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问,世界上有没有真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看到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你会相信,世界上有真爱
---------------------------------------------------------------------
1972年,萧珊病逝,临死前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
萧珊死后,巴金一直把她的骨灰放在自己床头,要求自己百年以后和爱人骨灰合葬
2005年10月24日遗体在上海告别读者,巴金的骨灰和萧珊的骨灰一同撒向大海...
他们走了,但他们的爱将永远留存世间...
---------------------------------------------------------------------
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28年相濡以沫
“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28年相濡以沫巴金只爱萧珊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1936年8月摄于上海。照片上的萧珊戴着一顶圆边遮阳帽,显得明眸皓齿,清丽可人。照片背后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
“任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神话,在巴金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对于爱情,巴金十分执着,他曾这样说过:“我看不惯那种单凭个人兴趣、爱好或者冲动,见一个爱一个,见一个换一个的做法……多多想到自己的责任,应该知道怎样控制感情。”而他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他的信念。
萧珊是巴金生命中惟一的爱侣,她原本是巴金的读者,18岁时写信给巴金而与他相识,那是1936年,巴金正好32岁。为了事业,他们谈了8年马拉松式的恋爱,巴金40岁时,他们才到贵阳旅行结婚,生下了一儿一女。在长达28年的共同生活里,巴金与萧珊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
文革期间,这对爱侣经历了巨大的身心煎熬,在巴金遭受批斗的那些年,萧珊一道陪着他受苦。作为巴金的妻子,萧珊被关进“牛棚”,挂上了“牛鬼蛇神”的纸牌,并被派去扫大街,受到周围不明事理的人辱骂和折磨,为了保护巴金,她还被红卫兵的铜头皮带打过。不过萧珊一直默默地忍受,就是为了不让巴金难过。萧珊经常一大早便陪着巴金从家里走到车站,她从后面将巴金推上49路公共汽车,努力不让他摔下来,还要叮嘱他不要忘了将小红书带在身边。这段时间里,巴金十分自责,认为正是自己的写作,害苦了萧珊。
1972年,备受精神摧残的萧珊患了直肠癌,她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萧珊的嘴巴,低下了头,肝胆欲裂。同年的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临终前她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巴金的床头放着萧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巴金经常这样说:
“这并不是萧珊最后的归宿,在我死了以后,将我俩的骨灰合在一起,那才是她的归宿。”足见其爱之切,其情之浓!
巴金爱情箴言
---你明白我这时的心情。我的确有千言万语,却无法把它们全倾泻在纸上……而且想到你,想到孩子,想到大家,这会给我增加勇气,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在任何环境下我要做一个值得你爱的人。
---两个人在一起,用一时的情感把身体系在一个共同的命运上,就应该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相互改进自己。
---“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被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着唤她的名字。”
---“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 (摘自《怀念萧珊》)
看到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你会相信,世界上有真爱
---------------------------------------------------------------------
1972年,萧珊病逝,临死前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
萧珊死后,巴金一直把她的骨灰放在自己床头,要求自己百年以后和爱人骨灰合葬
2005年10月24日遗体在上海告别读者,巴金的骨灰和萧珊的骨灰一同撒向大海...
他们走了,但他们的爱将永远留存世间...
---------------------------------------------------------------------
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28年相濡以沫
“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28年相濡以沫巴金只爱萧珊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1936年8月摄于上海。照片上的萧珊戴着一顶圆边遮阳帽,显得明眸皓齿,清丽可人。照片背后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
“任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神话,在巴金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对于爱情,巴金十分执着,他曾这样说过:“我看不惯那种单凭个人兴趣、爱好或者冲动,见一个爱一个,见一个换一个的做法……多多想到自己的责任,应该知道怎样控制感情。”而他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他的信念。
萧珊是巴金生命中惟一的爱侣,她原本是巴金的读者,18岁时写信给巴金而与他相识,那是1936年,巴金正好32岁。为了事业,他们谈了8年马拉松式的恋爱,巴金40岁时,他们才到贵阳旅行结婚,生下了一儿一女。在长达28年的共同生活里,巴金与萧珊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
文革期间,这对爱侣经历了巨大的身心煎熬,在巴金遭受批斗的那些年,萧珊一道陪着他受苦。作为巴金的妻子,萧珊被关进“牛棚”,挂上了“牛鬼蛇神”的纸牌,并被派去扫大街,受到周围不明事理的人辱骂和折磨,为了保护巴金,她还被红卫兵的铜头皮带打过。不过萧珊一直默默地忍受,就是为了不让巴金难过。萧珊经常一大早便陪着巴金从家里走到车站,她从后面将巴金推上49路公共汽车,努力不让他摔下来,还要叮嘱他不要忘了将小红书带在身边。这段时间里,巴金十分自责,认为正是自己的写作,害苦了萧珊。
1972年,备受精神摧残的萧珊患了直肠癌,她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萧珊的嘴巴,低下了头,肝胆欲裂。同年的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临终前她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巴金的床头放着萧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巴金经常这样说:
“这并不是萧珊最后的归宿,在我死了以后,将我俩的骨灰合在一起,那才是她的归宿。”足见其爱之切,其情之浓!
巴金爱情箴言
---你明白我这时的心情。我的确有千言万语,却无法把它们全倾泻在纸上……而且想到你,想到孩子,想到大家,这会给我增加勇气,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在任何环境下我要做一个值得你爱的人。
---两个人在一起,用一时的情感把身体系在一个共同的命运上,就应该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相互改进自己。
---“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被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着唤她的名字。”
---“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 (摘自《怀念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