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的女儿中谁...吧 关注:209贴子:28,137
  • 10回复贴,共1

转载: 关于袭人形象的评价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27卷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孙伟科
摘要: 袭人形象是红楼梦塑造得最成功的文学人物之一。但其形象有被误解为耍奸、奴性和虚伪。其实袭人是敢作敢为的, 也是大胆直露的, 她的大多数言论具有犯上的性质。袭人没有得到好评的真正原因在于: 在5红楼梦6的两大矛盾) ) ) 父子矛盾、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矛盾中, 她都站在了作者所崇扬价值的反面上。缺乏牢荣固宠之术使她失去宝玉, 而类似于雪雁似的效忠主子又导致了薛宝钗对于她这个贰臣式人物的扫地出门。袭人的悲剧性正是一个个人/ 向上爬0的典型, 换个角度说, 她是大观园中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是不可能逾越社会阶层严格界限与鸿沟的悲剧人物。
关键词: 红楼梦; 袭人; 评价; 悲剧性
作者简介: 孙伟科, 文学博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教授( 北京100027)。
一 、
当前, 红楼人物研究与分析遇到了困境。这种困境的中心问题是创新的艰难。似乎关于红楼人物人们都说尽了, 没有什么值得再重新评说了, 再说也是重复一遍过去的见解。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人们又对当前关于人物评价的结论不满, 认为那些结论性见解陈旧了、过时了, 已不能满足当代读者特别是当前青年读者的要求。人物分析的困境依然, 但是突破困境的任务和使命却显得刻不容缓、不容推卸。人物塑造是小说艺术的中心, 人物命运寄寓着作家的创作意图, 把握作品特别是叙事文学作品, 人物掌握首当其冲。红楼人物评价的创新依赖两个因素: 一是自觉的方法论更新; 一是文本的细读和整体审美感悟的统一。这当然是很高的两个要求, 理论自觉不是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反叛, 或者凡是过去的结论就反着说, 或是用新概念重新打扮, 即所谓的新瓶装旧酒。文本细读也是如此, 没有独立的细读就会被既成说法所笼罩, 陷入换一种方式重复旧说还以为是创新的不自觉境地。文本细读和整体的人物把握不能矛盾。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人物分析, 往往是文本经验与理论概括、提升的统一。没有理论自觉就会陷入就事论事、说东不顾西、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境地; 没有细致感悟就会凌虚蹈空, 以至于天马行空、自说自话。这样的分析, 实际上已与红楼人物评价无关, 纯粹变成了一种自恋式的自我独白。王昆仑的5红楼梦人物论6开篇就是5花袭人论6, 李长之在【红楼梦批判】中认为, 【红楼梦】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五个个性人物是宝玉、黛玉、王熙凤、袭人和薛宝钗。尽管是一家言, 袭人的重要性亦可见一斑。但袭人这一人物形象, 就存在着上述所说的一些扭曲: 文本细节上的袭人形象是一个刚强的人, 但人们却说她奴性十足。袭人明明也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但大多数评点家和后来的文学评论者却对她的不幸视而不见, 甚至对她的悲剧命运拍手称快。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2-10-27 12:30回复
    这是我4元人民币从知网中下载的哟,比较长,如果吧主认为还行,我继续贴出。如果感觉没有意思,就此打住。


    2楼2012-10-27 12:39
    收起回复
      对不起,今日较忙,上午帮别人看了一篇长文,晚上拟写一篇文章到红吧回敬一种观点,恐不能及时回复。
      难得你有心,花了钱和时间下载了文章。不妨发完看看,共同欣赏、讨论。


      IP属地:广东6楼2012-10-28 16: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