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最后一声枪响之后,易思玲和喻丹的人生境遇划现了不同的轨迹。
新闻发布厅**落伦敦奥运首金的易思玲刚刚坐稳,新闻官尚未宣布发布会开始,中国记者已经开始提问易思玲。接下来的提问环节,记者们的问题十有八九都是抛给易思玲的,获得铜牌的喻丹显然成了“陪衬”。
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了这一幕,在新浪微博发帖说:“赛后采访时记者似乎忘记了站在一边获得铜牌的喻丹,这个温暖恬静的女孩很懂事地默默离开了。你为这个国家脆弱的虚荣心付出的同样多,在我们心里,你和冠军一样精彩,就算你没入围也一样。”短短的一段话,获得了许多网友的转发和共鸣。
金牌吸引着最多的目光,原本很正常。伦敦奥运会开赛首日,中国运动员捷报频传。无论是射落奥运首金的易思玲,勇夺女子四十八公斤级举重金牌的王明娟,还是以破世界纪录成绩取得金牌的女子游泳小将叶诗文,以及为中国代表团在男子游泳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孙杨,他们的出色表现都令国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欢欣。媒体更是轮番播报他们夺冠的场面、夺冠后的现场采访,以及出征前早已录制好的训练视频。
亮闪闪的金牌,让人们看到了运动员在争夺金牌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只是,这些亮闪闪的金牌,也遮蔽了许多的人和事。在一片热烈的喝彩之声中,与金牌失之交臂,摘得铜牌的喻丹、李玄旭,与奖牌只有一步之遥的庞伟、郝运,未进入决赛场地的谭宗亮等选手,似乎只能知趣地远离媒体聚光灯,安静离去。
长期以来,金牌在我们这里就意味着独一无二。金牌才能为国争光,金牌才值得被铭记。与金牌如影随形的,除了数不清的荣誉和曝光度,还有各种经济奖励,以及令人艳羡的深造与就业机会。举国体制赋予金牌的这些附加值也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加剧了金牌的热度。与此相对应,银牌铜牌往往意味着失败与遗憾,更遑论那庞大的未能获奖甚至未能有机会代表国家出赛的运动员群体了。
可谁也不能否认,那些同样为了金牌奋斗过的运动员、教练员、陪练们,那些日复一日坚守冷门运动项目的选手们,尽管可能始终没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甚至没机会踏上奥运赛场,但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奉献,却是支撑起金灿灿奖牌最坚实的基础。获得金牌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但胜利并非人生的全部意义。有胜有负,愈挫愈勇,从摔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在起起落落中体会到奋斗的痛苦与快乐,这些都是完整人性的一部分。除了金牌,我们更希望能看到这样的人性得到张扬。
就如同网友们为喻丹们所遭受的冷遇鸣不平一样,越来越多的网友正在努力发掘那些被金牌遮蔽的真意。新华社记者杨明近日在微博上做了个小调查,问题是:“伦敦奥运,你最关心金牌,还是其他?”结果有网友表示,得多少金牌与自己关系不大,倒是更希望“国内给老百姓的免费公共体育设施全球第一,公共健康教育全球第一,公民健康水平全球第一”。许多参与调查的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的确,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并不是由金牌数量决定的,经历过金牌狂热的国人,正在逐渐冷静地审视金牌的真正价值。正如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新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王立彬近日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真正的金牌是老百姓健康的身体,真正的体育强国是“强”在它的体育覆盖率上。“奥运想告诉我们的绝对不止是赢。它更多的是想倡导一种健康积极的运动氛围,告诉我们不要只关注奥运赛场,还要参与到平时运动当中去。”
当奥林匹克精神被简化得只剩下金牌,只由名利和政绩主导,这样的驱动力必定不长久。除了金牌,我们更希望看到每一个参赛者脸上都有由衷的笑容,体育体制有所革新,全民体育有所发展,全民健康水平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赢得的金牌,才会闪耀着更多尊严与和谐的光彩。
【原载2012年7月30日《晶报·社论》】
