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贴吧中聊天说起自己“明年要上大学了”,不少吧友产生了误解,其实本人正读高2下,离高三隔了一层纸。
那天匆匆离开,没有注意吧友们的鼓励的话语,这次一瞥,竟然有点小小的感动,认识的,不认识的,注意过我的,都要说一声谢谢。
我的一个高三的学长却理应接受吧友们真挚的祝福,他叫“霜清纸账”。这个ID对于一些新手可能过于陌生,但我相信很多的老吧友还记得那个水乡泽国,人间天堂(杭州)来的朋友。当初,我撞进这个虚拟的空间也和他友不小的关系。
我和霜清纸账就读统一所高中(至少现在还是),学校不大,却颇有名气。第一次看到这个他的真实姓名是在校刊《繁星》上,他发表了一篇古评《轻轻放在他的后面》。那时我正咀嚼一些古龙的后期作品,并一直认为菁菁校园中鲜有含英咀华地捧读武侠书的学生,更少有和我一样敬仰古龙的志同道合之辈。
自然,霜清纸账的这篇精彩的评论抓住了我的眼球,至今我还保留那本校刊,文章篇首的那段可以作为题记的文字,我现在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了:
轻轻放在他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让我们好好玩这个游戏,
让有的人笑,让有的人着急,
让所有人睁大眼睛,
不过最好他永远都不要发现
——那条很轻很轻的手绢。
与其说古龙随着时光在一步一步远走,不如说他相对我们是静止的——难道我们不一样是在远行吗?只不过他,在我们的前面。并不远——可能只有一步啊,如果你步子小的话,两步也有可能——随便怎么量。
不是学少,不是装小。其实我们的一切所为,都只是游戏。相比执著,不如玩世。我们现在在他身后做的游戏,叫做“丢手绢”。
轻轻放在他后面,祈祷他不要发现,因为相比他的深邃,我们的手绢太薄太无谓。
我们怯怯丢下,那很轻很轻的手绢,希望他因此,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我们写出斑斓的文字,让别人去议论去玩味,
但是同时也暗暗地,
暗暗希望这能打破他的寂寞让他不再低回。
几乎忘记了,那是很轻很轻的一条手绢。 (我的一篇精品贴“因为先生,我们不再寂寞”就是模仿着写的)
他又在文章的末尾写下这样一段话:这篇文章曾于2005年7,8月在百度古龙吧以霜清纸账的名义发表,即是本人,望见者莫以为是抄袭。
霜清纸账,诗意而书卷气,我记住了。
古龙吧,有点遥远……
霜清纸账很能干,高2时就已经是校刊的副主编,之后每本《繁星》上都又他的大作,都和古龙有关,也很耐读,比如《殷勤理旧狂》,《悠游》。这些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偶尔的引用也恰到好处,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人物剖析的深刻,常常令我汗颜。我也逐渐明白,要了解一个作家,不能让他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考,而是应该将自己的思想投影在书中,于是,我想到了古龙吧。
记得初来乍到的时候,古吧中毒很深,乱得似乎一锅粥,又像一座沉寂已久的活火山,在一夜之间爆发,无数的气流试图冲破地表,我对古吧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随手转到精华区,我却惊呆了,光怪陆离的马甲下隐藏着多少深邃的思考和沉淀。敬服之余,我决定留下,常来看看,我也像成为那些写手中的一份子,在虚空影射自己的思考。
打字,评论……我的周末规律而充实,长久不来也还有人挂念,后来,霜清纸账也知道“我吹的不是血”这个有点哗众取宠的ID。
但是我依然还是那个我,我依然不想去和霜清纸账见面,我依然看见他的帖子会激动一阵子,也依然平静的生活。
我一直认为空间虚拟的符号也许比现实生活更加可靠。现实中,人们总是用虚假来包裹自己的心,而在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向网络宣泄自己的愤懑。一个人在虚拟世界还如同伪君子一般戴着面具生活,现实中,他一定有卫道士的嘴脸。
现在的心境真的很好,在古吧,我轻松地休憩。紧张的现实中,我有一个榜样,我认识他,却没有见过他。我和他几乎遥不可及,有时却擦肩而过,甚至在操场上撞个满怀,互道声 “不好意思”,再匆匆走过。距离不远不近,既是咫尺,又是天涯。
今年他高考,我会默默祝福他,明年我高考,他许会再另外一个校园不经意地想起我。
