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photos.baidu.com/13%B0%AE%CF%CD/pic/item/41d4732b78ed2315d52af17f.jpg?v=tbs)
自从回来以后这位往日神采奕奕的太史令便沉默寡言不见妻子孩子,只把自己放在作品中,几个月过去冯同也只是少数的几次见过他,送饭菜也几天才吃一点,衣服也不换洗,蓬头垢面,还好冯同他是见得。
对这个莫名其妙出现在自己家的人还是信任,仅为那几句将自己点醒的话,便可以看出此人定是明事理不为名利而活的正义之士。所以有时还借助他的口来听老百姓民间传诵的故事。冯同从没有透露完整版史记的内容给司马迁。
这是历史的选择,让他来一定有原因,那天太史令说收他为侍从不知他愿意否,他恍然大悟,当时那块碑文如果没有联想错的话……便是他自己的碑文,“太史令侍,冯同者”一切真相大白,原来他也曾经存在过。
而这部伟大的作品绝不是冯同靠着现在学到的内容告诉司马迁让其编写,那样,司马迁的
便是无用,《史记》是他用一生心血而作,并不是投机取巧之品。
又过了些日子,一些发烧什么的并发症都好的差不多了,司马迁首次从嘴里提到他的儿子和夫人,装作镇定的编织竹简。“夫人和观儿临儿近日如何?”
看着手里忙活但是却时时出错的司马大人,冯同心里不禁叹了口气,这些日子夫人天天在屋外忙里忙外,毫无太史夫人的尊贵,就是想要多知道夫君的状况,奈何夫君避而不见,再怎么坚强也是个妇人家。
不当着冯同的面但听少爷们说也日日以泪洗面憔悴甚多。他们都明白父亲的悲痛,但是只能尽力支持母亲,守着父亲的房间,街坊们的态度指指点点,娘亲又是悲恸不已,父亲出狱避而不见。家里的侍从只剩冯同一人,更多的把他当作家人看待。
“夫人近日身体有恙,少爷们也郁郁寡欢,不知当讲可否,大人的态度也再次雪上加霜。”他明白司马迁的顾虑,已不是完整之人,受到那样的处罚还怎么面对家人妻儿!这个温和的史官活了四十九年却失去了男人最重要的尊严。
“唉……”只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吾以何面目见他们啊。”声音透着沧桑和悲痛,那种渗出来的绝望都让冯同心酸的不知如何是好。“明日我去正堂用食,告诉他们罢。”
“是!大人!”冯同舒了口气惊喜的答应着。
次日午饭,冯同一直都清楚记着当时的情景,已是花色头发的太史令忍着泪抱着妻儿哭成一片的样子,历史上怎么描写也没办法比放在眼前更加真实。铁骨铮铮正义不屈的司马迁满脸的羞愧与悲痛,握惯了毛笔的手抖得不成样子……
冯同不是泪多之人,但是多日相处,也痛哭出声,为这位伟大的史学家悲恸,为历史而感慨,为一家普通的家庭最终团员而祈祷,这泪水代表了太多的东西,让这个21世纪来的青年难以抑制。
之后的日子司马家都不好过,街坊们的唏嘘,一些往日朝中的大臣多少轻蔑的刺激,司马迁的精神状态却没有低迷过,他不是不在乎,是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在乎。房间常常堆满了书籍,有正史也有民间流传的野史转本。
冯同日日在民间街市中寻找打听,司马迁仍为史官,便在宫中查阅史籍,自黄帝时期逐步梳理完整着,冯同是一个历史文学家,他以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参与到全中国的骄傲的《史记》的编写中,他的一些看法和知识也被司马迁经过多方考证而载入。
这是冯同来到这个世界一年整,这一年里虽然历史研究者的冯同乐不思蜀的想要多了解汉朝的历史和生活,毕竟这是最真实的展现在自己的面前,而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但是他也找寻了不少方法和书籍关于时间穿越的事情,这件事他也并未对司马家提起过。
自己的身世就是个躲避战乱躲避贫穷的青年罢了,这一年里他经常会听到汉武大帝的英名和事迹,大多都是宦官来府上告诉现在位于中史令的司马迁要写什么要记载什么给世人看流传千古。对于汉武帝刘彻,他只是停留在宦官脚上的鞋的映象。
这样的日子一直缓慢而又飞快的过着,直到那一天……又到宦官来传达武帝意思的时候,迎来的是一道圣旨,宣中史令司马迁入宫面圣。
![](http://hiphotos.baidu.com/13%B0%AE%CF%CD/pic/item/41d4732b78ed2315d52af17f.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