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耗费八百余万贯。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奉“天书”出潼关,祭祀汾阴,费钱一百二十万贯。大中祥符五年,真宗赴亳州太清宫祭老子。后于京都修建玉清昭应宫(道观),铸造神像,安放“天书”。举国上下皆因“天书”降临,修建天庆观。时御史上言,“今费造竞起,远近不胜其扰”。
第一章 无邪
话说宋真宗赵恒久无子嗣,膝下皇子非夭即折。真宗虔心求助于方士,方士应其所求,到达玉帝居住之处,只见一位赤脚大仙坐在殿内,颔首微笑。方士告诉真宗,玉帝已经派遣此仙为真宗之子。[注1]
大中祥符三年。真宗果得一子,名唤受益。宠妃刘修仪母以子贵,被封为后。与此同时,宫中传言后妃李氏夜产狸猫,被诬为妖邪,因入冷宫。此后,刘氏故意命受益只在大殿上穿着鞋袜,一回后宫则不许穿。当时宫内人竞相传诵,道是“赤脚大仙”显圣。在刘氏的安排下,受益独享专宠,五岁封庆国公,六岁封寿春郡王,八岁兼中书令,九岁封王并册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天禧三年。时值暮春时节,北宸雨渐,芳菲疏减。太子赵祯正伏在案上作画,刘氏带了一位锦衣女子和一名华服少年款款进了殿来。赵祯放下笔,起身迎驾,经刘氏引见方知女子乃庞家夫人,少年则是庞家长子。
庞夫人玉腕轻扬,捧起赵祯的画,细细观赏,赞不绝口。
刘氏香腮含笑,从庞夫人手里接过画,看后却蹙眉斥道:“堂堂太子画什么不好,竟然画狗?”赵祯一听,红了脸,垂手立于刘氏身侧,不敢吱声。
是时,庞家少年也凑近了看,看了半晌,方道:“殿下所画之物,乃犬中极品,竟有骏马之神韵。”一句话说得刘氏心花怒放,忙命人打赏,并让他进宫伴读。
翌日。赵祯一进资善堂,便见昨日那少年端坐一旁。寒暄过后,师傅开始授书。听了晌久,赵祯望着殿外的雨兀自走神。忽被人扯了扯衣袖,但见庞家少年斜嘴而笑。
赵祯瞅见正摇头晃脑沉浸书海的师傅,便欺身上前,悄声对少年道:“何事?”少年促狭一笑:“其实,你画的是马吧?”一句话将赵祯塞得满脸赤红,支吾了半日,才算承认。
少年又道:“为何当时不说?”赵祯叹气道:“不敢。”少年一愣,尔后道:“我爹比你母后还凶,不过我不怕他。”赵祯睁大眼睛看那少年,竟带了几分尊崇之心。
“你叫什么?”赵祯想起来,自己还不知道少年的名讳。少年伏在案上,把玩手中玉器,漫不经心地答道:“庞统。”
赵祯重复一遍“庞统”,然后抿了唇,也伏于案上,渐渐的,昏昏欲睡。这时,师傅走过来,请他诵读《礼记•大学》。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听着赵祯并不畅晓的诵读,庞统困意徒增,想他自小不爱读书,只愿马鞍上驰骋,快意沙场。想到以后必须每日伴读,心中难免堵塞。千挨万挨总算挨到放学,庞统推推一旁正打瞌睡的内侍周怀政,示意可以走了。周怀政忙到赵祯跟前,千伶万俐、百般讨好。
“殿下可否画马打赏小的?”回廊之上,周怀政笑嘻嘻地向赵祯乞画。赵祯斜眼看了一看偷笑的庞统,瞪了瞪周怀政,不满道:“周哥哥要马作甚?”
