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旦泰斗李多奎
1898年古历十月初六,李多奎诞生。1902年,4岁的李多奎随父李宝珍进北京定居。他8岁进庆寿和科班,排为多字辈,师承贾志臣学老生,同科有名丑贾多才,旦角艾多芬,丑角王多寿等。李多奎9岁便登台演出,12岁唱大轴戏。显示了不俗的艺术功力。
李多奎14岁那年开始倒仓,变声改习月琴,他一面学拉琴,一面吊嗓子。这一练就是10年光景。李宝珍对儿子要求十分严厉,李多奎练得很苦。那时,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李多奎便起床去北京天桥四面钟喊嗓子。一天,李多奎的哥哥牵着一头小毛驴,李多奎手提一盏小马灯,腰里别着一把京胡,在快到天桥时,碰到一位警察。这位警察发现李多奎行踪有些可疑就大声叫道:"你来这里干啥?""喊嗓子呀!"李多奎从容地从腰间的布袋里拔出京胡,警察一看果然不是什么武器。遂说道"你看看现在几点钟?"李多奎掏出怀表一看,才凌晨两点五十分,自己来得太早了。
历经十年磨练,李多奎的嗓子十分出色,由于有雌音,李宝珍便让儿子由唱老生改为唱老旦,拜罗福山为师。罗福山与名老旦龚云甫同是"同光十三绝"中郝兰田的高足。那时李家与龚云甫住邻居,李多奎时常去请教龚云甫,深得龚氏真传。
李多奎改唱老旦后,果然不同凡响。他在《钓金龟》一剧中一举成名,红透北京城。那时北京的街头巷尾,经常听到有人哼唱"叫张义我的儿……"可以想象李多奎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1926年,李多奎跟随金少山去上海。两人联抉演唱不仅红透上海滩,也红遍了祖国的大 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闻名遐迩的梨园红星之一。
李多奎为人坦诚爽快,豪气干云,名声极佳。1950年,他放弃了丰厚的收入,加入了北京太平京剧社。和谭富英、裘盛戎等名家开始进行长期合作。1952年,他参加赴朝慰问团,在历时4个月的时间里,他时常冒着战火硝烟和生命危险为战士演出。1956年,北京京剧二团与由马连良领衔的京剧团合并,成立了北京京剧团。形成了马、谭、张、裘四大头牌和二老(李多奎、马富禄)为主演的强大阵容。此时的北京京剧团可谓是名角荟萃,人才济济。李多奎先后与裘盛戎、马连良等合演了《甘露寺》、《海瑞罢官》等。并与裘盛戎排演了《赤桑镇》,全部是自己创腔。
李多奎对弟子关心爱护,谆谆教诲,一丝不苟。他总是亲自操琴,逐字逐句地教学,使弟子们受益匪浅。名师出高徒,桃李满天下,遍布海内外。李盛泉、李鸣岩、李金泉、刘少泉、李多芬、朱正琴等20余人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
1962年,李多奎在给弟子王晓临说戏时又犯了高血压病,住进了北京宣武区医院,自此后结束了自己的舞台生涯。1963年冬天,他随团去长春拍电影《秦香莲》,由于剧本改动很大,李多奎便重新设计唱腔。历经三个余月,电影拍浚,李多奎算是告别了50多年的粉墨生涯。1974年7月25日,李多奎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他人虽故去,其独创的李派艺术仍在梨园熠熠生辉。
李多奎、曹砚芬于1926年3月24日结为伉倾。曹砚芬是著名评书演员曹秉懿之女。夫妇俩共生育3子2女。长女李维茵酷爱老旦艺术,嗓音酷似父亲。但由于父亲不许女儿置身梨园,只能成为她的业余爱好。长子李宗华工小生行当,颇有建树。次子李世麟师承著名画家王雪涛,系中国画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次女李世英系中国戏曲学校毕业,现为中国京剧院琴师。三子因患癫痫病,于10岁那年夭折。
