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转自“西游记吧”,帖子取材应该是央视10频道播出的“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大唐西游记》
第一集 《神话与现实》
玄奘法师去世的葬礼是空前绝后的庄严,后来他被认为是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原型。
《西游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只是在历史上玄奘法师是一人走完了西行全程。
可是传说中他有四个奇形怪状的随从,他们是怎么来的呢?他们为什么长得这么奇怪?
四个徒弟中,最先出现的是孙悟空与白龙马。他们出现的时间惊人的早,至少从中唐时期就开始流传,这一切让人不能不怀疑他们也是真实的人物。
在敦煌莫高窟中,有两副唐僧取经图,一副是取经前,一副是取经后,所以唐僧有佛光上的不同,上面都有孙悟空与白马。
与之几乎同时,在福建的古建雕塑中,已经出现了孙悟空。
时间相隔如此近,地域相隔如此远。明显在那个时候,孙悟空取经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
那么他是真实的吗?
最近有人说,孙悟空是一位唐朝僧人,叫车奉朝,他曾是名唐玄宗时期的朝庭官员,出使印度,但在归国前突发疾病,被迫留了下来,遍游印度四十年后归国,他的法名就是悟空,是唐朝最后一个踏着玄奘足迹出国的中国僧人。但这种说法遭到置疑,因为悟空之名常见于僧侣。
另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孙悟空是胡人石磐陀,他是唐僧取经的向导,是在甘肃遇见的,他很有能力,也是唐僧收的弟子,然而却起心要害师傅,最后还是离开了唐僧。这些与孙悟空很是接近。后来在漫长的流转过程中,“胡僧”逐渐音转成了“猢狲”。
但这种说法也不可靠,因为,石磐陀只出现在玄奘门人编写的《大唐西域记》中,于唐僧本人的记述中没有出现。
然而,胡适在二十年代提出的观点引起了注意,那就是印度神猴哈努曼,它是印度教中的重要神灵,有莫大法力,胡适认为他随佛教东传而进入中国,化身成了孙悟空。
由于孙悟空是中国很重要的一位神明,所以此说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他在后来取经故事的发展,特别是八百年后的《西游记》一书中,更是地位超越了唐僧,成为故事的主角。
为什么会这样呢?据推测,应该是在宋代,说西游故事的书的时候,说书人为了不至冷场,在主要人物玄奘出现之前,为等候听众,先说一段次要人物故事,但久而久之,发现孙悟空的故事比玄奘更受欢迎,于是他变成了《西游记》的主角。
取经队伍中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却没有孙悟空这样幸运,他一直是作为唐僧的交通工具出现的。但在《西游记》中,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小说中,他被塑造成龙的化身。而龙与佛教也有不解的因缘。中国传统的龙的故事较为简单,而从佛教的东传开始,印度丰富多彩的龙王传说进入中国,让中国的龙的故事更为生动,玄奘取经时就见闻了不少恶龙的故事。如一个村庄前的河流定时发水。据说是有一个能降龙的巫师,村人没有给他驱龙的报酬,他愤怒地发誓说死后化为恶龙。此话果然应验,但他后来被佛祖降伏,却对佛祖说:“我也要生存,请让我十六年发一次洪水吧,这样我可以攒足粮食。”佛祖同意了。这大概就是白龙马的来历。
接下来出现的是老三沙和尚,他比老二猪八戒出现得要早。
沙僧的原型是深沙神,帮助过唐僧西游,而他的胡人面貌也是唐僧所见异域人种面貌的反映。
