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丝虫病是由线形动物门的丝虫总科通常称为丝虫的一类线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丝虫是由其中间宿主———吸血节肢动物传播并寄生于人体及其他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禽类、爬行类、两栖类的寄生线虫的统称。丝虫成虫可寄居于人和动物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体腔和心血管等处。丝虫成虫细长如丝,雌虫产出的幼虫称微丝蚴(microfilaria)。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斑氏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内,多在四肢、腹腔、盆腔、腹膜后组织、肾盂、附睾及精索等部位。斑氏丝虫病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感染期幼虫进入人体的数量和频度、成虫寄生的部位及久暂、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有无继发感染等因素。斑氏丝虫病的主要病变是由成虫尤其是雌虫所致,可引起淋巴系统的明显损害。
感染期幼虫进入人体后在其移行和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也能导致相应的病理反应。血液内的微丝蚴,即使其密度很高也不致引起临床症状,偶可在脾脏或淋巴结内发现有微丝蚴肉芽肿。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后,有些幼虫可顺利地发育为成虫,有些则在移行和发育的过程中死亡。幼虫和成虫的代谢产物、幼虫的蜕皮液、成虫子宫分泌物 (包括粘液、未受精卵和胚胎残体等)以及死虫的裂解物等,都可使宿主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在淋巴系统内移行、发育的幼虫和未成熟的丝虫所引起的淋巴管、淋巴结炎症常较轻微。成虫在淋巴管内活动和刺激可引起淋巴管管腔扩张,内皮细胞增生,管壁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管周围组织亦有类似的炎性反应。淋巴结肿大,并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积聚。
成虫死亡时,可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使组织坏死,并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积聚,形成嗜酸性脓肿,其中可见到死虫残片。脓肿内坏死物质的周围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其结构与结核相似,称结核样肉芽肿。最后残余虫体钙化,肉芽肿逐渐纤维化。增生的纤维组织呈同心圆状排列,致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淋巴回流障碍,甚至阻塞,进而可导致其他器官组织如皮肤、皮下组织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病理变化。长期在流行区内生活而遭重复感染,可使病变的发展过程彼此重叠,导致病理损害愈益严重。 成虫寄生部位及其附近的淋巴管、淋巴结回流受阻或损害时,其远端出现淋巴管曲张、瓣膜失效,甚至管壁破裂。由于淋巴管壁的通透性增高,高蛋白浓度的淋巴液漏至周围组织,形成淋巴水肿,并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坚实性肿胀,即称为象皮肿。
阻塞部位在腹股沟淋巴结或其引流的主要淋巴管时,下肢淋巴回流受阻,淋巴液滞留于皮下,导致发生下肢淋巴水肿,并进而发展成下肢象皮肿。阻塞部位在精索淋巴管时,可导致睾丸鞘膜积液。阴囊皮肤淋巴管及腹股沟浅淋巴结受阻时,可导致淋巴阴囊,并进而发展成阴囊象皮肿。阻塞发生在引流**至腹股沟淋巴结或内髂淋巴结的通路时,可导致发生**象皮肿。阻塞部位在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管时,可使腹腔后淋巴管广泛曲张,内压增高,使乳糜液淤积于主动脉侧、髂、骨盆、精索或卵巢的淋巴管内,并可逆流至肾脏的淋巴管,经淋巴管破口漏至肾盂、肾盏,甚至输尿管及膀胱而随尿液排出,即为乳糜尿。阻塞部位在主动脉侧淋巴结或腰干淋巴管时,来自肾脏、输尿管上端的淋巴液回流受阻而随尿液排出,即为淋巴尿。
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海群生对两种丝虫均有杀灭作用,对马来丝虫的疗效优于斑氏丝虫,对微丝蚴的作用优于成虫。国内海群生的常用疗法为4.2g 7日疗法治疗班氏丝虫病;1.5~2.0g 3~4日疗法治疗马来丝虫病。患者服药后可因大量微丝蚴的死亡而引起变态反应,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为了减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现在防治工作中广泛采用了海群生药盐,按每人每天平均服用海群生50mg计,制成浓度为0.3%的药盐,食用半年,可使中、低度流行区的微丝蚴阳性率至1%以下,且副作用轻微。近年我国研制成功抗丝虫新药呋喃嘧酮,对微丝蚴与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对两种丝虫均有良好效果。用总剂量140mg/kg体重7日疗法,对斑氏丝虫病的疗效优于海群生。
对象皮肿患者除给予海群生杀虫外,还可结合中医中药及桑叶注射液加绑扎疗法或烘绑疗法治疗。对阴囊象皮肿及鞘膜积液患者,可用鞘膜翻转术外科手术治疗。对乳糜尿患者,轻者经休息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银肾盂冲洗治疗。严重者以显微外科手术作淋巴管-血管吻合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1、普查普治
在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2、防蚊灭蚊
切断传播的途径,消灭蚊虫孳生地。在多蚊季节最好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注意要涂抹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在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的防蚊网。
3、流行病学监测
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
4、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 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两种丝虫引起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发热,慢性期为淋巴水肿和象皮肿,严重危害流行区居民的健康。
以上是丝虫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的全部内容,详情咨询QQ;1399251693 或手机13853107426。祝您身体健康。
主任医师:陈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