加上有些使节为非作歹,使得楼兰与车师终于忍无可忍,拒绝为汉使提供食物,并且经常对汉使团进行劫掠。
      汉使回国后,对楼兰与车师这两个国家大加诋毁,并且认为楼兰与车师勾结匈奴,为匈奴人通风报信,使得匈奴骑兵得以屡屡袭击汉使团。
    平心而论,在汉使与西域国家所发生的冲突中,汉朝使团要负很大的责任。楼兰与车师介于中国与匈奴两大强国之间,日子确实不太好过,因为中国远而匈奴近,所以往往更容易倒向匈奴。
      武帝刘彻听信了使节们的话,决定发兵攻打楼兰与车师。
      元封三年(前108年),赵破奴被任命为远征军的总指挥,率领数万人马远征楼兰、车师。自从霍去病去世、卫青被闲置以来,赵破奴成为汉军中最重要的将领,他追随霍去病参加过河西战役与漠北战役,屡建战攻,勇猛剽悍。
      楼兰与车师都建有城镇,与匈奴人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方式不同,这就为汉军提供了打击的目标。赵破奴根本就不将楼兰、车师放在眼里,他独自率领七百名精锐骑兵,快马加鞭,将大部队甩在后面,轻装疾进,直奔楼兰。
      楼兰人总道汉帝国遥远,汉军无法长距离奔袭,所以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但是赵破奴的七百骑兵如同天降神兵,突然出现在楼兰国的都城,楼兰人大惊失色。连强大的匈奴人都被汉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了,楼兰人对汉军更是深怀畏惧之心,汉军的突然出现,令楼兰人无所适从,军心大乱。
      赵破奴趁楼兰军队混乱之际,率七百骑兵发起强攻,居然将楼兰军队打得大败,杀入楼兰都城之中,楼兰王慌乱之中,来不及逃跑,竟然被赵破奴所俘虏。
      赵破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摆平楼兰,楼兰国的邻国车师闻讯大惊。此时赵破奴的数万名大部队已经赶到,与先锋部队会合后,向北挺进,进逼车师国。车师国是一个小国,战斗力本来就不强,如何抵挡赵破奴的数万精兵?刚交战,便一触即溃,赵破奴挥师进入都城,车师投降。
      这是汉军第一次在西域亮相,一亮剑便寒气逼人,所有的西域国家都陷于恐慌之中。占领车师之后,赵破奴军队继续向西挺进,耀武扬威,直达乌孙与大宛。乌孙与大宛都是属于西域大国,尚且震摄于汉军之威,更别提那些小国了,纷纷派出使者前往汉军营中,向汉军谢罪。
    汉军在西域炫耀兵威后,凯旋而归。
      这次作战胜利来得太轻松了。赵破奴在指挥过程中的果断与迅捷,使武帝刘彻在他身上看到一些霍去病的影子,也可以说,赵破奴有意模仿他的前任长官的风格。过于容易得到的胜利,会埋下一些恶果,正如老子所说:福兮祸之所伏。赵破奴作为军队的主将,喜欢单独行动,过于自信,这埋下一个祸根;此次胜利使汉帝国过于轻视西域的军事力量,这使得汉军日后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为了加强对西域的快速军事反应,汉帝国在酒泉与玉门关的西部边陲,修筑漫长的碉堡群(亭障),作为前沿哨所,监视西域的一举一动。
    


