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78,754贴子:97,070,338
学习国学,心智清静。每天留点记录、留点回忆、留点思考。亡羊而补牢,今是而昨非。愿写下与诸君共勉!
壹: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
重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 -淮南子


1楼2012-10-18 08:40回复
    楼主加油!


    2楼2012-10-18 09:30
    回复
      加油,要坚信明天会更好


      3楼2012-10-18 09:33
      回复
        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4楼2012-10-19 17:40
        回复
          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
          谈一下拙见:在这段话里,老君告诉我们不要为外物所蒙蔽,声色滋味乃至纵情游戏都不可沉溺。物极必反,观色多了眼睛就会出毛病,听音乐多了耳朵就会有听力障碍,耽于美食过分看重美味就会导致味觉系统败坏受伤,过分游戏会导致心智发狂(对我们来说特别是要注意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里和现实生活的癫狂中)。 所以圣人们都注重内心精神的修养而看淡外物。这个世界物质的诱惑太多了,我辈要效仿圣人,虽谈不上超脱尘世,至少也不要沉溺物语中。一旦欲心蠢蠢欲动一定要及时止住。


          5楼2012-10-20 19:07
          回复
            把昨天的补上
            伍: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本人拙见:盛极必衰,物极必反,邪淫时短暂的兴奋紧随而至的是灾祸和疾病,而后身体就废了。要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失精容易补回来难啊。道家有名言说 人中三宝精气神,而且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精失去后,神色和气血运行就会变差。诸位可有这种感觉:在失精后休息往往不得安稳,很容易被四周的环境所扰乱,往往睡了许久却难有高质量睡眠?如果不想再心悸心惊的状态下受罪就断绝邪欲吧!
            


            8楼2012-10-23 18:39
            回复
              陆:
              色是妇人百宝妆,贪乱娇娥不久长。纣王好色江山失,幽王宠褒把命丧。董卓好色长安死,吕布贪蝉下邳亡。为人休将美色爱,袖里藏刀暗损伤。
              很好的比喻,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尊尊教诲,建议把这首诗抄下来常常诵读。


              9楼2012-10-23 19:30
              回复
                柒: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三字经
                三字经,永远的经典,依稀记得小时候爷爷曾教我背诵过,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里边的内容全都忘却了,只知道开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前年随手买了一本仔细一看,才发现里边皆是学问,句句都是金玉良言,简练的短句里饱含着世人行为处事的准则与哲学智慧。遂重新开始复习,将之背了下来,这么好的东西可惜现在的人太急功近利,把祖宗留下的经典都忘了,更别说按照这些去做人做事了。国学,中国人遗失的宝藏……


                10楼2012-10-24 19:40
                回复
                  拾壹: 黄帝内经素问序 启玄子 王冰 撰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人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汉书 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成语  名称:三坟五典   拼音:sān fén wǔ diǎn   解释: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14楼2012-11-05 21:18
                  回复
                    拾叄:昔在皇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惧,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古半百而衰。(接上)
                    枫言枫语: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这部数千年前古人说的一般不二啊,人人都想长寿健康,想的话就照着书中所说改掉我们的恶习吧。起居有节,不妄劳作,保精养神。这都是我们要做的。道教有句话说人中三宝精气神,三者对自己来说都是珍宝级别的东西,珍惜都来不及,何苦要作孽去浪费挥霍掉呢,反思反省下自身吧~!大家晚安。


                    15楼2012-11-06 22:13
                    回复
                      拾肆: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训诂,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尤鬼神幽賛,而世命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黄帝内经素问序 完)
                      蒇谋:对事物有完整的认识
                      枫言枫语:这段讲得和治国教化之道有关了,和《大学》上讲得“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儒道经典本质上是相通的,大家要博采众长,培养正气。


                      16楼2012-11-07 22:53
                      回复
                        拾伍:(接上一篇还没完呢,实在抱歉)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重经合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而将升岱岳,非迳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
                        枫言枫语:这一段讲述了作者求道之心的坚定与执着,值得我们效仿,尽管当世滚滚红尘难以摆脱,我们可以在自己心中留一片空灵之地,守候着自己的一番道心。不早了,大家晚安。


                        17楼2012-11-08 22:23
                        回复
                          拾陆: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著,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庶阙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18楼2012-11-18 21:38
                          回复
                            好帖子


                            IP属地:海南19楼2012-11-18 21: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