猪八戒出现在元代,他的形象来自于印度的欢喜天,其神有象首人身与猪头人身两种造像,随密教的传播而进入了中国。他加入取经队伍后,沙僧的价值就降低了,最后沦为挑担的,而他,升任二师兄。
尽管众说纷纭,但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唐僧只凭一人走遍了西游全程。
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形象,可它的原型无支祈(又称无支祁、无支奇、巫支祁)却鲜为人知。无支祈的神话故事,在吴承恩《西游记》问世前,就在我国流行十分广泛,唐《国史衤甫》、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明《骈雅释》等书中都有记载,尤其是其中大禹降服无支祈的故事流传更广。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指出的:吴承恩的《西游记》将无支祈“神变奋空”,“于是禹伏无支祈的故事遂以湮昧。”(湮昧:埋没。)
传说中的无支祈是淮水的水神。大禹治水,3次到淮河源头的桐柏山下(河南与湖北两省边境)。无支祈利用惊风狂雷、石吼树鸣等自然灾害与大禹作对。大禹怒火中烧,召集各路神祗抓住了淮涡水神无支祈。这水神形状像猿猴,缩鼻高额,青身白头,金目白牙,脖颈伸出有百尺长,力气大过9头象。它不但能轻便快速地搏击、跳跃、奔跑,还能回答人的问题,能分辨江淮的深浅与湿地的远近。起初,大禹手下的神祗听说要去捉拿水妖,一个个都吓慌了,都跑过来请求禹帝饶命。禹疑心他们包庇妖物,便把他们当中的几个如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梨娄氏等囚禁起来,加以审问。果然问出实情:无支祈火眼金睛千变万化,无法治服。于是禹亲自下达命令给夔龙(又名夔牛、夔年),叫他想办法除妖。夔把这妖怪擒来,禹把它交给童律,童律管不住;交给乌木由,乌木由也管不了;交给庚辰,只有庚辰才能管束它。那时数以千计的妖物如木魅、水灵、山妖、石怪等等都来捣乱,聚绕在怪物周围,企图把它掩护起来。庚辰便拿戟把所有的妖物都赶跑。大禹令人拿大铁锁来,锁在无支祈的脖颈上,又将鼻孔穿上了金铃,把它押去镇在淮阴龟山足下,使淮水从此可以平安地流入海中。
吴承恩幼年时就喜欢听神话故事,喜爱读志怪小说。他从老人们讲的“禹王降伏无支祈”的故事中获得灵感,把无支祈的影子提升为孙悟空的形象,成为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文学人物。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的《西游记》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
第一集 《神话与现实》
玄奘法师去世的葬礼是空前绝后的庄严,后来他被认为是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原型。
《西游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只是在历史上玄奘法师是一人走完了西行全程。
可是传说中他有四个奇形怪状的随从,他们是怎么来的呢?他们为什么长得这么奇怪?
四个徒弟中,最先出现的是孙悟空与白龙马。他们出现的时间惊人的早,至少从中唐时期就开始流传,这一切让人不能不怀疑他们也是真实的人物。
在敦煌莫高窟中,有两副唐僧取经图,一副是取经前,一副是取经后,所以唐僧有佛光上的不同,上面都有孙悟空与白马。
与之几乎同时,在福建的古建雕塑中,已经出现了孙悟空。
时间相隔如此近,地域相隔如此远。明显在那个时候,孙悟空取经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
那么他是真实的吗?
