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1991年至1992年期间,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做印刷工。
1992年至1996年期间,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涯。在这期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转播报道,给中央台的新闻供片在全省获得体育新闻一、二、三等奖。
1994年参加国家文化部《西域风情》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摄像,行程三万公里,圆满完成制作任务,该片于当年参加国际交流。1995年参加国家体委《奔向亚特兰大》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撰稿、编导和总摄像,该片于1996年获得全国体育电视二等奖。
1997至1999年期间,在原江苏电视台二台担任记者、编导。
1999年至今,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担任制片人、主持人。在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期间,组织实施了江苏电视史上第一次跨省搭建演播室,卫星直播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表扬。
《南京零距离》开播后,担任主持人,为该栏目成为江苏地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作出了突出贡献。其独立撰稿的评论专栏“孟非读报”成为《南京零距离》中收视率最高的子栏目。
孟非同志,2003年度被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授予“总台十佳个人”称号,获颁“突出贡献嘉奖”。
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
在新浪网发起的“2003最受中国电视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中,获第二名。
《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孟非的打拼故事
第一眼看到孟非,你一定觉得他很普通——他穿最平常的衣服,剃着光头,跟大家一起挤公交车。
可是如果你真把他当成平头百姓,那就大错了!他是南京人最喜爱的新闻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要他,他敢说“不”;他还作为全国地方台的主持人唯一入选2004年“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他俨然就是南京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不过如果我告诉你,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经打过5年工,在流水线上作业时,他的双手甚至差点被机器卷走,你相信吗?
在众人瞩目的孟非传奇的背后,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打拼故事!
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厚实在,对唯一的儿子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12岁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孟非一家迁居南京。此后,孟非先后在南京市第三中学和南京市第一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绩很不理想。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复读,但找了很多学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绩单,就立刻摇头拒绝。他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在家里呆的时间一长,孟非着急了:今后怎么办呢?当时正逢南下淘金热兴起,为了寻找出路,他就和一帮同学去了深圳。
今日之功,非一日之寒.
1991年至1992年期间,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做印刷工。
1992年至1996年期间,在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担任摄像,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涯。在这期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转播报道,给中央台的新闻供片在全省获得体育新闻一、二、三等奖。
1994年参加国家文化部《西域风情》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摄像,行程三万公里,圆满完成制作任务,该片于当年参加国际交流。1995年参加国家体委《奔向亚特兰大》大型纪录片摄制组,担任撰稿、编导和总摄像,该片于1996年获得全国体育电视二等奖。
1997至1999年期间,在原江苏电视台二台担任记者、编导。
1999年至今,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担任制片人、主持人。在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期间,组织实施了江苏电视史上第一次跨省搭建演播室,卫星直播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表扬。
《南京零距离》开播后,担任主持人,为该栏目成为江苏地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作出了突出贡献。其独立撰稿的评论专栏“孟非读报”成为《南京零距离》中收视率最高的子栏目。
孟非同志,2003年度被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授予“总台十佳个人”称号,获颁“突出贡献嘉奖”。
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
在新浪网发起的“2003最受中国电视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中,获第二名。
《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孟非的打拼故事
第一眼看到孟非,你一定觉得他很普通——他穿最平常的衣服,剃着光头,跟大家一起挤公交车。
可是如果你真把他当成平头百姓,那就大错了!他是南京人最喜爱的新闻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要他,他敢说“不”;他还作为全国地方台的主持人唯一入选2004年“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他俨然就是南京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不过如果我告诉你,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经打过5年工,在流水线上作业时,他的双手甚至差点被机器卷走,你相信吗?
在众人瞩目的孟非传奇的背后,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打拼故事!
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厚实在,对唯一的儿子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12岁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孟非一家迁居南京。此后,孟非先后在南京市第三中学和南京市第一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绩很不理想。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复读,但找了很多学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绩单,就立刻摇头拒绝。他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在家里呆的时间一长,孟非着急了:今后怎么办呢?当时正逢南下淘金热兴起,为了寻找出路,他就和一帮同学去了深圳。
今日之功,非一日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