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府吧 关注:33贴子:951

【京华祝府】你知道那些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么(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楼心雨歌


1楼2012-10-22 14:38回复
    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因而又称诗余。和唐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
      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文人词相传以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最早,但疑为伪作。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由于种种原因,曲子早已失传,只把名字留给我们瞻仰。清《词规》收录词牌1180多个,实际上应该更多。常用的词牌,大约有100多个。
      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由来,除少数外,多已散落在岁月的回廊里,不可考据。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来自六朝隋唐旧曲;包括民间歌曲、宫庭歌舞曲、外域歌曲等等。
      2)、根据词的内容,创制、谱曲而来
      3)、由旧词改变或由旧词牌改称
      4)、人名、地名
      等等


    2楼2012-10-22 14:38
    回复
      1、竹枝词
        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
        “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唐·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今重庆巫山县)见到联歌“竹枝”,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被后人收入词集、词谱。
        【刘禹锡《竹枝词》序:“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suī)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jié)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
        《竹枝》调名来自曲中和声,五代孙光宪有词,依稀窥得远古竹枝词的原貌:
        乱绳千结(竹枝)绊人深(女儿),越罗万丈(竹枝)表长寻(女儿)。
        杨柳在身(竹枝)垂意绪(女儿),藕花落尽(竹枝)见莲心(女儿)。
        竹枝、女儿这两个衬词是唱竹枝时群相随和之声。
        
      例如: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3楼2012-10-22 14:38
      回复
        2、闲中好
          调源自晚唐诗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因词中有“闲中好”句,故取作词牌名。
          段成式在当时诗坛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长得很帅,到如今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大概因为他的创作方向。所作《酉阳杂俎》,属于志怪小说,中国“灰姑娘”叶限就出自于此书,比西方灰姑娘早了800多年。
          闲中好
          <晚唐·段成式>
          闲中好
          尘务不萦心
          坐对当窗木
          看移三面阴
        


        4楼2012-10-22 14:39
        回复
          诉衷情
            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来温庭筠依曲填词、并取名为《诉衷情》,用以抒发感情。意取《离骚》:“众不可户兮,执云察余之中情”而名《诉衷情》。(“中”通“衷”)
            本来只有三十三字,到后来赵长卿与欧阳修作四十五字词,于是词家奉为正调。(‘大家’的待遇就是不一样!= =|||)
            毛文锡词,因首句“桃花流水漾纵横”,故又名《桃花水》。
            贺铸词,因结句“双板桥东,罨画楼空”,故又名《画楼空》。
            宋张辑《一丝风》(寓诉衷情泊松江作)词,故《诉衷情》又名《一丝风》
            
            诉衷情
            <北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8楼2012-10-22 14:41
          回复
            如梦令
              相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即李亚子)自度曲。起初叫《忆仙姿》,苏轼嫌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
              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存世的唐五代词中,除了李存勖这首外,冯延巳一首、白居易三首。
              冯延巳 如梦令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白居易 宴桃源(如梦令)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落月西窗惊起,好个匆匆些子。鬓鬓亸轻松,凝了一双秋水。告你,告你,休向人间整理。
              频日雅欢幽会,打得来来越日煞。说著暂分飞,蹙损一双眉黛。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
              
              三人生活的年代分别是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李存勖(公元885年-926年)、冯延巳(公903年-960年)。所以有人怀疑《如梦令》始于白居易,依据是宋·杨湜《古今词话》记载:“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既然李存勖是从断碑中得来,那么断碑的词就不是李存勖所写而是早于李存勖的人写的。不过,有人认为所列白居易的三首词,“词语俚俗,多宋元人语,当为托名之作。”所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认为“多是臆说,初无所据,故不可信”。更何况《宴桃源》这个词调名是始于北宋(周邦彦取李存勖词首句“ 曾宴桃源深洞”,改名《宴桃源》)。
              综上所述,《如梦令》是李存勖的自度曲,苏轼改《忆仙姿》为《如梦令》。
              【苏轼《东坡乐府》《如梦令词序》云:“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楼2012-10-22 14:41
            回复
              沁园春

              


