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mel吧 关注:2,921贴子:67,134

库尔斯克到底该不该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兵败斯大林格勒,到一场曾经被胜利者所“遗忘”的伟大而经典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可以说,东线的主动权是扑朔迷离的,双方都可以却又不可以发动进攻
而此时,德军的西线隐患已经开始逐渐浮出水面,而东线上又很难说能发动一场能赢得胜利的战争
而反观苏军,纵然是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但是仍然无力发动一场能将德军打回家的战役
说了这么多废话,此贴主题则是:库尔斯克,到底该不该动?
鉴于水平相当滴有限语文相当滴不好智商相当滴不足高手相当滴多在此献丑了
话说偶现在在看盖亚奥特曼写的不好不要见怪


IP属地:上海1楼2012-06-07 05:57回复
    发现查了很多资料后实在看不下去了那细节就慢慢补充,先把自己大概的思路说下吧
    


    IP属地:上海2楼2012-06-07 06:10
    回复
      先排除误解
      1在1943年5月,德军兵力劣势依然明显。根据德第9集团军的判断,截至5月16日,其当面苏军的步兵和坦克比德军多将近一倍,野战火炮多1/3。第9集团军在“火星”战役中遭受的巨大损失也尚未有效弥补。其所属的8个师“战斗力量”只有24934人,平均每师3306人,仅相当于6营制步兵师编制额的60%。而且配属给第9集团军的唯一重型坦克部队——第505营主力(25辆“虎”),要到6、7月份才能到达。
      曼施坦因的装甲兵力显然要比莫德尔雄厚。但他的步兵也很不足。其第4装甲集团军直到6月20日也只有197263人,24975匹马。此后十天才增加了2万多人。5月份兵力显然更少。因此,如果曼施坦因5月份发动进攻,虽然可能取得一定突破,但在红军预备队——首先是精锐的第1坦克集团军,然后可能是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反击下,德军步兵却未必能巩固其成果。而且如果莫德尔在北面受挫,单靠曼施坦因本身的进攻,根本无法达成合围红军重兵集团的目的。
      因此,很多人说5月进攻必胜其实也是未必的,况且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这个痛纵然是拿到了哈尔科夫的大奖,也难以弥补


      IP属地:上海3楼2012-06-07 06:17
      回复
        其次,我们退一步说,纵然5月能获得胜利,那也要看胜利的果实有多大,那个时候苏军的重心说实话只是转移到了库尔斯克,但是还没有实施,这就好比是你在月考前一天只是注意到了自己语文的薄落,却还没有实际的计划来提高语文,那么你这次的月考语文能好么?
        所以苏军那个时候纵然打了败仗,那么德军得到的除了拉平战线,获得了一次如同哈尔科夫反击战一样的胜利之外,还失去了一个双钳合围的机会,一个能一口气吃掉敌军主力的机会
        这会对苏德战场有大影响?这会对整个西线有任何影响么?西线在5月已经决定了西西里岛登陆,你认为这点小胜利能让罗斯福改变主意么?


        IP属地:上海4楼2012-06-07 06:24
        回复
          2西西里岛登陆对德军在发动堡垒的时候的战斗力并无多大影响
          那点是不够草原方面军塞牙缝的


          IP属地:上海5楼2012-06-07 06:25
          回复
            而从战略角度而言,为何要决定在7月发动攻势呢?前面讲过,纵然5月能获得胜利其价值也并无多大,但是到了7月就完全不一样了
            7月苏军已经把重兵集团完全放入,好比草原方面军,本身他是为了扩大战果,但是如果堡垒中德军胜利,击垮了草原方面军,那么结果如何?苏军就会在南线上毫无还手之力,德军完全可以再次发动大的反攻
            同时,他还可以使德军的盟友一个个放心下来,都知道那个时候对轴心国已经很不利了,但是如此大的一场胜利足以安慰他们
            而对反法西斯同盟,当然打击也很大,远的比如美军会更加努力开动战争机器这些的不说,单纯的从近的角度而言,只会让他们更加低落,或许还能推迟诺曼底登录,因为苏军不行了,所以美军必须更加小心


            IP属地:上海6楼2012-06-07 06:30
            回复
              以上是例如N等的从战略角度来看库尔斯克,我只做相对的补充而已


              IP属地:上海7楼2012-06-07 06:32
              回复
                而我则其实不是这么认为的,当然我得承认从那个角度来考虑5月不进攻而7月进攻的确合情合理,而我也是查了比较多的资料后得出那些结论的,至于总结,完全是按照偏向于这个观点来总结的
                但是我个人并不是完全赞同
                1到了二次大战,战争已经不是1-2场大规模战役所能主导的了,所以赢需要靠很多场战斗来支持,好比刘邦拿下天下,他最起码的,也要在垓下能困住项羽才行,不然如何取胜?所以既然库尔斯克是败的,那么从一个后人的角度而言,他就是不正确的,而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一向认为所以东西都能有解,所以方法肯定是有滴
                2一旦7月获得大的胜利,从美国方面而言,只会更加着急,如此一来,在苏联尚有防守能力的情况下,美国万一出了全力,后果会如何?而事实上,从西方国家在危险时候的表现而言,我个人认为完全可能会导致美国人的更加团结和强大
                3硬碰硬不见得比软化更加好,如果5月获得胜利,纵然苏军不会失血过多,但是从已知的兵力而言,伤的还是有点重的,那个时候只会让东线的苏军更加加大防守力度而不是攻击力度,因为库尔斯克尚且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还要防御,别说到了库尔斯克被拿下的情况了,朱可夫的兵力只会更加不足,那么德军就拿到了战略上更加大的主动权,那个时候只要能等动员加大,就完全可以在7月发动更加大的攻势了!