    IP属地:广东155楼2012-07-17 11:28
    回复

      (虽远必诛-75)
      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贰师诚是大宛驯养汗血马的基地,刘彻的目的很明显,不仅要报复大宛国王,而且对汗血马,势在必得。
        统帅是业余将军,士兵呢?很遗憾,也是业余士兵。
        汉军的正规军没有参加这次远征,所动用的兵力,除了原浑邪王归附的匈奴(汉朝设五个“属国”)骑兵六千人之外,其余兵力,都是向全国招募的新兵,共计数万人。
        所有的人都认为攻取大宛,只是探囊取物罢了。
        刘彻给李广利配置的副手有:军正赵始成,负责执行军法;向导王恢(与马邑之谋的王恢并非同一人);校尉李哆,负责军事指挥。
        业余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上官兵谈笑风生,没人意识到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将会是如何的艰辛。
        军队出了玉门关后,渡过盐水(注入罗布泊的一条河流,现在消亡了),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北侧行进。
      汉军远征大宛,西域诸国震惊。
        在天山以南、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的地区,分布有许多小国,这些小国虽然与汉帝国有外交关系,但同时也与匈奴有外交关系,而且匈奴对这些小国有很强的控制力。所以这些国家拒绝对汉帝国的远征军提供粮食供应。
        李广利这个能歌善舞的将军,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沿途所经的小国,都紧闭城门,并且派军队防守。大军的粮食供应成了巨大的问题。李广利大怒,下令攻打这些国家。
        无论是匈奴籍的骑兵还是刚招募的新兵,在攻打城堡上都缺乏足够的经验,战斗打得异常的艰苦。遇到运气好的时候,攻破城堡,战败的国家只好乖乖地交出食物,但是更多时侯,这支业余的军队无法攻克城堡,只好放弃,绕城而走。
        西北恶劣的环境开始成为汉军的最大的敌人。大宛王君臣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数万人的大军,要在这种干旱的地区行进数千里,沿途缺少水源食物,这无异于自杀性的行军。
        饥饿、缺水、疾病成为汉军的死亡之神,伤亡人数一天天地增多。李广利束手无策,原先一个个壮汉,都被恶劣的天气与饥饿折磨成一个个的病夫了。
      这是一次死亡行军。
        从玉门关出发时,共计有数万名士兵,到达大宛西部的郁成城时,只剩下数千人,沿途有数万名的汉军弃尸荒野。
        剩下的数千名士兵,早已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攻城的战斗力,只是在郁成城外驻扎。
        郁成城的城主郁成王看到汉军人数少,已是强弩之末了,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于是率领守军,纵马上前,李广利兵团大败!
        李广利与负责军事指挥的校尉李哆、军正赵始成商量,现在只有数千疲兵,连大宛的东部门户郁成城都攻克不下,何况是都城贵山城呢?看来这仗是没法打了,只有撤退这一条路。
        这一撤退,又是一次死亡行军,因为兵力不足,连小国现在也打不下来了,在没有食物供给的情况下,军队忍饥挨饿,只能在荒漠中捕猎一些动物为食,就这样在返回途中,一路遗弃汉军士兵的尸体无数。
        李广利率残兵好不容易回到中国境内。从中国出发时有数万人马,回来时只剩下数百人。
      李广利残兵驻扎玉门关外,派人快马驰京,为这次军事行动失利辩解,将失利归因于饥饿与兵力不足,请求班师回京。
        武帝刘彻简直气疯了,派出使节到达玉门关,传谕李广利:“如有一人胆敢入玉门关,杀无赦!”李广利心中大恐,便逗留在边境线上,未敢入玉门关。
        刘彻失望到了极点,真没想到这个外戚如此不顶用!
        就在此时,汉帝国与匈奴硝烟再起,赵破奴与二万名汉军被八万匈奴骑兵围困,赵破奴被俘,二万汉军集体投降。这场战事的细节,将在后文详述。
        命运的天平开始逆转了。汉帝国的军事优势荡然无存!
      