周怀政赔笑道:“听闻殿下前儿赐了张师傅‘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八个大字,所以小的也来讨赏。”[注2]
周怀政是真宗最信赖的宦官。当年,“天书”降落在承天门,正是周怀政攀着梯子爬到门顶上取下天书。他是“玉清昭应宫”的建筑都监,亦是赵祯读书之地“资善堂”的都监,现为太子属官管勾左右春坊事,明为庇护太子,实为真宗安插在赵祯身旁的眼线。
赵祯因得刘氏教诲,不敢亲近周怀政,也不敢开罪了去。只得道:“明日来取。”
周怀政便喜滋滋地走了。庞统百无聊赖,正当请辞,赵祯却将其拉住,要他随驾东宫。庞统只得依从。
东宫内。赵祯赐庞统座,又命人研墨铺纸。岂料,内侍小太监不慎将砚台打翻,弄脏了作画的纸。一时,赵祯大发雷霆,上前扇了太监一记耳光,吓得满屋子太监宫女跪了一地。有个机灵的正要溜出去禀告刘皇后,却被赵祯厉声喝住。
庞统不动声色地从宫女手里接过砚台,动手为赵祯研墨。他知道赵祯心内所想,毕竟年纪轻轻,却要终日受压抑管束,甚至受人摆布,着实委屈。
“大家都说,在东宫当差最好,”庞统一边研磨,一边逗他笑,“都不用给‘赤脚大仙’太子殿下洗袜子。”
跪着的太监宫女们都被逗得展颜而笑。赵祯忍不住也笑了起来,顺手推了推他,示意他快点研墨。过了片刻,赵祯气也消了,命跪着的人起身各安其职,因又俯在庞统耳边,悄声道:“是母后令我不穿鞋袜的。这是朝廷机密,现在你知道了,以后定要为我所用,否则我会杀了你。”
庞统推开神秘兮兮的太子殿下,递上笔,笑道:“殿下请。”
赵祯悻悻地接过笔,挥毫画了一匹老马卧于草间,末了,恨恨地添上“周家哥哥斩头”几个大字。写完后,方才舒畅许多,这便兴冲冲拿给庞统看。庞统笑道:“你的字没有你的画好,以后得练。”
“练好了之后,送你。”赵祯笑嘻嘻地接话道。
“不敢,庞家哥哥不想被斩头。”庞统摸着脖子,佯作恐惧道。
“哪里,庞家哥哥很好很好。”赵祯仰头,笑得双颊通红。
这日,大概是他记事以来笑得最多的一天。他拉着庞统的手,在宫殿里转来转去。那时只是觉得多了一个好的伴读,至少比周怀政好的伴读,甚至有笼络人心之意,却不想很多年后再想起这段,竟会多了些淡淡的甜意。而十五岁的庞统为自己那时就看穿赵祯的“恩威并重”而恼恨,他宁愿自己糊涂,糊涂得可以将皇族的驭人之术看成是小孩子一片真心无邪。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耗费八百余万贯。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奉“天书”出潼关,祭祀汾阴,费钱一百二十万贯。大中祥符五年,真宗赴亳州太清宫祭老子。后于京都修建玉清昭应宫(道观),铸造神像,安放“天书”。举国上下皆因“天书”降临,修建天庆观。时御史上言,“今费造竞起,远近不胜其扰”。
第一章 无邪
话说宋真宗赵恒久无子嗣,膝下皇子非夭即折。真宗虔心求助于方士,方士应其所求,到达玉帝居住之处,只见一位赤脚大仙坐在殿内,颔首微笑。方士告诉真宗,玉帝已经派遣此仙为真宗之子。[注1]
大中祥符三年。真宗果得一子,名唤受益。宠妃刘修仪母以子贵,被封为后。与此同时,宫中传言后妃李氏夜产狸猫,被诬为妖邪,因入冷宫。此后,刘氏故意命受益只在大殿上穿着鞋袜,一回后宫则不许穿。当时宫内人竞相传诵,道是“赤脚大仙”显圣。在刘氏的安排下,受益独享专宠,五岁封庆国公,六岁封寿春郡王,八岁兼中书令,九岁封王并册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天禧三年。时值暮春时节,北宸雨渐,芳菲疏减。太子赵祯正伏在案上作画,刘氏带了一位锦衣女子和一名华服少年款款进了殿来。赵祯放下笔,起身迎驾,经刘氏引见方知女子乃庞家夫人,少年则是庞家长子。
庞夫人玉腕轻扬,捧起赵祯的画,细细观赏,赞不绝口。
刘氏香腮含笑,从庞夫人手里接过画,看后却蹙眉斥道:“堂堂太子画什么不好,竟然画狗?”赵祯一听,红了脸,垂手立于刘氏身侧,不敢吱声。