最近有人说,孙悟空是一位唐朝僧人,叫车奉朝,他曾是名唐玄宗时期的朝庭官员,出使印度,但在归国前突发疾病,被迫留了下来,遍游印度四十年后归国,他的法名就是悟空,是唐朝最后一个踏着玄奘足迹出国的中国僧人。但这种说法遭到置疑,因为悟空之名常见于僧侣。
另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孙悟空是胡人石磐陀,他是唐僧取经的向导,是在甘肃遇见的,他很有能力,也是唐僧收的弟子,然而却起心要害师傅,最后还是离开了唐僧。这些与孙悟空很是接近。后来在漫长的流转过程中,“胡僧”逐渐音转成了“猢狲”。
但这种说法也不可靠,因为,石磐陀只出现在玄奘门人编写的《大唐西域记》中,于唐僧本人的记述中没有出现。
然而,胡适在二十年代提出的观点引起了注意,那就是印度神猴哈努曼,它是印度教中的重要神灵,有莫大法力,胡适认为他随佛教东传而进入中国,化身成了孙悟空。
由于孙悟空是中国很重要的一位神明,所以此说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他在后来取经故事的发展,特别是八百年后的《西游记》一书中,更是地位超越了唐僧,成为故事的主角。
为什么会这样呢?据推测,应该是在宋代,说西游故事的书的时候,说书人为了不至冷场,在主要人物玄奘出现之前,为等候听众,先说一段次要人物故事,但久而久之,发现孙悟空的故事比玄奘更受欢迎,于是他变成了《西游记》的主角。
取经队伍中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却没有孙悟空这样幸运,他一直是作为唐僧的交通工具出现的。但在《西游记》中,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小说中,他被塑造成龙的化身。而龙与佛教也有不解的因缘。中国传统的龙的故事较为简单,而从佛教的东传开始,印度丰富多彩的龙王传说进入中国,让中国的龙的故事更为生动,玄奘取经时就见闻了不少恶龙的故事。如一个村庄前的河流定时发水。据说是有一个能降龙的巫师,村人没有给他驱龙的报酬,他愤怒地发誓说死后化为恶龙。此话果然应验,但他后来被佛祖降伏,却对佛祖说:“我也要生存,请让我十六年发一次洪水吧,这样我可以攒足粮食。”佛祖同意了。这大概就是白龙马的来历。
接下来出现的是老三沙和尚,他比老二猪八戒出现得要早。
沙僧的原型是深沙神,帮助过唐僧西游,而他的胡人面貌也是唐僧所见异域人种面貌的反映。
猪八戒出现在元代,他的形象来自于印度的欢喜天,其神有象首人身与猪头人身两种造像,随密教的传播而进入了中国。他加入取经队伍后,沙僧的价值就降低了,最后沦为挑担的,而他,升任二师兄。
尽管众说纷纭,但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唐僧只凭一人走遍了西游全程。
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形象,可它的原型无支祈(又称无支祁、无支奇、巫支祁)却鲜为人知。无支祈的神话故事,在吴承恩《西游记》问世前,就在我国流行十分广泛,唐《国史衤甫》、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明《骈雅释》等书中都有记载,尤其是其中大禹降服无支祈的故事流传更广。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指出的:吴承恩的《西游记》将无支祈“神变奋空”,“于是禹伏无支祈的故事遂以湮昧。”(湮昧:埋没。)
传说中的无支祈是淮水的水神。大禹治水,3次到淮河源头的桐柏山下(河南与湖北两省边境)。无支祈利用惊风狂雷、石吼树鸣等自然灾害与大禹作对。大禹怒火中烧,召集各路神祗抓住了淮涡水神无支祈。这水神形状像猿猴,缩鼻高额,青身白头,金目白牙,脖颈伸出有百尺长,力气大过9头象。它不但能轻便快速地搏击、跳跃、奔跑,还能回答人的问题,能分辨江淮的深浅与湿地的远近。起初,大禹手下的神祗听说要去捉拿水妖,一个个都吓慌了,都跑过来请求禹帝饶命。禹疑心他们包庇妖物,便把他们当中的几个如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梨娄氏等囚禁起来,加以审问。果然问出实情:无支祈火眼金睛千变万化,无法治服。于是禹亲自下达命令给夔龙(又名夔牛、夔年),叫他想办法除妖。夔把这妖怪擒来,禹把它交给童律,童律管不住;交给乌木由,乌木由也管不了;交给庚辰,只有庚辰才能管束它。那时数以千计的妖物如木魅、水灵、山妖、石怪等等都来捣乱,聚绕在怪物周围,企图把它掩护起来。庚辰便拿戟把所有的妖物都赶跑。大禹令人拿大铁锁来,锁在无支祈的脖颈上,又将鼻孔穿上了金铃,把它押去镇在淮阴龟山足下,使淮水从此可以平安地流入海中。
吴承恩幼年时就喜欢听神话故事,喜爱读志怪小说。他从老人们讲的“禹王降伏无支祈”的故事中获得灵感,把无支祈的影子提升为孙悟空的形象,成为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文学人物。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的《西游记》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