                IP属地:上海8楼2012-06-07 06:49
                回复
                  德军不仅在兵力上处于劣势,而且缺乏进攻能力。古德里安在1943年3月9日承认,德军已经没有一个装甲师拥有充分战斗力。1943年3月,东线德军只有的坦克可以使用,强击火炮也只有77%可用率。到1943年4月10日,东线1664辆坦克中(不含调拨中的装备),还有711辆正在修理。到5月,德军战车技术完好率回升,坦克可动率为,强击火炮可动率。但在5月底,在修坦克仍有363辆。
                    德军尤其缺乏重型战车。按照东线装甲强击火炮统计(Panzer-LageOst,BA-MARH10/61,StuG-LageOst,BA-MARH10/62),1943年4月1日,东线2103辆坦克强击火炮中(与上述东线外军的统计数字略有不同),只有27辆“虎”式坦克。长身管PzIV型坦克数量,还不到总数的1/3。在5月10日,东线“虎”式坦克的数量增加到106辆,数量仍嫌不足。德国人除了竭力增加“虎”外,还寄希望于全新的“黑豹”坦克,但这种战车要到6月底才能进入战线。事实上,德国人后来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投入的重型战车,大部分是6月份才到达的。从实际战况看,德军的战术成就很大程度都有赖于这些重型战车的支援。
                    至于德国空军,其第4航空队相当一部分飞机当时还在高加索方向作战,无法支援曼施坦因。
                    在库尔斯克地区,德军的劣势更为明显。根据苏联的情报资料,1943年3月27日,库尔斯克当面德军共有38个野战师,665辆坦克强击火炮,4120门火炮迫击炮。大约有20多万战斗部队。全部兵力43万3千人。比对德方记录的1943年4月1日中央和南方集团军兵力统计,苏联人的上述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
                    德方资料也证实众多野战师尚未完成补充。根据《库尔斯克:希特勒的赌注1943》记载,第18装甲师1943年4月份连同在修装备也只有39辆坦克,29门反坦克炮。
                    相形之下,在1943年4月初,红军中央、沃罗涅日方面军共有兵力957000人,火炮迫击炮11700门,坦克1200辆。
                    另外,苏联人还在库尔斯克东面的图拉、叶列茨、旧奥斯科尔、罗索什一线,展开了预备队方面军(4月15日改名为草原军区),司令员波波夫(6月23日后由科涅夫接替)。这个方面军作为苏军战略预备队的一部分,成为库尔斯克红军的坚强后盾。其所属部队被要求在4月30日前完成战斗准备。
                    到4月10日,连同这个预备队方面军在内,苏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共有1227052人,火炮迫击炮19101门,坦克自行火炮1340辆,作战飞机1307架。也就是说在1943年3月底4月初,库尔斯克红军无论兵员还是装备,都比当面德军多一倍甚至两倍。只是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当面,曼施坦因拥有一定的坦克优势(苏军270辆,德军375辆或更多一些)。
                  因此可以看出,在4月1日的兵力对比中,其实说实话虽然不容乐观,但是在总体上个人认为4-5月的兵力对比至少比到了7月好的多


                  IP属地:上海9楼2012-06-07 06:52
                  回复
                    我说4-5月战斗力上德军的实力核算有这样几个原因
                    1到了7月,德军:780,900名士兵   2,928辆坦克   9,966门火炮   2,110架飞机   苏军:   1,910,361名作战人员   5,128辆坦克   25,013门火炮   2,792架飞机
                    而其中预备队的对比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因此可以看出,单从兵力上,不如早动手
                    2苏军在7月前构造了3道防线,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5-7月补充的新型武器全部都被消耗在了防线上,如果能5月那个防线薄落的时候打,那么至少不会白白浪费这么多资源
                    3苏军的素质在上升,做了这么多准备,等于是进攻方完全失去了主动,反而是防守方变成了以逸待劳,结局当然可想而知了


                    IP属地:上海10楼2012-06-07 06:58
                    回复
                      所以库战甚至应该如蔡茨勒提出的4月15号动手
                      我认为越早越好
                      纵然我承认,7月还有机会能全歼苏军,5月是肯定秒杀不了,但至少可以赢,而且可以重创苏军部队,短时间里他们也恢复不过来,只要生存能跟的上,甚至可以边打边造


                      IP属地:上海11楼2012-06-07 07:01
                      回复
                        暂时就这些了,等待补充,我如果看到了合适的会补充,也请各位捧个场了
                        话说其实我是想把这几篇搬到古吧去的,但是还是算了,就当是在R吧原创的了写得好不好先不说了,至少也求各位看在我写了1个多小时的份上看看顶顶什么的吧..
                        我写了这么多篇没一篇能来几个和我一起互相辩论的....伤心呐...R吧没人了么
                        话说为了隆美尔我差点在古吧被封号了求各位给点力别整天水了,尼玛水到梦幻西游那种吧去,二战的偶们不该啊多神圣的说


                        IP属地:上海12楼2012-06-07 07:07
                        回复
                          其实到了这种时候,东线的战略就应该是求小胜重反击了吧?我觉得库尔斯克不存在秒杀的可能,提前打我觉得最大的好处是不会把胜利变成消耗和拖累…帝国已经拼不了了,家伙都没,脑子有毛用


                          来自掌上百度13楼2012-06-07 08:26
                          回复
                            正因为拼不了才要拼,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小胜已经满足不了盟国和西线的差距了,只能拼死一战,小胜利到最后演变的死耗,到最后不还是德国输?因为美国太强了


                            IP属地:上海14楼2012-06-07 08:30
                            回复
                              可是拼完了,结果不也是惨胜……其实我对东线都特悲观…你看出来了吧…


                              来自掌上百度15楼2012-06-07 0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