1898年古历十月初六,李多奎诞生。1902年,4岁的李多奎随父李宝珍进北京定居。他8岁进庆寿和科班,排为多字辈,师承贾志臣学老生,同科有名丑贾多才,旦角艾多芬,丑角王多寿等。李多奎9岁便登台演出,12岁唱大轴戏。显示了不俗的艺术功力。
李多奎14岁那年开始倒仓,变声改习月琴,他一面学拉琴,一面吊嗓子。这一练就是10年光景。李宝珍对儿子要求十分严厉,李多奎练得很苦。那时,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李多奎便起床去北京天桥四面钟喊嗓子。一天,李多奎的哥哥牵着一头小毛驴,李多奎手提一盏小马灯,腰里别着一把京胡,在快到天桥时,碰到一位警察。这位警察发现李多奎行踪有些可疑就大声叫道:"你来这里干啥?""喊嗓子呀!"李多奎从容地从腰间的布袋里拔出京胡,警察一看果然不是什么武器。遂说道"你看看现在几点钟?"李多奎掏出怀表一看,才凌晨两点五十分,自己来得太早了。
历经十年磨练,李多奎的嗓子十分出色,由于有雌音,李宝珍便让儿子由唱老生改为唱老旦,拜罗福山为师。罗福山与名老旦龚云甫同是"同光十三绝"中郝兰田的高足。那时李家与龚云甫住邻居,李多奎时常去请教龚云甫,深得龚氏真传。
李多奎改唱老旦后,果然不同凡响。他在《钓金龟》一剧中一举成名,红透北京城。那时北京的街头巷尾,经常听到有人哼唱"叫张义我的儿……"可以想象李多奎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1926年,李多奎跟随金少山去上海。两人联抉演唱不仅红透上海滩,也红遍了祖国的大 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闻名遐迩的梨园红星之一。
李多奎为人坦诚爽快,豪气干云,名声极佳。1950年,他放弃了丰厚的收入,加入了北京太平京剧社。和谭富英、裘盛戎等名家开始进行长期合作。1952年,他参加赴朝慰问团,在历时4个月的时间里,他时常冒着战火硝烟和生命危险为战士演出。1956年,北京京剧二团与由马连良领衔的京剧团合并,成立了北京京剧团。形成了马、谭、张、裘四大头牌和二老(李多奎、马富禄)为主演的强大阵容。此时的北京京剧团可谓是名角荟萃,人才济济。李多奎先后与裘盛戎、马连良等合演了《甘露寺》、《海瑞罢官》等。并与裘盛戎排演了《赤桑镇》,全部是自己创腔。
李多奎对弟子关心爱护,谆谆教诲,一丝不苟。他总是亲自操琴,逐字逐句地教学,使弟子们受益匪浅。名师出高徒,桃李满天下,遍布海内外。李盛泉、李鸣岩、李金泉、刘少泉、李多芬、朱正琴等20余人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
1962年,李多奎在给弟子王晓临说戏时又犯了高血压病,住进了北京宣武区医院,自此后结束了自己的舞台生涯。1963年冬天,他随团去长春拍电影《秦香莲》,由于剧本改动很大,李多奎便重新设计唱腔。历经三个余月,电影拍浚,李多奎算是告别了50多年的粉墨生涯。1974年7月25日,李多奎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他人虽故去,其独创的李派艺术仍在梨园熠熠生辉。
李多奎、曹砚芬于1926年3月24日结为伉倾。曹砚芬是著名评书演员曹秉懿之女。夫妇俩共生育3子2女。长女李维茵酷爱老旦艺术,嗓音酷似父亲。但由于父亲不许女儿置身梨园,只能成为她的业余爱好。长子李宗华工小生行当,颇有建树。次子李世麟师承著名画家王雪涛,系中国画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次女李世英系中国戏曲学校毕业,现为中国京剧院琴师。三子因患癫痫病,于10岁那年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