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例如,唐太宗的年号
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贞观年间指的就是公元627年至公元
649年。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宣统皇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
帝有好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的诸位皇帝
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一直使用“永乐”年号。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
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但在历史
书籍中通常用“双时法”,即将公元纪年附在后面,如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
帝王纪年法也是如此。
(公元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例如,唐太宗的年号
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贞观年间指的就是公元627年至公元
649年。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宣统皇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
帝有好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的诸位皇帝
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一直使用“永乐”年号。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
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但在历史
书籍中通常用“双时法”,即将公元纪年附在后面,如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
帝王纪年法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