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来看,屏南人口十六万多,比十年前统计人口的十八万少了两万,人口大量外流。下面是我在屏南论坛上做的一段回覆,大家可以看看。担子还得靠你们在屏南的后生挑起。
实际上大家都认屏南,迁到外地都是生活所迫,我想大家应该都有准备回来养老,所以在屏南都有盖房子或者买房子。
十二五的政策就是要城市化,所以估计会有比较多的外来人口,如果大家的意识再不起来的话,不说传统习俗,就连屏南话都要消失了。
以下是我记忆中的材料:
两次人口统计的9年时间中,只有城关人口是正增长,其余各地好像代溪还可以,别的全是负增长或者接近负增长。
本地人口外迁和外地人口涌入(这9年中外地人口大约有千余人,主要是三峡移民应该,本地人口随著教育,工作等原因迁至上海、福州、厦门、江苏等地。在上海的屏南人官方统计数据好像是3万(3、4年前),不过听县里的一位领导讲实际上有五六万。
我一直在呼吁大家如果可能的话,拿起你的手机、MP3、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等,去给老人们录点歌谣之类传到网上来。这件事有三个意义:
1)促进长幼关系。你会发现老人们受关注时的那种表情,真的是很开心。也给你一个机会了解老人,了解你的过去,了解你的根。
2)为后人留下资料。社会变迁很快,开放的经济大潮已经打到屏南了,90后的很多年轻人很多都不会说屏南话,或者半咸淡,老人们当然会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根本,但是孩子们多数觉得无所谓。但是下一代的年轻人有可能母语意识觉醒,那个时候传统歌谣等等若无人记录便随著老人们而去,欲学而不得其门而入,岂不痛哉!
3)培养人文情怀。其实学校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远远不足以达到培养人文情怀所需要的标准的,至少目前看来是如此。去录音或者录像这件事情,能让你真正走进生活,独立的做一件事情,真正试著去了解你家乡的历史,明白许许多多的事情。这种情感冲击,是比一个人看上一百本书还要大的。人说知识只有化为情感之后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不是一个好机会么?
如果你觉得有道理,就行动起来吧。做了,才知道。
实际上大家都认屏南,迁到外地都是生活所迫,我想大家应该都有准备回来养老,所以在屏南都有盖房子或者买房子。
十二五的政策就是要城市化,所以估计会有比较多的外来人口,如果大家的意识再不起来的话,不说传统习俗,就连屏南话都要消失了。
以下是我记忆中的材料:
两次人口统计的9年时间中,只有城关人口是正增长,其余各地好像代溪还可以,别的全是负增长或者接近负增长。
本地人口外迁和外地人口涌入(这9年中外地人口大约有千余人,主要是三峡移民应该,本地人口随著教育,工作等原因迁至上海、福州、厦门、江苏等地。在上海的屏南人官方统计数据好像是3万(3、4年前),不过听县里的一位领导讲实际上有五六万。
我一直在呼吁大家如果可能的话,拿起你的手机、MP3、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等,去给老人们录点歌谣之类传到网上来。这件事有三个意义:
1)促进长幼关系。你会发现老人们受关注时的那种表情,真的是很开心。也给你一个机会了解老人,了解你的过去,了解你的根。
2)为后人留下资料。社会变迁很快,开放的经济大潮已经打到屏南了,90后的很多年轻人很多都不会说屏南话,或者半咸淡,老人们当然会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根本,但是孩子们多数觉得无所谓。但是下一代的年轻人有可能母语意识觉醒,那个时候传统歌谣等等若无人记录便随著老人们而去,欲学而不得其门而入,岂不痛哉!
3)培养人文情怀。其实学校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远远不足以达到培养人文情怀所需要的标准的,至少目前看来是如此。去录音或者录像这件事情,能让你真正走进生活,独立的做一件事情,真正试著去了解你家乡的历史,明白许许多多的事情。这种情感冲击,是比一个人看上一百本书还要大的。人说知识只有化为情感之后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不是一个好机会么?
如果你觉得有道理,就行动起来吧。做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