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红时吧 关注:2贴子:250
  • 0回复贴,共1
女人如诗  
     女人如诗。古往今来,男人们不遗余力地读,读出诗的韵律;细嚼慢咽地品,品出诗的意境,从而获得了诗般的幸福人生。   
    创作诗的权威作者是父母。从十月怀胎到来到人间的那一瞬,父母就开始为这首诗构思。用心血和汗水为诗寻格式,用智慧和理智为诗觅旋律。虽苦,并甜蜜着;虽累,并快乐着。力争把自己的作品构思的更精巧,把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精致。   
    温柔慈爱的父母,他们用和谐和仁爱将诗写成,于是,女人成为大气精雅的抒情诗;   
    勤劳奋斗的父母,他们用拼搏和汗水将诗写成,于是,女人成为岁月如歌的叙事诗;   
    豁达开朗的父母,他们用欢笑和快乐将诗写成,于是,女人成为清秀飘逸的近体诗;   
    相敬相爱的父母,他们用大度和包容将诗写成,于是,女人成为风景独好的田园诗;   
    自私狭隘的父母,他们用尖刻和贪婪将诗写成,于是,女人成为世间难觅的“散文诗”。   
    不管诗的意境高低,不论诗的旋律雅俗,不管诗的质量优劣,不论诗的价值厚薄。一旦完成,做父母的都认为:诗的文体、韵律、对仗、以致行距、段落、乃至标点符号等等,都是无可挑剔,达到了及至。于是,诗,等待人们的品读。   
    每一首诗,都会有人品读。她们或温柔娇羞或含蓄深沉或简明质朴,在茫茫人海中用脉脉眼神注视着男人们,寻觅着能读懂自己的另一半。   
    品读诗的铁杆读者是丈夫。从走进红地毯的那一刻起,品诗人对诗的态度或执着或敷衍或冷漠,而诗在各色心态下,会生出不同的品诗效果。   
    真心品读的人,把诗藏在心中。那诗中每行的诗意,每段的诗情,都刻在心中;那诗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都印在脑中。读懂女人这首诗的丈夫是快乐的,而女人这首诗在丈夫的诠释下则更显灵性,于是,诗,更加耀眼,品诗人,乐在其中。   
    无心品读的人,把诗藏于书架。再好的诗,不读不品,是不会显现诗的亮点的。诗,无人品读,在沉默、孤独无助之后,或坚毅执着,再现诗的美景,闯入品诗人的心中;或不堪忍辱,再觅诗的新知,展示诗的本色。于是,诗,找到了归宿,品诗人,痛失了佳作。   
    随心品读的人,把诗弃于角落。或许是品诗人错品自己不喜欢的诗,或许是一首好诗,而品诗人不懂得欣赏,把自己的心始终游离于诗作之外。犹如你喜欢抒情诗,而此时你品的是叙事诗一样。于是,诗,茫然无赖,品诗者,慨叹万千。   
    女人如诗。看来,要读懂这诗, 品出诗的味道,确实需要一番功夫的。何况,在这大千世界里,诗般的女人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是风景,就该好好呵护,是男人,就该好好呵护女人,是丈夫,就该好好呵护妻子......    
 



1楼2007-04-23 21: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