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兵天下吧 关注:44,680贴子:1,040,442
  • 13回复贴,共1
远征军路线图


1楼2007-02-25 19:32回复
    • 219.142.150.*
    怎么没人顶???


    2楼2007-02-25 20:54
    回复
      • 222.248.205.*
      d


      3楼2007-02-25 22:10
      回复
        • 219.137.83.*
        d


        4楼2007-02-25 22:14
        回复
          • 222.82.230.*


          5楼2007-02-25 22:18
          回复


            6楼2007-02-25 22:26
            回复
              • 222.134.21.*
              开展传统文化调研 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我的家乡滨州位于古时齐国的所在地,《孙子兵法》的作者武圣孙武、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汉孝子董永,现代教育家梁漱溟等名人志士都出生或成长在这里。滨州民风淳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发源于博兴的吕剧、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画和滨州剪纸乡土气息浓郁,独具艺术风格。其中的独数剪纸艺术历史最悠久,已经完全融入家乡父老的生活中,在此次活动中,对于滨州剪纸做重点调研,对于家乡的传统文化或能管中窥豹。

              滨州剪纸源远流长,滥觞于何时已无据可考。清咸丰十年《滨州志.风俗篇》记云:“夕贴春联彩胜,易门神桃符”。《武定府志.风俗物产篇》亦云:“十月朔日,携酒脯,登墓祭,剪彩纸为衣焚化,谓之送寒衣”。此风彼俗,说明剪纸艺术在家乡这块土地上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滨州剪纸结构严谨,古朴浑厚,多豪放粗犷之作,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一脉相承。从纹饰的表现形式看,剪纸广泛地吸收了彩陶、青铜器、汉画像面等古代艺术纹饰的优点,,都成为滨州剪纸艺术的主要纹饰。 

                从内容方面探索,滨州剪纸多取材于生活,多以动物、植物、人物或器皿为题材。如葫芦,嫩时可食,老化后可做“腰舟”,是洪水来时的“救生圈”;用它做成的盛水的器皿,与陶器相比,有便于携带、不易破碎的优点。可见葫芦与人的生活密切相连,深得人们的喜受。滨州剪纸中有不少是以葫芦为题材的。据老一辈的人说,以葫芦做瓢,两瓢合并一体,寓团结之意;葫芦多籽,即含多子多福、繁衍昌盛之意。盖碗是瓢演变而来的器皿,故滨州剪纸又多取材于盖碗。候鸟的迁徙是重要的物候现象,燕子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春到冬去,万物复苏。鸟的题材在滨州剪纸中也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家乡文化馆珍藏的剪纸作品中,有《蛇身人》一幅,经与历史文献和画像石印证,正是女娲的形象,这说明家乡剪纸还多以神话传说为题材。 

              我的家乡自古至今,都有用剪纸艺术美化自己的生活,装点自己家庭的习惯。朴实的农家庭院,红瓦粉墙,绿柳掩映,大门春联与门笺交相生辉,冲门鹊登梅的迎壁上,斜挂一盏龙头福字剪纸彩灯。室内、风门、窗户上繁花似锦,顶棚中央高悬一帧大型“五蝠捧寿”团花,四幅角花拱手相迎,虽不及雕梁画栋那样金碧辉煌,但这朴实、淡雅、清爽的乡村农家小景,却也十分引人入胜。 

              解放后,剪纸艺术得到了进一步挖掘。
                
              在滨州档案馆我查到:一九五○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吴枫编辑的《渤海窗花剪贴选》。一九五九年,冯秀源的剪纸作品,被选入《山东十年剪纸选》一书,并被送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展出。八十年代,滨州民间剪纸艺术有了更快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一九八一年春,山东剪纸协会成立,吴鸿喜、张洪庆同志被接纳为首批会员。一九八三年《美术》杂志第四期发表了赵春秋、赵恒英的剪纸作品22幅。在该刊第八期上,张士增的《民间美术的复苏》一文介绍了滨州民间剪纸。一九八四年,著名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家张道一在《民间工艺》杂志第二期上撰文介绍滨州民间剪纸艺术。十月,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吴鸿喜、张洪庆均被纳为会员。第二年九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工艺美术家张停教授,为剪纸展品题字“滨州民间展览”,十一月五日至十五日,滨州民间剪纸在山东工艺美术院正式展出。一九八六年五月十日至二十日,滨州民间剪纸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一九八七年四月吴鸿喜的剪纸被省外贸部门作为礼品馈赠于日本、美国客人。八月,吴鸿喜设计的“美国国家纪念碑”作为商品,首次打入美国市场,使滨州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誉满天下。

              对于其它传统文化,也都独有它们的特色。

              比如邹平芯子,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邹平县境内广泛流行。芯子主要是利用铁质支架把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表演者稳定在高竿或其他造型之上,饰演各种故事。远远望去,人物悬空,非常奇特。因铁支架如灯芯在内支撑,故称为“芯子”。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前后,闹元宵三日,正是邹平芯子大放异彩之时。 

              比如惠民县城东南35公里的胡家集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灯节书会,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每年灯节之前,全国各地说书艺人,不惜长途 跋涉,纷纷赶来聚会。他们畅叙友情、各续师承、拜师收徒、竞技献艺,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形成了传统的盛大书会。如今胡集书会已闻名全国,其声势影响令曲坛名流赞叹不已。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全国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唐杰忠等先后到会表演。

              家乡的这些传统文化影响了在这片土地上世代耕作的祖祖辈辈,已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在物质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也定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7楼2007-03-01 13:01
              回复
                蒙顿和法诺撕是从西海岸来


                8楼2007-03-01 13:14
                回复
                  灌水


                  9楼2007-03-12 12:49
                  回复
                    其实我只是看好楼主的名字...
                    逍遥的...
                    挖卡卡...


                    10楼2007-05-05 15:49
                    回复
                      唉,这年代人才多啊,连这个图图都能画---


                      11楼2007-05-05 17:54
                      回复
                        • 219.130.142.*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12楼2007-05-05 23:11
                        回复
                          • 220.171.1.*
                          哇..楼主你真是太有才了~!!!!


                          13楼2007-05-06 01:58
                          回复
                            我郁闷...
                            我拿它出来是用来水的...


                            14楼2007-05-06 1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