              11楼2012-10-22 14:42
              回复
                菩萨蛮
                  说完《忆秦娥》,我们来说说和它并为词中最古者的《菩萨蛮》。
                  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作为词牌据传最先是李白所作,但有人怀疑是伪作。李白是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而唐宣宗大中年代为公元846-859年。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则认为:“《菩萨蛮》曲调为唐宣宗大中初年因女蛮国入贡而编创的,则李白当时还无此曲调,自不可能有此词作”。
                  【唐苏鄂《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唐宣宗年号)】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
                  不过据《教坊记》著录,唐玄宗李隆基开元(713年—741年)、天宝(742年—756年)间已有《菩萨蛮》曲名,敦煌民间词中也有《菩萨蛮》词作。。《教坊记》是中国古代音乐著作,唐代崔令钦著,书成于唐肃宗李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从开元后期(公元740年左右)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左右),前后只是二十多年,由此可见崔令钦所记是可靠的。这样的话李白写作《菩萨蛮》词时间上就有可能了。
                  另有宋僧文莹之《湘山野录》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此词写于鼎州沧水驿,不知何人所作,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风集于曾子宣内翰家,乃知李白所撰。
                  《菩萨蛮》的成名还有另一种说法:唐许棠《奇男子传》及《太平广记》一六六“吴保安”条引《纪闻》,皆述郭仲翔随征南诏,李蒙军败,陷于菩萨蛮洞为奴,于天宝十二载逃归,调名之出与此有关。
                  敦煌曲《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孙楷第敦煌写本 《张淮深变文跋》引《元和郡县志》等书,考定安史乱后,河西陇右诸州先后陷蕃之次序,为凉州广德二年,甘州永泰二年,肃州大历二年,瓜州大历十一年,惟沙州迟至德宗建中年始陷。此词中“效节望龙庭”,明指沙州未陷前,“只恨隔蕃部”,明指凉、甘诸州陷后。故任二北考定为德宗建中初(780)所作,早于宣宗大中初六十多年。李白所作较敦煌辞更早。
                  晚唐温庭筠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
                  南唐李煜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
                  韩淲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
                  贺铸《菩萨蛮》词结句为“犹闻城里钟”,故名城里钟。
                  《女王曲》 《杜阳杂编》曰:“唐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当时号为菩萨蛮。优者作女王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可见这里说的《女王曲》实指《菩萨蛮》。
                  《菩萨鬘》 杨慎改蛮为鬘。《升庵诗话?卷十》:“唐词有《菩萨蛮》,不知其义。按小说,开元中南诏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号菩萨鬘,因以制曲。佛经戒律云‘香油涂身,华鬘被首’是也。白乐天《蛮子朝》诗曰‘花鬘斗薮龙蛇动。’是其证也。今曲名‘鬘’作‘蛮’,非也”。清·倪蜕也附和杨慎,他在《滇少记》认为《菩萨蛮》应为《菩萨鬘》,他认为舞者头戴华鬘,所以应称《菩萨鬘》。(注:“花鬘斗薮龙蛇动”出自白居易的《骠国乐》而非《蛮子朝》,杨慎此处有误。并且,白居易有“花鬘斗薮龙蛇动”句也没法证明《菩萨蛮》应为《菩萨鬘》。)
                  个人最喜欢的是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抬眼西北望长安,但见可怜无数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15楼2012-10-22 14:43
                回复
                  张率把这首《长相思》吟咏再三感觉意犹未尽,接着又写了一首《长相思》:
                   长相思,久离别,
                    美人之远如雨绝。
                    独延伫,心中结。
                    望云云去远,望鸟鸟飞灭。
                    空望终若斯,珠泪不能雪。
                    
                    第二天,昭明太子来看张率,见他双眼红肿,问起才知道为情所困。这时候张率把这二首《长相思》给了昭明太子看,昭明太子边看边感叹道:“卿好词!卿真情也!读至亦有同感共鸣,不由引出往事也。”张率见昭明太子这么一说,便问道“太子莫非也有难言之隐么?”昭明太子太子点点头,与他娓娓讲述了自己一段往事。
                    昭明太子在无锡顾山隐居编集《昭明文选》时,遇着一个美艳绝伦的茶花女慧娘。在杏花烟雨的江南,两人一见钟情。而后,慧娘成了灯下添香的红袖,为他捧茶捧茗。
                    昭明太子的文选初定完稿,要返家。临别,昭明太子誓言有一天要迎娶慧娘。
                    慧娘凄凄地望向他,无语凝噎,半晌才轻轻地取出一物放在太子掌心,说:“曾有妇人滴泪成血,化作相思豆,今已一双红豆付君,日后见豆如见人吧。”
                    昭明太子就这样离别而去。殊不知宫门深似海,昭明太子此一去竟归期杳杳,慧娘深爱昭明太子,竟相思成疾。
                    当昭明太子再来顾山时,慧娘已经玉殒香消了。太子心如刀割,含着眼泪,亲手栽下两颗红豆,黯然回京。
                    昭明太子从怀里淘出一方绢帛递给张率,张率接过绢帛一看,只见绢帛上清秀的楷书写着一首《长相思》:
                    
