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弘农郡和顷元侯的考证
弘农郡,汉武帝元鼎四年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万姓统谱》载“汉代有名臣谭闳,官河南尹”,指的就是西汉时期在河南郡为官。而在离河南郡洛阳邻近的弘农,则是谭闳家族聚居的地方。
湖南的谭氏族谱中最早记述谭氏先祖“功封河南”的是北宋元佑元年的茶陵谱《纶公旧序》。湘中谭姓人所收藏的是元代早期谭学林直接从江西祖籍带去的南宋年间的族谱序,其中有宋代丞相吴潜的谭氏《西昌源流序》:“盖谭氏先,由于弘农郡主功封河南。”
两种谱本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湘中谭氏强调了弘农郡主是顷元侯,并且肯定了江西吉安郡泰和谭氏一族出自河南弘农郡主。
第九节 顷元侯和弘农郡主之迷
“姓解”载,“汉有河南尹谭闳,弘农境在河南,先世始籍弘农者,当为河南尹谭闳也”。但清代湖南茶陵谭姓的族谱上根据“世系表”认为玉成公是河南弘农郡主,而湘中谭姓所持宋代江西古谱则认为是“顷元侯”。清康熙年间,湘中谭氏(学林公裔)就曾探讨这个问题,在清代至民国年代还为此常有争辨。
楚汉相争时,刘邦为了打击项羽,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后来害怕异姓王联合反叛,对他们一一征讨。接着刘邦又分封了9个刘氏同姓王,并杀白马为盟,规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暗中策划要变刘姓天下为吕姓。诸吕被灭后,刘邦的儿子刘恒继位,又面临刘氏同姓亲王势力膨胀,出现七国武装反叛。于是又进行平定同姓王的叛乱。后来汉室采取以大化小,将封地以小块分封给继承诸侯王的众子弟,让他们无力对抗皇帝。而河南、弘农等七郡又特置司隶校尉由中央直接控制。
汉朝开国100年来皇族内部围绕权力分配纷争不断,政局不宁。因此一个外姓人若封郡侯,特别象河南、弘农等重要郡国,除了皇室宗亲,是不可能获封“顷侯”,成为“弘农郡主”的。河南尹谭闳的后代因在参加诛诸吕有功,成为汉室亲王的女婿,因公主称为“郡主”并列侯,所以世居弘农的谭氏在弘农郡国成为一代望族。
选自谭青先生2011年4月出版的《湘中谭姓源流考》
弘农郡,汉武帝元鼎四年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万姓统谱》载“汉代有名臣谭闳,官河南尹”,指的就是西汉时期在河南郡为官。而在离河南郡洛阳邻近的弘农,则是谭闳家族聚居的地方。
湖南的谭氏族谱中最早记述谭氏先祖“功封河南”的是北宋元佑元年的茶陵谱《纶公旧序》。湘中谭姓人所收藏的是元代早期谭学林直接从江西祖籍带去的南宋年间的族谱序,其中有宋代丞相吴潜的谭氏《西昌源流序》:“盖谭氏先,由于弘农郡主功封河南。”
两种谱本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湘中谭氏强调了弘农郡主是顷元侯,并且肯定了江西吉安郡泰和谭氏一族出自河南弘农郡主。
第九节 顷元侯和弘农郡主之迷
“姓解”载,“汉有河南尹谭闳,弘农境在河南,先世始籍弘农者,当为河南尹谭闳也”。但清代湖南茶陵谭姓的族谱上根据“世系表”认为玉成公是河南弘农郡主,而湘中谭姓所持宋代江西古谱则认为是“顷元侯”。清康熙年间,湘中谭氏(学林公裔)就曾探讨这个问题,在清代至民国年代还为此常有争辨。
楚汉相争时,刘邦为了打击项羽,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后来害怕异姓王联合反叛,对他们一一征讨。接着刘邦又分封了9个刘氏同姓王,并杀白马为盟,规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暗中策划要变刘姓天下为吕姓。诸吕被灭后,刘邦的儿子刘恒继位,又面临刘氏同姓亲王势力膨胀,出现七国武装反叛。于是又进行平定同姓王的叛乱。后来汉室采取以大化小,将封地以小块分封给继承诸侯王的众子弟,让他们无力对抗皇帝。而河南、弘农等七郡又特置司隶校尉由中央直接控制。
汉朝开国100年来皇族内部围绕权力分配纷争不断,政局不宁。因此一个外姓人若封郡侯,特别象河南、弘农等重要郡国,除了皇室宗亲,是不可能获封“顷侯”,成为“弘农郡主”的。河南尹谭闳的后代因在参加诛诸吕有功,成为汉室亲王的女婿,因公主称为“郡主”并列侯,所以世居弘农的谭氏在弘农郡国成为一代望族。
选自谭青先生2011年4月出版的《湘中谭姓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