      IP属地:广东158楼2012-07-17 11:29
      回复

        (虽远必诛-77)
        断绝贵山城水源的计划破产,李广利只好采用强攻的手段。
          出人意料的是,大宛的军事力量并未如原先所预料的那么弱小,贵山城的守军拼命地抵抗。汉军这次西征,配置的武器相当充足,应该也有不少的攻城器械,但仍然进展很慢。围城之战进行了四十天,汉军终于打开一个缺口,占领了贵山城的外城,生擒大宛勇将煎靡。
          大宛的贵族们开始惊慌失措了,大家商量说:“这事都怪国王毋寡,把汗血马藏起来,又下令杀害汉使节团,才招致大汉的报复。现在看来,咱们把国王杀了,献上人头,交出汗血马,这样做大概汉军就会解围而去。如果到时汉军还要继续强攻,咱们再力战而死,也还来得及。”
          贵族们背着国王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此时大宛王因为外城失守,退入内城中,正准备凭借内城坚固的城墙死守,没想到后院起火,贵族们带着亲兵杀了进来,指着大宛王说:“要不是你杀了汉使团,大宛国怎么会有今天之灾呢?今日借你的人头一用,好与汉军和谈。”说罢,不等回话,几把利刀就在大宛王身上戳了几个窟窿,大宛王当然气绝身亡。
        大宛贵族们派出代表去见李广利,带上大宛王的人头,对李广利说:“截杀汉使的命令,乃是大宛王下达的,现在我们已经把大宛王的人头献上。贵军如果不再进攻的话,我们就交出汗血马,任由你们挑选,并为贵军提供粮食。如果你们决意要再战的话,我们将杀死所有的汗血马,而且我们已经向盟国康居国请求援助,康居的援军很快就会到来,到时内外交攻,结局尚未可知呢。”
          此时汉军已**察到康居国的军队已经出动,到了大宛国边境地区。康居军队见汉军人数众多,武器精良,心中思忖不是对手,所以按兵不动,静观事态的发展。
          李广利一想:攻破外城就花了四十天的时间,要攻破贵山城内城也不是容易的事,搞不好打得精疲力竭时,康居国军队在背后插上一恨,就可要吃大亏。再说,首恶元凶大宛王已经被诛杀,而且大宛贵族们都答应要献上汗血马,这出征的任务也就算是圆满完成了。于是同意与大宛国媾和。
          大宛国将所有的汗血马拉来让汉军挑选,总计挑选了数十匹上等的良马,中等马匹以及母马共计三千多匹,以做为繁衍所用。同时立了一个亲汉派的贵族昧蔡为大宛国新的国王。
        还有一位战争元凶尚未抓获,这就是大宛东部重镇郁成城的统治者郁成王,郁成王是杀害大汉使团的直接元凶。
          汉军绕过郁成城直接兵临贵山城下,只留下校尉王申生率领千余人的小部队监视郁成城。郁成王见汉军的兵力很少,心中大喜,就率领三千人的军队发动袭击,结果这支千余人的汉军小部队除几个人逃脱之外,全军覆没。
          李广利大怒,派上官桀率军队回攻郁成城。郁成城的防御工事远不及贵山城,守军又少,被汉军打得大败,郁成王落荒而逃,一直逃入康居国。上官桀紧追不舍,一直追击到了大宛国与康居国的边境。
          此时大宛已经战败,康居国王悄悄地把准备援助大宛的军队撤了回来,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出兵大宛,否则自己岂不是第二个大宛王吗?可是郁成王却逃到康居国来了,怎么办?要是不交出郁成王,难保汉军不会杀进康居。“他娘的,”康居国王跳了起来:“大宛人自己都把国王给杀了,我何必为了一个郁成王来得罪大汉呢?”
          郁成王还幻想在康居国的帮助下杀回大宛,没想到却被绑赴上官桀处。上官桀派了四名骑兵将郁成王押解到李广利的司令部,这四名骑兵边押送边商议:“这个郁成王是杀害咱们汉使的元凶,所有人对他都恨之入骨,这么押解他回去,真是太便宜他了,不如一刀咔嚓算了。”
          大家都觉得好,于是其中一名骑士把刀一亮,往郁成王脑袋就是一刀,拎着首级去复命了。
        李广利大军凯旋而还。
          然而,从玉门关到大宛,又从大宛回到玉门关,沿途是汉军士兵累累的尸骨。这条漫长的道路,乃是通往死亡之路。
          第一次西征出玉门关时是数万人,回到玉门关仅剩下数百人。
          第二次西征出玉门关时约有十万人(征发的各类战斗人员六万多人,还有自愿参加的热血青年,还是征发天下“七科”作为运输队伍,这支运输队伍估计不下数万人),回到玉门关仅剩下一万多人。
          如果说第一次行军是因为饥渴、疲劳以及恶劣的环境所致的重大伤亡,那么第二次西征则是人为因素占主要。《汉书》记:“后行,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贰师将军李广利,身为主帅,纵容手下将吏虐待士兵,就因为这些士兵是来自社会最底层,致使数万名士兵在不缺粮食的情况下,抛尸在荒郊野岭,使得这次行军,成了一次名符其实的死亡行军。
        十万汉军尸骨铺就了李广利的绵绣前途。李广利受封“海西侯”。
          从赵破奴破楼兰、车师到李广利二征大宛。汉帝国终于将势力楔入西域,并在西域的轮台、渠犁两地驻有屯垦部队,各数百人,置校尉领护,作为出使西域的汉使者的基地,此后的西域历史,开始进入一个精彩纷呈的阶段,英雄的传奇,一次次上演在这片干旱荒凉之地。
        


