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41贴子:669,505

扯扯新四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将军的后代在贴上发表:陈帅的军事才能非常平庸,政治能力也不强,为什么会在皖南事变后成为新四军代理军长.所以特开一贴扯扯新四军.
我不想专以供官方资料扯扯新四军.有些资料或者论点不免有错误之处.大家共同探讨.


IP属地:广东1楼2012-08-24 00:40回复
    新四军的成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从37年2月到9月间,国共二方代表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就国共二傥关系/工农红军/游击队等问题,先后进行6次谈判,9月28日,国民傥军委会正式通报: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此后,再经过三个月的磋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或称国民**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编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指挥官顾祝同),并规定在苏北、皖南地区担任游击。


    IP属地:广东2楼2012-08-24 01:00
    回复
      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38年1月6日迁至南昌,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


      IP属地:广东3楼2012-08-24 01:03
      回复
        1938年新四军的战斗序列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罗炳辉(后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
        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钟国楚
        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
        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后徐海东),政委戴季英,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
        


        IP属地:广东4楼2012-08-24 01:08
        回复
          共傥为了掌控新四军,同时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第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 ,陈毅为副书记。
          新四军成立之初,不得不说说项英同志


          IP属地:广东5楼2012-08-24 01:16
          回复
            项英是无产阶级**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在南方8省14个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项英被任命为副军长(政治委员),同时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项英从1937年11月开始筹建新四军起,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前三年多时间里,除1938年7月28日至10月22日去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1939年1月12日2月5日去苏南第一、第二支队视察外,其余时间都在皖南新四军军部主持工作,业绩卓著。


            IP属地:广东6楼2012-08-24 01:19
            回复
              新四军的奠基人之一项英对新四军创建、发展的重大贡献:


              IP属地:广东7楼2012-08-24 01:24
              回复
                一、参与确定新四军的编组原则
                1937年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讨论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问题,项英在会上作了报告,主要讲到:南方各游击区的主要情况;红军和游击队的分布状况和对党中央的基本态度;改编的初步意见,大部分集中,留三分之一在当地坚持**斗争;加强党和军事领导方面的建议。会议在讨论时,毛首先发言,称赞项英的报告很好,建议东南分局和军委新四军分会主要领导人均由项英兼任。会议在讨论后确定:成立东南分局,由项英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成立军委新四军分会,由项英任书记,陈毅任副书记。
                


                IP属地:广东8楼2012-08-24 01:28
                回复
                     同日,项英与毛联名,复电叶挺:“新四军原则上可照军何(按:指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提议,作进一步磋商。”“长江以南个支队……可向东开,长江以北高敬亭支队暂留江北,不必北开,以便在该地准备沿江游击。”“其它条件如前所商,尤不要军何派人。”这就是对新四军的编组、部署何干部配备表明了基本态度。特别是强调新四军的干部配备,均由共产党方面负责,不允许国民党方面插手,为尔后在新四军部队中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和政治机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组织保证。
                  


                  IP属地:广东9楼2012-08-24 01:28
                  回复
                    对新四军的具体编组,原提出的几个方案均未达成协议。项英在同中国代表团、长江局成员和叶挺、张云逸研究后,商定了编组的最后意见,由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当局谈判。谈判中,项英根据中央的意图,在坚持国民党不得插手、坚持共产党对新四军绝对领导的前提下,同意在军以下编为4个支队,每个支队编为两个团。国民党当局同意这个方案。在隶属关系上,最后确定新四军由国民党第三战区管辖(第四支队由五战区管辖)。从而使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问题最后得到解决。
                    12月27日,项英向叶挺军长介绍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的情况,就领导骨干配备作了研究,确定了军机关部分处长(部长)、科长的配备。当日,项英向毛、洛甫报告:新四军编为4个支队,支队等于旅,并就干部配备提出了建议。第二天,毛复电项英:同意新四军编为4个支队及支队以上干部配备方案。项英接电后,立即转告叶挺军长,由他按规定程序办理支队以上领导干部的任免事宜。几天后,即1938年1月上旬,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被委任为新四军第一、二、三、四支队司令员。
                    