                    相思无终极,
                    长夜起叹息。
                    徒见貌婵娟,
                    宁知心有忆。
                    寸心无以因,
                    原附归飞翼。
                  (接下)


                  17楼2012-10-22 14:48
                  回复
                    (接上)



                    18楼2012-10-22 14:54
                    回复
                      陌上花
                        【《白香词谱》:自吴越钱鏐有“陌上花开缓缓归”之句,越俗遂以“陌上花开”为游子归来之词。里谣巷软,浸成曲调。苏轼有《陌上花》之咏;其自序云:“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含思宛膊,听之凄然。”是本词调名,创自宋代,而渊源于民间俚歌也。】
                        
                        一千多年前,临安城外,陌上花开。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被簇拥着,徜徉在阡陌美景之中,莲步款款,风情依依。忽有骏马嘶鸣,绝尘而来。原来是吴越王的专使送信来了。美人拆信一阅,不由得满面春风,眉目含情。原来吴越王钱镠(liú)传书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叫她不必急于回宫,且趁春晖,尽情享受三月花开的风情。想那钱王日理万机,国事繁忙,心中竟然还能记挂着回乡省亲的糟糠之妻,这份柔情和体贴,怎能不让她心情大悦。
                        只可惜,即使再柔肠万千温情无限,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命运。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只余下一曲承载着一段浪漫的儿女情怀的里中儿歌《陌上花》传唱于临安的陌上,留给后人的缅怀。
                        终于在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一代文豪苏东坡到了临安。陌上春天花开,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亦花开,却结满了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苏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为快。
                        陌上花三首(并引)   
                        苏轼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一)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二)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   
                        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三)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世沧桑的感慨。
                        
                        陌上花·有怀
                        <元·张翥>
                        关山梦里,归来还又、岁华催晚。
                        马影鸡声,谙尽倦邮荒馆。
                        绿笺密记多情事,一看一回肠断。
                        待殷勤寄与,旧游莺燕,水流云散。
                        满罗衫是酒,香痕凝处,唾碧啼红相半。
                        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谁暖。
                        不成便没相逢日,重整钗鸾筝雁。
                        但何郎,纵有春风词笔,病怀浑懒。


                      21楼2012-10-22 14:55
                      回复
                        临江仙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最初是咏湘灵的。关于此词牌名缘起说法很多:
                          【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认为《临江仙》辞意涉及临江,所以叫《临江仙》。】
                          【南宋·黄升《花庵词选》云:唐词多缘题,所《临江仙》则言仙事。】
                          【明·董逢元《唐词纪》曰:临江仙,多赋水媛江妃,南唐人多效为之。】
                          认同最多的是“赋水媛江妃”。咏的水仙花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
                          【明·沈际飞:唐词多述本意,有调无题,如《临江仙》赋水媛江妃也。】
                          因此《临江仙》作为词调最初应该是歌咏娥皇、女英而不是水仙花。后来由于被更多的人仿效,所以最终形成了新的词调。五代词人用此调为题,多由仙事转为艳情。(动乱的时代基本上也是风流的年代,命途多舛因而放浪形骸)
                          唐、五代词人中最早作有《临江仙》的是张泌、尹鹗、和凝、孙光宪、冯延巳、牛希济,始作者到底是谁就不知道了。
                          后人奉为正调的是欧阳修的《临江仙》。
                          25岁的欧阳修出任河南推官,和一个官妓要好。当时钱惟演任西京留守,是欧 阳修的顶头上司。一日,钱惟演在后花园设宴,梅圣俞、尹师鲁等客人来了很 久了,欧阳修和这位歌妓才姗姗来迟。钱惟演就责问官妓:“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官妓回答说:“天气太热了,在凉堂睡觉,失落了一支金钗,找了半天还没有找到。”钱惟演见大家都不高兴,就打趣地对那个官妓说:“既然你和欧阳修这么亲热,如果你能够当场得欧阳修填一首词,我就补偿你一只金钗。”
                          欧阳修当即赋了一阕《临江仙》:
                          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私倚处,遥见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晶双枕畔,犹有堕钗横。
                          此词一出,满座皆惊,击节赞赏。
                          钱惟演命官妓满斟一杯酒给欧阳修,然后令人取钗赠妓。因即注题为‘妓席’。
                          【《野客丛谈》:“欧阳永叔任河南推官,亲一妓。时钱文僖公为西京留守。一日,宴于后园,客集而欧与妓皆不至,移时方来。钱责妓云:‘末至何也?’妓云:‘中暑,往凉堂睡觉,失金钗,犹未见。’钱曰:‘若得欧推官一词,当为偿汝。’欧即席赋此。坐皆击节,命妓满斟送欧。而令公库偿钗。”】
                          