尼采说,人是思想的芦苇,他仍再生长,我才破土而出。
那天匆匆离开,没有注意吧友们的鼓励的话语,这次一瞥,竟然有点小小的感动,认识的,不认识的,注意过我的,都要说一声谢谢。
我的一个高三的学长却理应接受吧友们真挚的祝福,他叫“霜清纸账”。这个ID对于一些新手可能过于陌生,但我相信很多的老吧友还记得那个水乡泽国,人间天堂(杭州)来的朋友。当初,我撞进这个虚拟的空间也和他友不小的关系。
我和霜清纸账就读统一所高中(至少现在还是),学校不大,却颇有名气。第一次看到这个他的真实姓名是在校刊《繁星》上,他发表了一篇古评《轻轻放在他的后面》。那时我正咀嚼一些古龙的后期作品,并一直认为菁菁校园中鲜有含英咀华地捧读武侠书的学生,更少有和我一样敬仰古龙的志同道合之辈。
自然,霜清纸账的这篇精彩的评论抓住了我的眼球,至今我还保留那本校刊,文章篇首的那段可以作为题记的文字,我现在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了:
轻轻放在他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让我们好好玩这个游戏,
让有的人笑,让有的人着急,
让所有人睁大眼睛,
不过最好他永远都不要发现
——那条很轻很轻的手绢。
与其说古龙随着时光在一步一步远走,不如说他相对我们是静止的——难道我们不一样是在远行吗?只不过他,在我们的前面。并不远——可能只有一步啊,如果你步子小的话,两步也有可能——随便怎么量。
不是学少,不是装小。其实我们的一切所为,都只是游戏。相比执著,不如玩世。我们现在在他身后做的游戏,叫做“丢手绢”。
轻轻放在他后面,祈祷他不要发现,因为相比他的深邃,我们的手绢太薄太无谓。
我们怯怯丢下,那很轻很轻的手绢,希望他因此,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我们写出斑斓的文字,让别人去议论去玩味,
但是同时也暗暗地,
暗暗希望这能打破他的寂寞让他不再低回。
几乎忘记了,那是很轻很轻的一条手绢。 (我的一篇精品贴“因为先生,我们不再寂寞”就是模仿着写的)
他又在文章的末尾写下这样一段话:这篇文章曾于2005年7,8月在百度古龙吧以霜清纸账的名义发表,即是本人,望见者莫以为是抄袭。
霜清纸账,诗意而书卷气,我记住了。
古龙吧,有点遥远……
霜清纸账很能干,高2时就已经是校刊的副主编,之后每本《繁星》上都又他的大作,都和古龙有关,也很耐读,比如《殷勤理旧狂》,《悠游》。这些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偶尔的引用也恰到好处,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人物剖析的深刻,常常令我汗颜。我也逐渐明白,要了解一个作家,不能让他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考,而是应该将自己的思想投影在书中,于是,我想到了古龙吧。
记得初来乍到的时候,古吧中毒很深,乱得似乎一锅粥,又像一座沉寂已久的活火山,在一夜之间爆发,无数的气流试图冲破地表,我对古吧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随手转到精华区,我却惊呆了,光怪陆离的马甲下隐藏着多少深邃的思考和沉淀。敬服之余,我决定留下,常来看看,我也像成为那些写手中的一份子,在虚空影射自己的思考。
打字,评论……我的周末规律而充实,长久不来也还有人挂念,后来,霜清纸账也知道“我吹的不是血”这个有点哗众取宠的ID。
但是我依然还是那个我,我依然不想去和霜清纸账见面,我依然看见他的帖子会激动一阵子,也依然平静的生活。
我一直认为空间虚拟的符号也许比现实生活更加可靠。现实中,人们总是用虚假来包裹自己的心,而在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向网络宣泄自己的愤懑。一个人在虚拟世界还如同伪君子一般戴着面具生活,现实中,他一定有卫道士的嘴脸。
现在的心境真的很好,在古吧,我轻松地休憩。紧张的现实中,我有一个榜样,我认识他,却没有见过他。我和他几乎遥不可及,有时却擦肩而过,甚至在操场上撞个满怀,互道声 “不好意思”,再匆匆走过。距离不远不近,既是咫尺,又是天涯。
今年他高考,我会默默祝福他,明年我高考,他许会再另外一个校园不经意地想起我。
尼采说,人是思想的芦苇,他仍再生长,我才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