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吧 关注:5,201贴子:50,938

【期刊】王安石四六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由PDF格式转成文字格式,难免会有很多错别字。因为资料比较多,别字不一一纠正。如有需要请私信楼主索要PDF影印资料。


IP属地:河南1楼2012-10-24 15:42回复

    施懿超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宋四六在北宋大致发展为两派,即王安石派和苏轼派。“荆公谨守法度,东坡雄深浩博,出于准绳之
    外。”本文通过对王安石四六特色的具体分析,认为王安石四六和欧阳修、苏轼四六的关系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王安石四六谨守法度,自成一派,王安石四六尊体的理论和做法在南宋得到响应。
    关键词:北宋;王安石派;苏轼派;王安石四六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 7020 ( 2006 ) O 1 -0000– 05


    IP属地:河南2楼2012-10-24 15:44
    回复

      一、散体四六对王安石四六的影响
      不可否认,作为古文大家的王安石,受古文体制
      影响,在四六文的写作中也参用古文笔法,如《除翰
      林学士谢表》、《进字说表》等一些篇目,就具有散体
      四六的一些特征,如较少用典,多用散行之句,且多
      议论等。作于治平四年(1067)九月的《除翰林学士
      谢表》就是一个典型,其文如下:
      臣闻人臣之事主,患在不知学术,而居宠有
      昧冒之心;人主之畜臣,患在不察名实,而听言
      无侧但之意。此有天下国家者,所以难于任使,
      而有道德者,亦所以难于进取也。学士职亲地
      要,而以讨论讽讥为官,非夫远足以知先王,近
      足以见当世,忠厚笃实廉耻之操足以咨谁而不
      


      IP属地:河南3楼2012-10-24 15:44
      回复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八十三选取王安
        石表启文36篇①,其中表文34篇,启文2篇。对《除
        翰林学士谢表》篇的评价就是“内多散,非表常格,
        而中怀感动主上之言。”除此之外,以为作于元丰三
        (1080 )左右的《进字说表》亦是“非表之四六常
        体”。王安石四六中的散体四六之作以此两篇最为
        典型,其他尚有部分篇目如《手诏令视事谢表》等或
        多或少地有古文笔法的不同影响,从这一角度讲,可
        以说王安石四六是从欧阳修四六而来,但这只是王
        安石四六风格的一个方面而已,而且并不是其四六
        风格的主流部分。
        二、自成一派的王安石四六
        由欧阳修开创的散体四六风格在北宋得到进一
        步发展,苏轼很好地继承了这一风格,并将其发扬光
        大,而王安石四六在受到散体四六深刻影响的同时,
        


        IP属地:河南6楼2012-10-24 15:47
        回复
          仍然保持独自的个性风格,这就是在北宋自成一派
          的王安石四六。
          对王安石四六风格,宋人的评价也许最具权威
          性。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浮溪集》对宋
          代四六文的发展演变有比较经典的概括,指出王安
          石四六深厚尔雅,从而别具一格:
          四六偶俪之文,起于齐、梁,历隋、唐之世,
          表章、诏语多用之。然令孤楚、李商隐之流号为
          能者,殊不工也。本朝杨、刘诸名公,扰未变唐
          体。至欧、苏始以博学富文,为大篇长句,叙亨
          达意,无艰难牵强之态,而王荆公尤深厚尔雅,
          俪语之工,昔所未有。绍圣后置词科,习者益
          众,格律精严,一字不苟措,若浮澳尤其集大成
          者。


          IP属地:河南7楼2012-10-24 15:47
          回复

            宋陈鹊《首旧续闻》卷六对北宋四六文代表人
            物有一个详细的列举:
            本朝名会四六,多称王元之、杨文公、范文
            正公、晏元献、夏文庄、二宋、王岐公、王荆会、元
            厚之、王展道。……荆公尤工于四六,并见本
            集。
            而王锉《四六话》卷上更是推崇夏谏四六,以为
            王安石四六源出夏谏:
            先公言:本朝自杨、刘四六弥盛,然尚有五
            代衰陋气。至英公表章,始尽洗去。四六之深
            厚广大,无古无今,皆可施用者,英公一人而已,
            所谓四六集大成者。至王歧会、元厚之,四六皆
            