                          南唐·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笛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栏杆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王国维校勘记云:“此首实系《临江仙》调。” )
                          宋·贺铸《临江仙》:“巧翦合欢罗胜子,钗头春意翩翩。艳歌浅拜笑嫣然。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 未是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因词中有“人归落雁后”句 ,故后人把《雁后归》作为《临江仙》的别名。(贺铸词中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两句系袭隋·薛道衡《人日思归》诗中成句 。原诗:“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宋·韩淲有《临江仙》首句“罗帐画屏新梦悄”,后人以《画屏春》为《临江仙》的别名。
                          北宋·李清照《临江仙》首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 ”句,后人就把《庭院深深》作为《临江仙》的别名。(李清照自注:“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宋·贺铸《临江仙》上阙次句有“鸳鸯春梦初惊 ”句,所以后人用《鸳鸯梦》作为《临江仙》的别名。
                          
                          填《临江仙》的很多,最有名的是明代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2楼2012-10-22 14:55
                        回复
                          阮郎归
                            又名《醉桃源》、《碧桃春》。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找不到归路,费尽周折,后遇见了二位资质绝艳的女子。虽然素昧平生,但她们一见刘、阮,便笑呼二人之名,并邀请刘、阮到家中作客,并与之双结伉俪。刘、阮住了半年,“更怀思悲,求归甚苦”,二女召来前日女子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大宴之后同送刘、阮,指示归路(上面讲到的李存勖的《如梦令》描写的便是分手时侵晓的凄迷景象)。刘、阮出山后,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可是家里的一切都已变了模样无复相识,经打听才见到自己的七世孙。
                            《阮郎归》取自这个故事,最早是唐代教坊使用“阮郎迷”的曲牌,又叫“醉桃园”。
                            宋·丁持正词,有“碧桃春昼长”句,名“碧桃春”;
                            李祁词名《醉桃源》;
                            曹冠词名《宴桃源》;
                            韩淲词,有“濯缨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缨曲》。   
                            首见于李煜词,描写其本意的是北宋·司马光的《阮郎归》。
                            
                            阮郎归
                            <北宋·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深山。
                            仙家日日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
                            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斑。
                            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
                            重寻此路难。


                          23楼2012-10-22 14:55
                          回复
                              贺铸静静地站在原地把女子的一举一动全部看在眼里,直到那女子走远了,他还目送她那杨柳般的腰肢,随步飘动的裙褶,直到消失在茫茫暮色之中。
                              在这乡野之地,偶见如此曼妙的女郎,贺铸顿生爱意。但又不知道这女郎缘何而来,去往何处,家在哪里。贺铸很是郁闷的回到屋中,却已无心校书,提起笔,眼前又出现了女郎的身影,于是蘸墨挥豪,写就一首《青玉案》
                              
                              青玉案·春暮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在烟雨蒙蒙的江南寻觅芳踪,遥望倩影,可望而不可即的相思萦绕于心,难怪他的愁多得像迷雾中的烟草,满城飘飞的柳絮,无休无止的黄梅雨!
                              黄庭坚评价这首词时说:“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少游,即婉约派的代表词人秦观。当时秦观已死于藤州,清丽婉约的词风一时断绝。)。贺铸也因此词得一雅号“贺梅子”。
                              
