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及淋巴水肿的有关问题
近期有患者来电咨询,有关淋巴水肿的问题。在详细询问淋巴水肿的问题时,又问及患者本人胃癌术后的问题。现将该患者咨询的胃癌术后及淋巴水肿的有关问题,简单概述如下:
胃癌术后常见并发症都有哪些?
(1)吻合口出血:麻醉时血压低缝合时不出血,术后血压恢复或升高时则可能出血,常可通过输血保守治疗控制,控制不了则再手术止血。
(2)吻合口漏/瘘:虽然吻合口是由缝线或钛钉吻合的,但能否融为一体还是靠胃肠自身生长;由于各种原因吻合口未能愈合而出现漏洞,称为吻合口漏;若漏口长期不愈合,则形成瘘。多数只能再次手术置放引流管或通过CT引导置放引流管待其慢慢愈合;实在不能愈合者,当在3-6个月后待炎症水肿消退后手术修补。
(3)反流性食管炎:胃液、胆汁或肠液返流导致食管炎,有“烧心”感,部分患者术后较长时间后,消化道功能逐渐适应新的结构,返流消失;但有的长期严重返流的患者,可能只能试行其它吻合模式,重建消化道以观察能否改善。
(4)吻合口被酸性胃液或碱性肠液浸泡,引起炎症或溃疡致疼痛。
(5)输入袢综合征:食物进入吻合口的空肠近端,由于是被封闭的盲端,进入的食物难以排出而在内发酵产生上腹不适。
(6)空肠造口处不全梗阻:由于空肠造口处被缝于腹壁上,有时易成锐角,导致食糜、肠液或气体难以通过致近端肠管膨胀而疼痛,多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
(7)倾倒综合征:因无幽门控制,食物团会不受控地进入肠管,导致一过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出现头晕、易跌倒;常发生于快速食入过多过甜食品。
胃癌术后化学治疗的利与憋?
化学治疗(化疗)是指运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旨在杀伤扩散到全身的癌细胞。化疗目的:(1)治愈癌症,使癌灶消失;(2)若不能治愈,则控制癌灶进展;(3)若不能治愈或控制进展,则缓解症状。
多药联合化疗常比单药疗效好,且可降低人体对某种特定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可能。化疗药可口服、静脉/动脉注射、胸/腹腔注射等。
化疗药不能识别癌细胞,只非特异地杀伤增殖迅速的细胞。因此,骨髓细胞、消化道粘膜、毛发等增殖较快的正常细胞也可被杀伤,引起骨髓抑制、呕吐、腹泻、脱发等副作用(化疗停止后多消失)。
术后辅助化疗:研究证明根治术联合术后化疗比单纯根治术更能延长生存期。
术前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术前给予3个疗程左右化疗,使手术时癌细胞活力低,不易播散;也可使不能切除的胃癌降期成可切除;也可为术后化疗提供是否敏感、需否换药的信息。
腹腔内化疗 :癌灶若累及浆膜,癌细胞就可能脱落到腹腔内,引起腹腔种植;也有可能术中操作时癌细胞脱落。腹腔内化疗可减少或控制腹腔内复发或进展,应术中或术后早开始。
动脉灌注化疗:局部癌灶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全身循环药物浓度明显降低,副作用明显减少。
胃癌术后的靶向治疗怎么治?
利用癌细胞特有而正常细胞没有的分子结构作为药物作用靶点进行治疗,称为靶向治疗,可减轻正常细胞损害、针对性损伤癌细胞。目前胃癌靶向治疗药物种类及作用均有限,具有这些药物作用靶点的患者仅约20-30%。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可使5年生存率提高5-10%左右。
胃癌术后的放射治疗怎么治?
用放射线杀伤癌组织的手段,称为放射性治疗(放疗)。虽然放射线更易损伤癌细胞,但也损伤正常细胞,造成局部或全身放射反应。胃癌放疗急性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体重减轻、粘膜损伤、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胃酸等各种消化酶分泌受抑制等;晚期并发症包括脊髓、肝脏、肾及胃的放射性损伤、少数病人甚至可能发生胃穿孔,但随放疗设备和技术进步,损伤范围和程度在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