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4岁的李建荣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子。她曾是一家国企的计生委主任。1979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李建荣流产了第二个孩子。曾有妇女问她“独生子没了怎么办”,她则答:“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上面一定会解决”。如今,老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后悔当年的流产决定。(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18版) “独生子没了怎么办?”“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上面一定会解决!”作为一名计生干部,李建荣当年这句斩钉截铁的话代表的是国家,是一种国家承诺。事实上,这种承诺基本上贯穿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始终。在相关的宣传中,除了“该扎不扎,见人就抓”的强硬,就是“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的许诺。 可现在,当“独生子没了怎么办”的问题真正摆在面前的时候,就连李建荣自己都慌了。当初“上面一定会解决”的信任变成了现在的无比悔恨。在被问及如果重新选择一次,会不会留住第二个孩子时,李建荣只回答一个字,“生”。同样的果决,只是已经走到对面。一个计生干部的遭遇和转变,让人感慨颇深。 专家估算,目前全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7.6万个。他们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贡献者,也是牺牲者,但如今他们是无助者这些家庭基本上面临着“老不起、病不起、伤不起”的困难。 失独家庭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在于不完善的养老制度。因为缺乏养老保障,在养老还多靠家庭的当下,失独意味着孤独。但这显然不能用财力有限等来为养老保障缺位找借口,因为在当初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宣扬“只生一个好”、“上面一定会解决”的时候,等于向这些人做了国家承诺,原本应该及早行动,而非空口白牙。 毋庸置疑,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极大缓解了人口压力,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提供了保障,但要看到这是以独生子女家庭的牺牲所换来的,对于他们,国家理应补偿,尤其是当这些独生子女家庭失去独子的时候,尤其需要兑现当初的承诺。巨大牺牲和庄严承诺应该是相伴而生,只有牺牲没有回报,不公平,也注定无法持续。 兑现国家承诺,甚至不能只局限于失独家庭,当独生子女家庭出现“4-2-1”家庭结构的危机时,国家都应该兑现当初的承诺,而不能袖手旁观。能不能兑现国家承诺,这不仅是一个信誉问题,更事关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试想,当一个坚定的计生干部都动摇、怀疑、走向对面的时候,还能指望谁去相信它、响应它、执行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