        IP属地:广东161楼2012-07-24 13:47
        回复
          (虽远必诛-79)
          陆贾能说会道,赵佗十分开心,在南越呆了这么久,赵佗就没有遇过可以谈得这样来的,而且陆贾很有学问,他曾写了一本书,叫《新语》。赵佗留陆贾住了好几个月,日夜饮酒,畅谈天下大事。
            赵佗对陆贾说:“南越这个地方,没有人可以畅谈得如此痛快,先生此来,说了许多话,我闻所未闻,真是收获良多啊。”
            陆贾是个读书人,但颇有义气,他向赵佗晓以利害,劝他早日归附汉帝国,赵佗被他的话所感动,于是自愿称臣,归附汉廷,与汉帝国互通使节。陆贾便以汉帝国使节的身份,将“南越王”的大印授予赵佗。
            陆贾完成外交的使命,准备回国复命,赵佗非常舍不得,赠送了许多南越珍宝物产,价值千金。陆贾也回礼相赠,临别时依依不舍。
          这样,南越国成为汉帝国的一个藩国,与汉帝国建立了外交,相互通商通使。南越国从汉帝国进口大量的铁器、农具以及牛、羊、马等,每年也献上南越特产给汉帝国。
            数年后,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当权。
            吕后对南越之个蛮夷之地看不上眼,正好有人投其所好,就上书请求禁止与南越国通商,特别是禁止向南越国出口铁器。吕后点点头说:“赵佗这个人,以前对高皇帝就很不敬,名义上归附汉室,其实还不是一个独立王国?立即传令,禁止向南越国出口铁器与农具,牲畜嘛,只能出口雄性的,不能出口雌性的。没有这些必需品,赵佗便没什么可以嚣张的。”
            南越国自从与汉帝国通商通使以来,获得不少中原地区的先进科技,得到不少好处,突然间一纸禁运诏令,赵佗感觉被浇了一盆凉水。
          “他娘的,”赵佗怒从心生,“当年高皇帝册立我为南越王,互通商使,现在吕后居然听信谗言,看不起我们蛮夷之邦,禁止我们进口汉帝国的器物。我看这必定是长沙王吴回(第一任长沙王吴芮之孙)的阴谋。”
            为什么赵佗会认定是吴回的阴谋呢?吴回的长沙国,是汉高祖刘邦封赏群臣中的异姓封国中硕果仅存的一个,长沙国与南越国相接壤。赵佗怀疑吴回想趁机南下吞并南越国,把自己的封国扩大到整个岭南地区。
            “老子也不要汉国所封的南越王了。”赵佗本来就自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根本没必要被汉帝国所册封,干脆就自立为“南越武皇帝”,与北部的汉帝国分庭抗礼。
            接着,在吕后五年(前183年),南越军队越过南岭,向吴回的长沙国进犯。这回吴回可当了一回冤大头,吴回之所以能成为硕果仅存的封王,跟他的小心谨慎有关,绝对不可能阴谋吞并南越国,也没这个实力。但赵佗不管这些了,照打,南越军队攻陷了长沙国的几座小县城,大掠而归。
            吕后大怒,七年(前181年)九月,派将军周灶率领军队前往征讨南越。
            周灶的军队浩浩荡荡开到南岭地区,战还没开打,士兵就纷纷倒下了。南岭既热且湿,山高林密,瘴气重重,北方士兵到时,水土不合,传染病大发,军中士卒伤亡极重,加上山林中多毒虫猛兽,汉军竟然无法翻越南岭山脉,只好退到北麓进行休整。
          


          IP属地:广东163楼2012-07-24 13:48
          回复

            (虽远必诛-84)
            樛太后决定要力排众议,归附中国,使南越成为中国的封国,只有这样,她才能借助中国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樛太后可能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理由,只有成为中国的封国,她才能名正言顺地把安国少季留在身边,否则出使的任务一旦完成,安国少季必定要离开南越,回国复命。
              樛太后上书武帝刘彻,请求以封国的身份归附中国。
              南越国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反对的声浪此起彼伏。
              宰相吕嘉成为反对派的轴心。吕嘉三朝为相,家族成员中,有七十多人在国内各机要部门担任要职,势力极其庞大。
              必须要除掉吕嘉!搬掉这块绊脚石,一切就好办了。但是这块石头太大了,怎么搬掉?樛太后手头上没有誓死效忠的军队,她所能凭借的,就是安国少季和他的汉使团。
            这是考验汉使团决断力的时候了。魏臣有万夫不挡之勇,终军少年英雄,充满建功立业的激情;作为正使的安国少季,为了老情人,豁出去了。
              一场鸿门宴紧锣密鼓地上演了。
              吕嘉深知来者不善,但是王太后所设下的宫廷宴会,不能不去。怎么办?吕嘉来回踱步,拿不定主意。吕嘉的弟弟是一介武夫,见大哥象热锅上的蚂蚁来回乱窜,便问道:“大哥所虑何事?”
              吕嘉叹了一口气说:“当年项王欲算计刘邦,便在鸿门摆下酒宴,名为款待,实则杀机四伏。我担心今天这又是一出鸿门宴啊。”吕弟一听,心中“噌”冒出一窝火,骂道:“他奶奶的,干脆我们率兵冲进宫中,杀它个鸡犬不留。”
              吕嘉摇摇头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太后的意图,我也只是猜测罢了。你速率领精锐卫队,以保卫王宫为由,驻扎在宫门之外。我进宫赴宴,倘若太后真要在宫中动手,你便带卫队冲进宫中,拼他个鱼死网破。”
            酒宴开张了。饮酒过半,樛太后对吕嘉说:“南越归附中国,是利国利民之事,宰相你为什么总是百般阻挠呢?”吕嘉怕争议起来,惹怒了汉使团,干脆就默不作声,只顾饮酒。
              樛太后转头看了安国少季一眼,眼神中传递了一个信息:“该轮到你动手了!”
              事前信誓旦旦要豁出去的安国少季,掩饰不住心头的紧张,吕嘉手握重兵的弟弟,现在就在宫外虎视眈眈,他的脑海里出现一幕场景:南越国的军队杀进宫中,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他与樛太后被乱刀洞穿,倒在血泊之中,鲜血直流到宫门外的台阶。
              魏臣与终军看到安国少季持着酒杯的手在颤抖,心中十分焦急,他们两人都怀揣利刃,只等着安国少季下命令。
              时间,在一点一滴地过去。安国少季仍然未能下定决心。
              吕嘉看出安国少季的心思了,必须马上走,迟则生变。他起身,向樛太后告辞说:“老臣不胜酒量,恐饮醉失态,容老臣先告退。”说罢便向大门走去。
              樛太后见安国少季迟疑不决,心中大为焦虑,见吕嘉就要走出宫门,情急之下,离座操起一把矛,准备自己动手。国王赵兴见母亲操矛,心中一惊,慌忙上前拉住樛太后。
              吕嘉大惊失色,也顾不上仪态了,撒腿便跑,一溜烟跑出宫外,躲进弟弟的兵营中。
            