                    IP属地:广东11楼2012-08-24 01:30
                    回复
                      二、动员高度分散的游击队集中编组
                      1937年12月下旬,项英在武汉会见了鄂豫皖边游击区负责人高敬亭、湘鄂赣边游击区负责人傅秋涛、豫南边游击区负责人周骏鸣,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编组为新四军的决策,听取他们的汇报,同他们研究了部队集中编组的问题。
                      1938年1月6日,项英率军机关由武汉移驻南昌后,立即与在那里主持联络的陈毅会面,接连听取了闽赣边游击区负责人黄道、闽东游击区负责人叶飞、皖浙赣边游击区负责人李步新等汇报,传达党中央指示,研究集中编组事宜。他在主持东南分局成立后,把向各地游击队传达中央指示、动员集中编组、开赴抗日前线作为紧迫任务,确定他和陈毅、张云逸、曾山分赴各地进行。项英和曾山于1月16日起动身,先后赴湘赣边游击区和赣粤边游击区,进行传达动员,分布具体研究了集中和编组事宜。
                      应当指出,各地红军和游击队由于长期分散打游击,从天天同国民党军作殊死斗争到突然合作抗日,从反蒋到转变到联蒋,思想弯子转得大,动员工作艰巨。项英和陈毅、张云逸、曾山等一道,反复传达党中央指示,讲抗战形势,进行耐心说服,使绝大多数同志较快理解和接收了党的路线、方针,同时及时解决改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集中编组任务的完成。
                      2月6日,三战区转发蒋介石的命令,要求新四军军部和第一、二、三支队于2月20日到皖南歙县岩寺一带集结,第四支队到皖西霍山县流波疃地区集结。各地游击队由于高度分散,路途遥远,交通困难,通信联络落后,多数于3月到达,路远的第二支队于4月18日到达。至此,就将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起来,编为4个支队,共10300余人。集中编组的进展比较顺利,速度是相当快的。正如张鼎丞在《新四军在抗战烽火中成长着》一文中所说的:“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任何其他部队所不能做到的‘奇迹’”。
                      对项英在新四军编组过程中的作用,陈毅给与了充分肯定。他在1940年10月指出:项副军长“以其历史地位在全党的威信,使南方七、八省游击队造成铁的力量。以后跟叶军长合作,使改编成功,这就是本军成立的关键。”
                      


                      IP属地:广东12楼2012-08-24 02:34
                      回复
                        三、强调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
                        项英从筹建新四军起,就重视党对这支部队的绝对领导。他指出:“ 党的领导决定斗争的前途。”“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不能巩固自己的营垒,与敌人坚持斗争到底。”1939年7月,项英领导军分会和大会主席团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了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分析了部队党的建设情况,强调在斗争中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会议以后,部队党组织得到很快发展,党员数量由开始的百分之二十五提高到百分之四十。在作战和建设中党员发挥了骨干作用,作战中伤亡的指战员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共产党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光荣。
                        


                        IP属地:广东13楼2012-08-24 02:36
                        回复
                          项英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四军组建、向敌后挺进等方面的指示,要求部队认真执行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学习毛同志著作。他在1938年2月16日提出,要以毛的指示作为“纲要”来指导工作,加强对外的宣传。所谓“纲要”就是以毛思想为指针的意思,当时能这样做是很难得的。1939年2月9日,项英在新四军第二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所作的报告中,强调要用毛关于抗战新阶段的报告来统一指战员的认识,并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
                          