最后一声枪响之后,易思玲和喻丹的人生境遇划现了不同的轨迹。
新闻发布厅**落伦敦奥运首金的易思玲刚刚坐稳,新闻官尚未宣布发布会开始,中国记者已经开始提问易思玲。接下来的提问环节,记者们的问题十有八九都是抛给易思玲的,获得铜牌的喻丹显然成了“陪衬”。
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了这一幕,在新浪微博发帖说:“赛后采访时记者似乎忘记了站在一边获得铜牌的喻丹,这个温暖恬静的女孩很懂事地默默离开了。你为这个国家脆弱的虚荣心付出的同样多,在我们心里,你和冠军一样精彩,就算你没入围也一样。”短短的一段话,获得了许多网友的转发和共鸣。
金牌吸引着最多的目光,原本很正常。伦敦奥运会开赛首日,中国运动员捷报频传。无论是射落奥运首金的易思玲,勇夺女子四十八公斤级举重金牌的王明娟,还是以破世界纪录成绩取得金牌的女子游泳小将叶诗文,以及为中国代表团在男子游泳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孙杨,他们的出色表现都令国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欢欣。媒体更是轮番播报他们夺冠的场面、夺冠后的现场采访,以及出征前早已录制好的训练视频。
亮闪闪的金牌,让人们看到了运动员在争夺金牌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只是,这些亮闪闪的金牌,也遮蔽了许多的人和事。在一片热烈的喝彩之声中,与金牌失之交臂,摘得铜牌的喻丹、李玄旭,与奖牌只有一步之遥的庞伟、郝运,未进入决赛场地的谭宗亮等选手,似乎只能知趣地远离媒体聚光灯,安静离去。
长期以来,金牌在我们这里就意味着独一无二。金牌才能为国争光,金牌才值得被铭记。与金牌如影随形的,除了数不清的荣誉和曝光度,还有各种经济奖励,以及令人艳羡的深造与就业机会。举国体制赋予金牌的这些附加值也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加剧了金牌的热度。与此相对应,银牌铜牌往往意味着失败与遗憾,更遑论那庞大的未能获奖甚至未能有机会代表国家出赛的运动员群体了。
可谁也不能否认,那些同样为了金牌奋斗过的运动员、教练员、陪练们,那些日复一日坚守冷门运动项目的选手们,尽管可能始终没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甚至没机会踏上奥运赛场,但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奉献,却是支撑起金灿灿奖牌最坚实的基础。获得金牌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但胜利并非人生的全部意义。有胜有负,愈挫愈勇,从摔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在起起落落中体会到奋斗的痛苦与快乐,这些都是完整人性的一部分。除了金牌,我们更希望能看到这样的人性得到张扬。
就如同网友们为喻丹们所遭受的冷遇鸣不平一样,越来越多的网友正在努力发掘那些被金牌遮蔽的真意。新华社记者杨明近日在微博上做了个小调查,问题是:“伦敦奥运,你最关心金牌,还是其他?”结果有网友表示,得多少金牌与自己关系不大,倒是更希望“国内给老百姓的免费公共体育设施全球第一,公共健康教育全球第一,公民健康水平全球第一”。许多参与调查的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的确,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并不是由金牌数量决定的,经历过金牌狂热的国人,正在逐渐冷静地审视金牌的真正价值。正如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新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王立彬近日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真正的金牌是老百姓健康的身体,真正的体育强国是“强”在它的体育覆盖率上。“奥运想告诉我们的绝对不止是赢。它更多的是想倡导一种健康积极的运动氛围,告诉我们不要只关注奥运赛场,还要参与到平时运动当中去。”
当奥林匹克精神被简化得只剩下金牌,只由名利和政绩主导,这样的驱动力必定不长久。除了金牌,我们更希望看到每一个参赛者脸上都有由衷的笑容,体育体制有所革新,全民体育有所发展,全民健康水平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赢得的金牌,才会闪耀着更多尊严与和谐的光彩。
【原载2012年7月30日《晶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