            IP属地:广东169楼2012-07-30 08:40
            回复

              (虽远必诛-88)]
              自从秦帝国经略岭南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南越这片广阔的土地再次进入中国版图。汉帝国将南越分割为九个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范围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越南的北部与中部。
                路博德、杨仆、苏弘、都稽四人功劳最大,均受封赏,路博德增加食邑(漠北之战后,路博德已被封为邳离侯),其余三人均受封侯爵。
                然而,南方的战事还未结束。
              在汉帝国大军南征之际,闽越王国的东越王骆余善自告奋勇,请求出兵协助汉军。武帝刘彻答应他的请求,骆余善就率领八千人马,从海路出发,准备配合杨仆的大军进攻番禺。但是驶行到揭阳之后,骆余善就停止进军了。
                骆余善此行的目的,并非真心实意要协助中国军队,而是要观察南越局势的变化是否对自己有利。到了揭阳后,骆余善谎称海上风浪很大,无法行船,就逗留在岸上,秘密派人与南越政府取得联系。
                中国军队在南越势如破竹的攻击,使骆余善心中大感震惊,虽然闽越国与南越国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但是唇亡则齿寒,这道理骆余善明白,如果南越国陷落了,那么闽越国在北、西、南三面将被汉帝国所包围,并入中国是迟早的事。骆余善秘密援助南越,不料南越国的吕嘉实在不济,番禺城很快失陷,南越国灭亡。
                骆余善首鼠两端、秘密支援南越国的真相浮出水面。
                楼船将军杨仆上书武帝刘彻,请求挟灭南越之余威,挥师东向,消灭东越王骆余善。刘彻认为士兵刚刚远距离奔袭南越,人疲马困,没有同意杨仆的请求,只是令杨仆兵团驻扎在豫章与梅岭一带,等侯命令。
                其实刘彻对闽越国根本就没有兴趣,也不以为患。
              半年过去了,骆余善心里惴惴不安。自从他得知杨仆上书武帝要讨伐闽越时,他便终日紧张兮兮的,最后,他决定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
                元鼎六年秋季(前111年),东越王骆余善先发制人,任命东越将军驺力为“吞汉将军”,从“吞汉”二字看,骆余善志向不小,可是有没有实力,还得看战场。
                汉军根本没有料到东越的军队会发动攻击,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东越军队连续攻陷白沙(江西波阳)、武林(江西余干)以及梅岭,驻守三地的三名校尉全部战死。东越军队乘胜追击。
                此时汉军在东越边境驻屯军,由大农令张成、前山州侯刘齿负责指挥,张成与刘齿防备不力,而且在东越军队发动进攻时,两人不仅没有拼死组织抵抗,反而惊慌失措,落荒而逃。刘彻大为震怒,下令将二人撤职,押解至京城处死。
              这次奇袭战,东越军队斩获颇丰,骆余善不禁飘飘然了:汉军也不是那吹的那么神嘛,这不成我手下败将了吗?骆余善就是这种得意忘形的人,他也不要汉廷册封的“东越王”的头衔了,他也要当皇帝,过把瘾,于是自称“东越武帝”,牛了一把。
                骆余善也配称武帝?刘彻火冒三丈。
                汉军迅速集结大量兵力,分五路进击东越:横海将军韩说,率领海军从句章(浙江慈溪)出兵,沿东海南下;楼船将军杨仆进军武林(江西余干);中尉王温舒挺进梅岭;南越降将戈船将军严出若邪(浙江绍兴);南越降将下濑将军甲进据白沙(江西波阳)。五路大军,对东越发起猛烈的攻击。
              


