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非圣贤吧 关注:2贴子:136
  • 0回复贴,共1

《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0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于丹心语】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来自西方的寓言,说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不快乐,他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他仍然不快乐,天下所有至极的宝物美色声色犬马都满足他了,可是他还不快乐,他说怎么办呢。后来御医给他看了半天,给他开了一个方子,说让你的大臣去全国找,必须找到一个最最快乐的人,然后把他的衬衫给拿回来,你穿上就快乐了。然后呢大臣们就出去找了,到最终终于找到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快乐的人,但是最后大臣说了没办法我们拿不回来,国王说你怎么能不给拿回来,我就想快乐,你必须把他的衬衫给我拿回来,最后那大臣跟他说,那特别快乐的人他是个穷光蛋,他一件衬衫都没有,他从来就是光着膀子的。其实这个寓言也是一个诠释,也就是说,生活中真正心灵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论语是个什么时代,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地方,其实也就来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
画外音: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交到快乐的好朋友,但是于丹教授认为和朋友交往是要有三个心理原则的,如果你违背了这些原则你就将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谁都不会愿意与你交朋友。那么这三个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呢?
那么除了交这种快乐的朋友以外,孔夫子还交给大家一个道理,就是在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好朋友是不是就意味着打成一片?我们现在经常说谁跟谁好得穿一条裤子,这是好朋友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这过犹不及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他不仅仅表现在交友之道上,他表现在一切原则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侍于君子有三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是要有三个原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尺度。


1楼2007-03-01 16: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