是时,庞家少年也凑近了看,看了半晌,方道:“殿下所画之物,乃犬中极品,竟有骏马之神韵。”一句话说得刘氏心花怒放,忙命人打赏,并让他进宫伴读。
翌日。赵祯一进资善堂,便见昨日那少年端坐一旁。寒暄过后,师傅开始授书。听了晌久,赵祯望着殿外的雨兀自走神。忽被人扯了扯衣袖,但见庞家少年斜嘴而笑。
赵祯瞅见正摇头晃脑沉浸书海的师傅,便欺身上前,悄声对少年道:“何事?”少年促狭一笑:“其实,你画的是马吧?”一句话将赵祯塞得满脸赤红,支吾了半日,才算承认。
少年又道:“为何当时不说?”赵祯叹气道:“不敢。”少年一愣,尔后道:“我爹比你母后还凶,不过我不怕他。”赵祯睁大眼睛看那少年,竟带了几分尊崇之心。
“你叫什么?”赵祯想起来,自己还不知道少年的名讳。少年伏在案上,把玩手中玉器,漫不经心地答道:“庞统。”
赵祯重复一遍“庞统”,然后抿了唇,也伏于案上,渐渐的,昏昏欲睡。这时,师傅走过来,请他诵读《礼记•大学》。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听着赵祯并不畅晓的诵读,庞统困意徒增,想他自小不爱读书,只愿马鞍上驰骋,快意沙场。想到以后必须每日伴读,心中难免堵塞。千挨万挨总算挨到放学,庞统推推一旁正打瞌睡的内侍周怀政,示意可以走了。周怀政忙到赵祯跟前,千伶万俐、百般讨好。
“殿下可否画马打赏小的?”回廊之上,周怀政笑嘻嘻地向赵祯乞画。赵祯斜眼看了一看偷笑的庞统,瞪了瞪周怀政,不满道:“周哥哥要马作甚?”
周怀政赔笑道:“听闻殿下前儿赐了张师傅‘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八个大字,所以小的也来讨赏。”[注2]
周怀政是真宗最信赖的宦官。当年,“天书”降落在承天门,正是周怀政攀着梯子爬到门顶上取下天书。他是“玉清昭应宫”的建筑都监,亦是赵祯读书之地“资善堂”的都监,现为太子属官管勾左右春坊事,明为庇护太子,实为真宗安插在赵祯身旁的眼线。
赵祯因得刘氏教诲,不敢亲近周怀政,也不敢开罪了去。只得道:“明日来取。”
周怀政便喜滋滋地走了。庞统百无聊赖,正当请辞,赵祯却将其拉住,要他随驾东宫。庞统只得依从。
东宫内。赵祯赐庞统座,又命人研墨铺纸。岂料,内侍小太监不慎将砚台打翻,弄脏了作画的纸。一时,赵祯大发雷霆,上前扇了太监一记耳光,吓得满屋子太监宫女跪了一地。有个机灵的正要溜出去禀告刘皇后,却被赵祯厉声喝住。
庞统不动声色地从宫女手里接过砚台,动手为赵祯研墨。他知道赵祯心内所想,毕竟年纪轻轻,却要终日受压抑管束,甚至受人摆布,着实委屈。
“大家都说,在东宫当差最好,”庞统一边研磨,一边逗他笑,“都不用给‘赤脚大仙’太子殿下洗袜子。”
跪着的太监宫女们都被逗得展颜而笑。赵祯忍不住也笑了起来,顺手推了推他,示意他快点研墨。过了片刻,赵祯气也消了,命跪着的人起身各安其职,因又俯在庞统耳边,悄声道:“是母后令我不穿鞋袜的。这是朝廷机密,现在你知道了,以后定要为我所用,否则我会杀了你。”
庞统推开神秘兮兮的太子殿下,递上笔,笑道:“殿下请。”
赵祯悻悻地接过笔,挥毫画了一匹老马卧于草间,末了,恨恨地添上“周家哥哥斩头”几个大字。写完后,方才舒畅许多,这便兴冲冲拿给庞统看。庞统笑道:“你的字没有你的画好,以后得练。”
“练好了之后,送你。”赵祯笑嘻嘻地接话道。
“不敢,庞家哥哥不想被斩头。”庞统摸着脖子,佯作恐惧道。
“哪里,庞家哥哥很好很好。”赵祯仰头,笑得双颊通红。
这日,大概是他记事以来笑得最多的一天。他拉着庞统的手,在宫殿里转来转去。那时只是觉得多了一个好的伴读,至少比周怀政好的伴读,甚至有笼络人心之意,却不想很多年后再想起这段,竟会多了些淡淡的甜意。而十五岁的庞统为自己那时就看穿赵祯的“恩威并重”而恼恨,他宁愿自己糊涂,糊涂得可以将皇族的驭人之术看成是小孩子一片真心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