            IP属地:河南8楼2012-10-24 15:57
            回复
              出于英公。王荆会虽高妙,亦出英公,但化之以
              义理而已。
              《奢旧续闻》所列举的北宋四六文代表人物,为
              王禹傅、杨亿、范仲淹、晏殊、夏谏、宋库、宋祁、王硅、
              王安石、元绛、王安中等,这一评价标准显然是针对
              自前朝以来的正统四六文而言的,并未将以欧阳修、
              苏轼为代表的以古文手法写作的散体四六归人其
              中。可见,宋代四六文的发展其实暗含两条线索;
              是自汉魏六朝以来骄体文写作的固有路子,只是应
              用领域多固定于制浩表启,写作格式沿袭旧例,四六
              句式更为明显,四六实用性更为明确而已;二是经古
              文家革新后的散体四六,以欧阳修开其端,苏轼继其
              后,将古文写作手法推而运用于四六文写作,这种散
              体四六仍主要用于制浩表启,仍多为四六句式,仍具
              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因为革新,散体四六具有了许多
              不同于唐体四六及王安石派四六的特点。后人评苏
              轼四六文多以为非“四六常格”,就是这个原因。


              IP属地:河南9楼2012-10-24 15:57
              回复

                王安石是主张尊体的,尽管在实际创作中,受时
                尚风气的影响,也难免出现“今之记乃论也”③的做
                法,王安石戏称苏轼的《醉白堂记》为韩白优劣论,
                其实他本人的《游褒禅山记》也可看作是一篇治学
                论④。就四六文创作而言,有部分以古文为四六的
                篇目,但总体来讲,尊体的观念在王安石还是主要
                的,而且体制为先的问题在四六文体中体现得尤为
                明显,四六文体多应用于公犊文,固有体制的稳定性
                相对较强。对于四六文的写作和评价而言,“先体
                制”当然指四六文的写作应当首先谨守四六文特定
                体制,在此特定体制之下,再讲究文辞的工拙。所
                以,“谨守法度”作为其四六文写作的原则,就是格
                守四六文特定体制。这种尊体的做法,和欧阳修所
                提倡的以古文为四六的破体为文的做法明显不同。
                王安石一方面是古文大家,同时也是四六高手,古文
                写法对其四六文写作有一定影响,这在前面的分析
                中可以见到;但在四六文的创作中,王安石又十分注
                意区分四六文和古文的写作界限及应用范围。王安
                


                IP属地:河南12楼2012-10-24 16:47
                回复
                  明王志坚承袭宋、元人观点,也认为宋四六不出
                  苏、王两派,其《四六法海》序曰:
                  宋之四六,各有源流语派。哀清容自言能
                  一一辫之③,今此诸集已不能尽致。撮其大要,
                  藏曲折于排荡之中者,眉山也;标精理于简严之
                  内者,金陵也。是皆唐人所未有,其它不出两公
                  范围。
                  王安石四六自成一派,数量可观,且风格独特。
                  以四部丛刊初编本《临川先生文集》为例,全书共计
                  一百卷,卷三十八以下为文,其中卷四十五至卷四十
                  八为内制(包括册文、表本、青词、密词、祝文、斋文、
                  诏书、批答、口宣等),卷四十九至卷五十五为外制,
                  


                  IP属地:河南15楼2012-10-24 16:51
                  回复
                    人,招抚大小蕃族三十余万各降附者。
                    奋张天兵,开斤王土。放拚所指,燕及氏
                    ;楼格相望,诞弥河陇。中贺。窃以三年鬼方
                    之伐,高宗所以济时;六月派枕之征,宣王所以
                    复古。政由人举,道与世升。伏J准皇帝陛下温
                    恭而文,赛知以武;讲周唐之百度,拔方虎于一
                    言。我陵我阿,既伤鹰扬之旅;实墉实壑,遂平
                    鸟窜之戎。用夏变夷,以今准古,是基新命,厥
                    迈往图。臣等均被明恩,具膺荣禄。接千岁之
                    统,适遭会于斯时;上万年之筋,敢想忘于故事。
                    臣无任。