              IP属地:广东173楼2012-07-30 08:41
              回复
                (虽远必诛-90)
                三、打通西南夷
                与经略南方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汉帝国在西南方向上的开拓。
                  建元六年时(前135年),闽越国攻击南越,武帝派王恢、韩安国率领二支军队前往平定,王恢派了一名使者出使南越国,这名使者叫唐蒙,他的身份是番阳县令。
                  唐蒙到南越国后,有一次吃饭时,见到南越国居然有中国蜀郡出产的枸子酱。唐蒙很奇怪,就问道:“蜀郡离南越这么远,你们是怎么弄到蜀郡的枸子酱啊?”南越官员对唐蒙说:“这是从牂牁江那边运过来的。”
                  唐蒙没有听说过这条江,就问了具体的情况,南越官员回答说:“牂牁江与西江相通,从牂牁江出发,船只可以一直到达番禺城。”
                  从南越回来后,唐蒙前往首都长安述职,在长安城中,他找到了蜀郡的商人,向蜀商打听详情,想弄清楚蜀郡的枸子酱,是怎么到了牂牁江,再从牂牁江运往南越的番禺。
                  蜀商对唐蒙说:“你说的枸子酱,只有蜀郡能够生产,在蜀郡的南边,有一个国家叫夜郎国(现贵州省西北部),很多商人就把枸子酱卖到夜郎国,夜郎国有一条牂牁江,江面很广,可以行船。由于南越国势力大,夜郎国要向南越国缴纳贡品,不过由于路途很远,南越国也没法征服夜郎国。”
                  唐蒙听了很高兴,生于在一个大冒险时代的他,心中悄悄酝酿一个大计划。
                元光五年(前130年),唐蒙上书武帝刘彻,提出一项宏大的战略计划:“我听说夜郎国有精兵十万,如果我们占有控制夜郎国,可以沿着牂牁江顺流而下,出奇不意,直抵南越首都番禺,那么南越指日可以平定。以汉帝国的强大、巴蜀两郡的富庶,打通一条通往夜郎国的道路,就很容易控制这一地区了。”
                  刘彻看了非常的高兴,他就喜欢这种有冒险意识的人,马上批准唐蒙的计划。
                  唐蒙被任命为中郎将,率一千人从巴郡苻县(四川合江)出发,向南进入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属岩溶地貌,极为崎岖难行,唐蒙这千把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劲,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抵达夜郎国。
                  夜郎国的国王叫多同,唐蒙拜见多同,并代表汉帝国政府,给夜郎国大量的金银帛物,把夜郎王看得是双眼发愣,这个穷地方,几时见过如此多的财物啊?唐蒙趁机向夜郎王宣扬汉帝国的强大与威德,并且与夜郎王口头约定,汉帝国将向夜郎国委派官吏,实际上就是将夜郎国纳入中国的管辖。
                  夜郎国及其附近的小国,一来看到汉帝国使者出手大方,再者认为汉帝国与他们隔着崇山峻岭,也奈何不了他们,就纷纷表示愿意与唐蒙缔订盟约。
                唐蒙返回长安后,向武帝刘彻汇报了情况,刘彻听了之后很高兴,下诏设置犍为郡,负责管理夜郎国及其周边的小国。
                  必须要修筑一条通往夜郎及牂牁江的道路。筑路的重任,又落在唐蒙身上。唐蒙征发巴、蜀两郡的民工与士卒数万人,修筑从僰道(今宜宾市)到牂牁江的通路。地形非常复杂,修路难度非常大,数民筑路的士兵与民工夜以继日地干活,很多人活活累死。唐蒙立功心切,严令不得稍懈,否则即以军法治罪;这样一来,巴、蜀两郡的百姓民怨沸腾。
                  唐蒙的事被捅到武帝刘彻那儿,刘彻认为唐蒙太过分了,便派遣司马相如前往巴、蜀,深责唐蒙等人。司马相如是蜀人,所以在蜀地威望很高,他到蜀地后,一面传达武帝刘彻的圣谕,谴责唐蒙草菅人命,另一方面,写了一份告巴蜀人民书,安抚当地人民,并宣称唐蒙的作法,不是皇帝的旨意。
                  这条通道修筑两年,最后因为人力死亡极多,耗费的钱财过巨,不得不停工。
                


                IP属地:广东175楼2012-07-30 08:42
                回复
                  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IP属地:山东176楼2012-07-30 08:44
                  回复