                          IP属地:广东14楼2012-08-24 02:38
                          回复
                            项英重视加强部队政治工作。他说:“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没有它,不仅不能生长壮大,而且不能生存。”“要把我们军队的政治工作加强,把头脑武装起来,意志坚定起来,这样才能百折不回的斗争下去。”他指导召开了两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以及组织、宣教、青年、敌工等业务会议,对指导部队政治工作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他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经常给干部作报告。他领导创办了《抗敌报》和《抗敌》杂志,经常撰写文章,宣传新四军的抗战消息和光荣传统,介绍建军、作战的经验。他对陈毅所写新四军军歌原词《十年》,和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共同讨论修改,突出了东进抗敌和向敌后发展的思想,形成了由陈毅原词、集体改编的《新四军军歌》歌词,加之作曲家何士德的谱曲,使这首军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为广大指战员所热爱。他根据当时所处环境,告诫部队不要“把统一战线曲解为自己与人家一样”,“要加强马列斯(即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主义学习,来巩固自己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加强,成为激励广大指战员**斗争、勇敢打击敌人的巨大力量。
                            项英十分重视部队的团结统一工作。当时延安派往新四军的干部来自原红一、二、四方面军,特点各异,而来自各游击区的干部山头又多,项英努力做团结工作。新四军开始组建时任第六团团长、后任第一师副师长的叶飞曾经指出:“新四军是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组成的,一下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军,需要看克服山头主义,才能成为一个整体,这是不容易的。”“那时不要说一个团一个山大王,有的一个团几个山大王呢。所以说这一条项英同志起了作用,叶挺不可能起这个作用。第二条是克服游击习气,使部队正规化,他(指项英)是做出了贡献的。”
                            鉴于当时部队同国民党军政当局联系增多,项英强调要保持和发扬**传统。1938年1月10日,他率军部移往南昌后的第四天,就向干部专门作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讲话。他为有利于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将“保、持、发、扬、优、良、传、统”八个字,作为开始核定8个团对外的代字,如一团叫“保团”,六团叫“良团”。项英对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几乎逢会必讲,《保持和发扬新四军的优良传统》一文就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项英不仅号召艰苦奋斗,更带头实践。他和战士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吸普通的烟,工作经常熬夜,作报告,自己查资料、列提纲,写文章,自己动手。1938年11月,项英在云岭用自己的津贴费来招待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当时陪客的军部战地服务团油画家涂克,在那53年后还对此专门写出回忆文章,赞扬了这种高尚的克己奉公的精神。
                            项英为实现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重视培养干部。他知道,部队要发展,根据地要开辟,需要大批干部,除重要骨干请党中央、中央军委派遣外,主要靠自己努力。1938年1月,军部移至南昌后,当即决定办教导队,2月15日第一期开学,4月扩建为教导营,7月扩大为教导总队,由副参谋长周子昆兼总队长,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兼政治委员。他们以延安抗大为榜样,在三年间培养出四五千名干部,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


                            IP属地:广东15楼2012-08-24 02:39
                            回复
                              四、迅速组织部队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新四军组建后,首先面临着部署问题。1938年2月14日,项英和陈毅向毛建议:新四军组建后,不宜全部集结岩寺,应尽量前伸,向苏浙皖边之昌化、绩溪、孝丰、宣城、宁国等地配置。第二天,毛复电项英、陈毅:“同意14日电的行动原则,力争在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但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4月初,军部进到岩寺后,项英就遵照毛关于苏南最有利于发展的指示精神,确定派先遣队去苏南进行战略侦察,向党中央作了报告。24日,毛以称赞的口气电复项英:“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甚妥”。项英接电后立即和叶挺、陈毅等一起,从第一、二、三支队抽调部分团一下干部和侦察分队组成先遣队,由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领,于28日出动。29日,项英向毛报告:由粟裕率领的先遣队已于28日出发,各支队不日将陆续跟进。派出先遣队,从接到复电到具体组织以至开动,实际上只用了三天时间,速度是相当快的。


                              IP属地:广东16楼2012-08-24 0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