                    IP属地:河南17楼2012-10-24 16:51
                    回复

                      对全篇用典情况略叙如下:“族梅所指,燕及氏
                      ;楼槽相望,诞弥河陇”,此联典出《诗·周颂·雄》
                      “燕及皇天,克昌厥后”及《诗·大雅·生民》“诞弥
                      厥月,先生如达”,此为取古语而仅用其字,只用
                      《诗》语两字字面而不取其意。“三年鬼方之伐,高
                      宗所以济时”,典出《周易·既济》“高宗(殷帝武
                      )伐鬼方,三年克之。”“六月攫犹之征,宣王所以
                      复古”,典出《诗·小雅·六月》,其序曰:“六月,宜
                      王北征也。”其诗曰:“撇犹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
                      征,以匡王国。”另《诗·小雅·车攻》,其序曰:“《车
                      攻》,宣王复古也。”此联用古事而兼及其意,取其意
                      而融会其辞。“讲周唐之百度,拔方虎于一言”,方、
                      虎分别为方叔和召虎,两人皆为周宣王时的贤臣,有
                      


                      IP属地:河南18楼2012-10-24 16:57
                      回复
                        中兴之功。此联亦用古事而兼取其意。“我陵我
                        阿,既伤鹰扬之旅”,典出《诗·大雅·皇矣》“无矢
                        我陵,我陵我阿”,“实墉实壑,遂平鸟窜之戎”,典出
                        《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献实籍”。此联即
                        为清储欣评论的佳联,纯用《诗》语字面,且此典于
                        本文之事最为切当,用典达到了文字典雅、寓意深远
                        的高境。“上万年之筋,敢想忘于故事”,典出《诗·
                        幽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兑献,万寿无疆”及
                        ((诗·大雅·假乐》“不想不忘,率由旧章”。此用古
                        语而融化为己出。
                        王安石四六的谨守法度,体现在用典及对偶上
                        即是“经对经,史对史,释氏事对释氏事,道家事对
                        道家事”,和其诗歌用典一样“法度甚严”①。上述
                        《百寮贺复熙河路表》基本用《诗》语,而且严格做到
                        了经对经、史对史,不乱方寸,对偶亦十分齐整。王
                        安石四六用典多精当贴切,言简意丰,风格典雅,如
                        王安石罢相后居于江宁时自为之《谢甘师颜传宜抚
                        问并赐药谢表》首句云“信使恩言,有华原瞩;宝仓
                        


                        IP属地:河南19楼2012-10-24 16:57
                        回复

                          谢极对王硅谢表用事的评价是“用事多同,而
                          语不蹈袭”,虽重复用典,但“光景常新”,即能将相
                          同的典故化出不同的语义。宋四六中有很多因袭之
                          例,或用语或用事,无论古今,皆不避重复而姿态百
                          出。用古语为新意,在王安石四六中也常常可见。
                          例如《四六话》卷上曾记载:
                          熙宁中,彗星见,是岁交趾李乾德叛,色州
                          二广为之骚动,朝廷遣郭达、赵高讨之,荆公作
                          相,草出师救榜,有云:J堆天助顺,已兆布新之
                          祥。”为彗星见而出师也。《行年河洛记》《王世
                          充假随恭帝禅位策文》云:“海飞群水,天出长
                          星。除旧之微克著,布新之祥允集。”荆公用旧
                          


                          IP属地:河南21楼2012-10-24 17:00
                          回复
                            意为新语也。
                            《救膀交趾》作于熙宁八年(1075)十二月,王安
                            石使用古语,说明讨伐叛乱必将获胜,已见吉兆之
                            意。
                            再如《四六话》卷下又曰:
                            陆宣公随德宗自奉天还阀,兴元元年下悔
                            过制书曰:“失守宗桃,越在草莽。不念率德,
                            诚莫追于既往;永言思咎,期有复于将来。”明
                            征其义以示天下。其后荆公罢相守金陵,谢上
                            表末云:“经体赞元,废任莫追于既往;承流宣
                            


                            IP属地:河南22楼2012-10-24 17:00
                            回复
                              化,收功尚冀于将来。”用宣公语意,乃知文章
                              师承,未有无从来者也。
                              《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谢上表》④作于熙宁七年
                              (1074)六月,此谢表末联用唐人陆蛰所草制书用
                              语,亦是推陈出新之著例。
                              以上两例为因袭古语,也有因袭今人语者,如王
                              安石退居金陵后所上《贺贵妃进位表》⑤云:
                              《关维》之求淑女,无险阪私渴之心;《鸡
                              鸣》之思贤妃,有警戒相成之道。⑥
                              此联实际直接采用熙宁年间邓润甫所作《邢妃
                              制》,《四六谈座》详载其事:
                              熙宁间,邓润甫作邢妃麻云:“《周南》之味
                              


                              IP属地:河南23楼2012-10-24 17: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