                    (虽远必诛-94)
                    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帝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南征,击灭南越,其中有一路水军,便是从西南的夜郎国出发,调动夜郎的军队,沿牂牁江南下,这是沿用了当年唐蒙提出来的战略计划。
                      在西南诸夷中,夜郎得到的好处多,所以对汉帝国相当的忠诚,但其他小国就首鼠两端了。
                      汉帝国从巴、蜀抽调军队南下,这些小国纷纷起来反叛,最先叛乱的是且兰国(贵州都匀),且兰王杀死汉使者,率兵对犍为郡发动袭击,杀死犍为郡太守。而后邛都、筰都纷起响应,加入叛乱的行列。
                      刘彻紧急下令,巴蜀南征兵团抽调八名校尉,率各自的队伍返回,镇压西南的叛乱。然而八校尉与西南诸夷陷入苦战中,无法取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西南地区地形太复杂,易守难攻。汉军与叛乱的西南夷陷入僵持的状态。
                      等到南越国灭亡之后,中郎将郭昌、卫广率巴蜀南征兵团主力回援。郭昌曾是大将军卫青的帐下校尉,多次追随卫青出征匈奴,作战经验丰富。
                    郭昌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解决且兰国的叛变,得到主力部队的增援后,汉军如虎添翼,且兰国的军队武器窳劣,焉是汉军的对手,又没什么战术,很快便被汉军击破,汉军进据且兰国的都城,斩首数万,且兰国王见大势已去,慌乱之下,想逃往其他部落避难,被追上的汉军逮得正着,斩于马下,且兰国的叛乱完全平定。
                      然后郭昌挥师西向,又击破邛都、筰都两国,杀死两国的国王。西南诸夷大为恐慌,冉駹等国家纷纷向汉军表示归附,请求汉帝国派官吏管理。
                      武帝刘彻诏令在西南设立五郡:牂牁郡(管辖区为且兰国,位贵州都匀)、越巂郡(管辖原邛都国,四川西昌一带)、汶山郡(管辖原冉駹国,位四川茂汶)、沈黎郡(管辖原筰都国,位四川汉源)、武都郡(管辖白马氐部落,武都在今甘肃成县)。
                      这是继汉帝国击灭南越设立九郡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开疆拓土,帝国的边境在西南方向上大大地拓展了。
                    汉军兵威正盛,武帝刘彻派使者王然于出使滇国,向滇国国王通告汉帝国击灭南越及西南诸夷,要求滇国归附汉帝国。滇国国王仗着自己有数万军队,而且与邻国劳深、靡莫等属于同族同姓,自以为汉军无法深入此地,所以傲然拒绝汉使王然于的要求。
                      劳深与靡莫多次出兵偷袭汉国使团,掠夺汉使团的财物,与滇国一样,拒绝归附汉帝国。
                      元封二年(前109年),躇踌满志的汉武帝决心武力征服滇国、劳深与靡莫。
                    


                    IP属地:广东180楼2012-08-08 08:37
                    回复
                      朕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跟匈奴人——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
                      军事成败当然重要,但是向天下昭示朝廷的态度同样重要!
                      李广说得对,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儿啊,先投入激烈的战斗,然后再去见分晓。


                      182楼2012-08-08 12:31
                      回复
                        寇可往,我亦可往!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183楼2012-08-10 10:58
                        收起回复
                          (虽远必诛-97)
                          涉何指责卫右渠破坏汉、朝两国的协约,阻挠邻国的元首到中国朝见皇帝。
                            卫右渠心想:要是我同意让真番、辰国这些小国朝见中国皇帝,那我这个朝鲜半岛的霸主还当得成吗?所以卫右渠对中国使者采取强硬的态度,坚决拒绝汉使者的要求。
                            谈判破裂!
                            作为中国的藩国,卫右渠还是派出一位裨王,护送中国使团到达汉、朝边境清川江。
                            就在这个时候,涉何突然发难,击杀护送的朝鲜裨王。自从张骞立功于绝域以来,大凡出使外国的中国使者,都渴望能立功于异域,博取功名。涉何远涉万里,出使朝鲜,结果却两手空空,无功而返,心情很是郁闷,所以心里想道:不如击杀朝鲜裨王,也好回朝领赏。
                            涉何杀死朝鲜裨王后,带着首级返回长安,向武帝刘彻回禀。当然涉何编了一套故事,吹嘘自己杀死朝鲜的大将。刘彻听了很高兴,认为涉何是个果断勇敢可用之才,便拜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
                            辽东与朝鲜接壤,涉何无故杀死护送汉使团的裨王,令卫右渠大为震怒,便发兵攻打辽东。涉何打仗却是外行,面对朝鲜的军队,抵挡不住,最后被朝鲜军斩杀。
                          这下轮到武帝刘彻勃然大怒了。
                            这些年,刘彻平定南越、东越,在西南开疆拓土,武功赫赫,小小的朝鲜,居然吃了豹子胆,越境杀死汉帝国的都尉,卫右渠这小子,活得不耐烦了。
                            天子暴怒,天下为之震动!
                            一轮新的远征开始了。
                          元封二年(前109年)秋季,刘彻将全国被判处死罪的囚犯赦免,编入远征军。曾在南越战场与东越战场立下战功的楼船将军杨仆,担任远征军的海军司令,率领庞大的战船,下辖五万名士兵,从封国齐国出发,出渤海,直趋朝鲜。陆军司令由左将军荀彘担任,从辽东出发,直逼清川江。
                            杨仆立功心切,带领七千人的先头舰队,率先抵达朝鲜首都王险城(平壤),这七千人是封国齐国的士兵,在王险城附近强行登陆。
                            朝鲜国王卫右渠已经做好迎战的准备,据侦察兵发回的报告,汉军在王险城登陆的士兵不过六七千人,卫右渠听了大喜:先把这七千人的汉军吃掉。
                            数万名朝鲜兵向杨仆的滩头阵地发起了强攻,这些齐国来的士兵,看来作战经验比较不足,抵挡不住朝鲜军队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击,便逃窜到山里。杨仆制止不住,一转眼的功夫,杨仆发现自己快成为光杆司令了,不行,也得快跑。
                            杨仆也逃进山里,在山里头躲了十几天,等到朝鲜军队退走之后,才慢慢找回他失散的部分部队。看来出师不利,有点过于轻敌了,杨仆颇为狼狈。
                            海军出师不利,陆军呢?也很不顺利。
                          


