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子吧 关注:25贴子:1,227
  • 7回复贴,共1

【科举制度】话说纠结了好久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一楼我不是很喜欢饯度


1楼2012-07-07 19:16回复
    纠结了好半天才闹明白科举制度到底算个怎么回事
    北京顺天府。沈阳为承天府,南京就是应天府
    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
    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
    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
    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
    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
    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乡试;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
    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
    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
    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会试;
    乡试的第二年春天,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
    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


    2楼2012-07-07 19:19
    回复
      由于,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生的富贵荣华,因此不少人均企图以作弊以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
      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即贿丨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二是夹带考试经文(带书或抄录于随身物品中)入内作弊、三是请人代考。
      明清的科举保安十分严格,要求达到“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试场”的程度。
      除了在进场前由兵卫仔细搜查外,乾隆时更曾下诏详细限定考生带入场各式物品的规格。例如: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至毛笔(镂空)、篮子的款式都有明限。此外对检举夹带者有赏格,被发现者除了取消资格外,更要带枷示众。
      


      4楼2012-07-07 19:22
      回复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丨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
        宋太祖之后,进士由御前殿试取录,进士从此成为“天子门生”;同时亦明文规定以后举人不得自称考官门生。
        贡生 明、清时府、州、县学的生员,凡已考选升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就是已经有资格做官为君分忧了,可以参加乡试了)。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5楼2012-07-07 19:23
        回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非翰林不入内阁,非翰林不点学政】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7楼2012-07-07 19:27
          回复

            【小常识】
            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看看下面这个推导: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9楼2012-07-07 19:29
            回复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 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5 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10楼2012-07-07 19:31
              回复
                ====================================================================================
                下面一个小常识
                房屋的含义:
                四合院每间房子都有含义的,家主住在北房(称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一般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
                王公大臣住的大四合院,所谓厢房其实是跨院;富贵人家的中四合院,厢房一般是三间,殷实百姓的四合院厢房东西各两间。


                11楼2012-07-07 1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