                              宋·贺铸《青玉案》词有“凌波不过横塘路” 句,故易名《横塘路》。
                              宋·韩淲《青玉案》词有“苏公堤上西湖路”句,故名《西湖路》
                              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辛弃疾的《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7楼2012-10-22 14:57
                            回复
                              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我想,当王雱在离开人世间的一霎那,他最忘不了的也许就是庞获那双清澈如秋水般的眼睛。生命顷刻之间零落成泥,而那相思过了千百载,依然和枝头的丁香豆蔻一般新脆美好,一如当年。那是怎样的令人叹息又恍然若梦啊。
                                写到这里,自己有些心酸,真的很想知道,当已作他人妇的庞荻看到这阕词作何感想。只可惜,千年已过,梦未醒人已消瘦。最终也只能轻叹一声,天意弄人。时过境迁,后人只能对着那阙词,遥想着千年前那个多情男子的心绪:真的没有不爱你,只是如果到最后我的爱只会伤害你,那也许放手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
                                了解这个故事以后,再回头看看《眼儿媚》这个词牌名,心情复杂,我只能说,那是带血的眉眼盈盈。
                                关于这个词牌,其实还有另一个说法。
                                据说这一词牌名出自北宋林逋的《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原名《眼眉儿》,
                                南宋有位才子左誉,姓左名誉,字与言,与柳永齐名。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云:“左与言,天台名士也。钱塘幕府,乐籍有名殊张秾者,色艺妙天下,君颇顾之。如“盈盈秋水”,“淡淡青山”,及“帏云剪水”,“滴粉搓酥”,皆为秾作。当时都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搓酥左与言”之对。”
                                左誉风流倜傥,是意气风发的江南才子,但上天给了他才气却没有给他英俊的容貌,左誉长得粗气且凶悍,外号“判官”,但他很丑却很温柔。
                                他还是钱塘幕府(杭州市政府秘书)时,与张秾相识相爱。张秾之母张芸是钱塘名妓,张秾“自承母业”,琴棋书画、诗词歌舞都十分出众,色艺冠一时,流连于风月场所中的左誉,一见她便惊为天人,从此对她一生倾心。 
                                左誉流连于青楼,独用情于张秾,故而赢得张秾的芳心,两人情意缱绻。左誉作词以赠美人,“堆云剪水,滴粉搓酥”就是写对张秾的相思与倾慕的,时人称“以一语之工,倾倒一世”,将此句与柳三变之“杨柳岸、晓风残月”并提,于是有了“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搓酥左与言”之称。后人遂以“滴粉搓酥”形容女子浓艳的装饰。
                                后来张秾的声名越发响了;她尽管也很爱左誉,但她却终究被立有战功的大将张俊娶走为妾,并被改姓为章了。又由于张秾聪明能干,不仅色艺冠绝时人,就是在为张俊草拟文书等事上也能独当一面。这使得张大将不由大喜过望,他当即就向皇帝申请封爵,此后,张秾便被封为荣国夫人。而左誉当时却正在为升官寻不着门路而深深苦恼着,这样一来,他跟张秾的情缘自然就越发没戏了。
                                高宗绍兴年间,心情正处于苦闷深渊的左誉,一天独自去游观杭州西湖的青山秀水,但那本来魅力无穷的景致却勾不起他的兴致。正意兴阑珊回转身时,他冷不防发现大路上有一队马车迎面奔驰而来,看得出,那里头正稳坐着一位美人儿。霎时,她掀开了原本用来遮挡 灰尘和陌生人的绣帘,凝视着左誉笑上一笑,然后吟了一联:
                                如今试把菱花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左誉定睛一看,那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心上人张秾吗?他当即便痴迷了。正待详细询问时,而张秾则已被车马载着飞驰而去,转眼之间便已没了踪影。
                                左誉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失落,他想想人生里的所谓欲念其实也无非只是如此空茫,并没有什么值得他太多的留恋。想到这里,他禁不住长叹一声,眼泪不觉就直刷刷地流淌下来。
                                于是,他不禁写了首《眼儿媚》以发泄心中这深沉感慨道: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写罢此词,左誉百感交集,想起前尘往事,他深感情爱如镜中月水中花。旧爱已去,心如止水,于是情痴左誉“弃官为浮屠”,拂衣出家,在晨钟暮鼓中了此残生。
                                《眼儿媚》便是谓张秾风姿妩媚也。
                                
                                左誉词,有“斜月小阑干”句,名《小阑干》;
                                韩淲词,有“东风拂槛露犹寒”句,名《东风寒》;
                                陆游词名《秋波媚》。


                              30楼2012-10-22 14: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