                          IP属地:广东185楼2012-08-14 18:24
                          回复
                            (虽远必诛-99)
                            和谈未果,战争继续进行。
                              悍勇无比的燕国与代国兵团陆续抵达朝鲜战场。荀彘的大军兵力充足,武器精良,对清川江再度发动强攻,终于突破朝鲜的清川江防线,朝鲜军队退守王险城。
                              荀彘兵临王险城下。此时,楼船将军杨仆的主力舰队也在朝鲜登陆,杨仆率领大军也打到王险城。荀彘从西北方向进攻,杨仆从南面进攻。
                              鲜朝军队的战斗力颇强,拼死抵抗,卫右渠坚守王险城,王险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城中粮食充足。荀彘、杨仆围城数个月,仍然无法攻破王险城。
                              此时,汉军的指挥中枢的缺点暴露出来了。当时武帝刘彻任命荀彘为远征军陆军总司令,杨仆为远征军海军总司令,相互不受对方节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帅,这导致了前线上协同进攻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杨仆大约是受到路博德的启示,在南越战场的番禺之战中,杨仆积极进攻,路博德按兵不动,招降敌军,结果是杨仆吃力不讨好,最后路博德因为招降的人数多,反而立首功。所以在朝鲜的王险城下,杨仆对攻坚战态度消极,主张与朝鲜和谈,逼迫卫右渠投降。所以杨仆时不时派出使者进王险城,与卫右渠见面,要求卫右渠投降。
                              荀彘则是个主战派将领,他凭借燕、代的悍兵,对王险城展开一波接一波的猛烈进攻。但南线的杨仆却总是按兵不动,荀彘很恼火,便派人前往杨仆军中,要求与杨仆约定总攻日期,在南、北两面同时发起。杨仆每次都答应了,但荀彘发起总攻时,杨仆还是按兵不动。
                              杨仆之所以屡屡毁约,是因为朝鲜国王卫右渠秘密派出使者,与杨仆谈判投降的条件,并声称准备向杨仆投降。杨仆自以为胜券在握,等待卫右渠将王险城拱手相让,好抢下朝鲜之战的首功。
                              其实卫右渠根本就不打算投降,只是以派出使者,羁縻杨仆,耍了一个计谋罢了。
                            卫右渠打探到汉军的两位将军互相猜忌,就故意离间两人。有一次,荀彘也派出使者,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卫右渠投降,卫右渠故意说:“我打算向杨仆将军投降。”
                              荀彘一听气死了。人一旦到了猜忌的地步,什么样的想法都冒出来了。荀彘细细一琢磨,这朝鲜国王对杨仆十分的友善,但却不投降,这葫芦里卖的倒底是什么药?荀彘又联想到,杨仆曾经被卫右渠击败,还逃到山里躲了十几天,莫非……杨仆与卫右渠有勾结?杨仆想叛变?
                              荀彘越想越起疑心,对自己的判断相当的佩服,杨仆如是不是想叛变,怎么打起仗来那么消极?每次约好发动攻击的日期到了,他总是按兵不动?
                              荀彘只差一件事没做,逮捕杨仆。因为他知道自己没那个权限。
                            两位阵前大将互相不服,这事报到刘彻那儿,刘彻心里很不高兴了。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得派个人去察一下。
                              济南太守公孙遂接受了这项使命,临行前,武帝刘彻密授他:“有便宜得以从事”,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有当机立断的权力,不必事先请示朝廷。
                            


                            IP属地:广东187楼2012-08-14 18:25
                            回复
                              1、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2、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高适《燕歌行并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IP属地:广东192楼2012-08-18 1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