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对于尤袤的认知,是非常赞同的。我们今天可以看见很多版本的《山海经》(这里琥珀就不一一注明了,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琥珀写的“
金琥珀浅谈《山海经》的诸版本”一文,山海经吧、中国妖怪吧中都有发表)其母本,不是古本《山海经》,也不是汉代刘向、刘秀(亦名刘歆)编定的《山海经》,而是东晋时代郭璞(公元276年—公元324年)注的《山海经传》,现代一些出版社把郭注删去而出版的《山海经》,其参考的底本,也都是以郭注《山海经传》为母本的。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是东晋郭璞让我们看到的《山海经》的样子,琥珀相信作为文学家、训诂学家、道术大师、风水学鼻祖的郭璞,对《山海经》的校对注释是严谨的,但在郭注中已经有“未详,或曰”等文字的记载了,可见东晋时代,对于《山海经》的记载条目就已经有诸多不解和多种注释了,因此我们要了解《山海经》中的秘密,就要更加的困难了。
(郭璞,东晋时代的传奇人物,晋书有传,《周易》、《尔雅》、《楚辞》、《穆天子传》等先秦古籍中到处都有他的注释)
不过正是由于郭璞的努力,使这本古籍以这种形式流传至今,有如断臂的维纳斯和没有写完的《红楼梦》一般,越是残缺,越是具有吸引人着迷,越专研越深奥,不得其踪迹的魅力,人们总是想破译其从晋代开始就已经不清不楚的文字含义,但是始终没有统一认知的结果。琥珀的才疏学浅,本不具备解密《山海经》的学识和能力,但十余年的研究,也对其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一下,博得大家一笑也好。
要想了解《山海经》,首先要了解《山海经》的写作时代,用于冥想的手段,使自己进入古人的世界,象穿越一般,去切身感受古人所处的环境和所产生的思想,当然这并不现实,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也许我们能够产生一些与古人相同的共鸣。今人和古人共同欣赏着一个月亮,不过是时间点的不同而已,但是看到月亮的心情有的时候是共同的,犹如我们欣赏“月是故乡明”、“天涯共此时”古代名句时的那种感同身受的共鸣。对了,就是这种共鸣,也许就是解开《山海经》之谜的钥匙。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也许月光曾经照古人,月色又照今人面)
让琥珀运用自己所知的历史知识,通过这种冥想的手段,进入到《山海经》的写作年代吧,先让我们走进东晋,看一看郭璞是出于什么目的注释《山海经》一书的吧,或许其中就有一些不一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