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清吧 关注:5贴子:53
  • 1回复贴,共1

浦江清:词的讲解(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起句“箫声咽”是中之境,亦是词外之境。词中之境下度“秦楼”,词外之境是即物起兴。所以两边有情,妙在双关。说是中之境者,这呜咽的声乃“秦娥”梦醒时所闻,境在词内,这一层不消说得。说是外之境者,词本是唐宋时代侑酒的小曲,往往以箫笛伴着歌唱,故此箫声即起于席上。歌者第一句唱“箫声咽”,是即物起兴。听歌者可以从此实在的箫声唤起想像,过渡到秦楼上的“秦娥”,进入词内的境界,于是词内词外融合成一片,妙处即在这一句的双关,故日“两边有情”。凡词曲多以春花秋月即景开端,亦同此理,因春花秋月是千古不易之景,古人于春日歌春词,秋令唱秋曲,取其曲中之情与当前之景能融合无间也。今此词以箫声起兴,为宴席随时所有,尤为高妙。在词里面,同于这个起法的,冯延己的“何处笛,深夜梦魂情脉脉”庶几似之。
从“箫声咽”度到“秦娥梦断秦楼月”可分两层说。第一层是暗用弄玉的典故。《列仙传》云:,箫史善吹箫,秦穆公女弄玉妻之,日教弄玉吹作凰鸣,夫妇居凰台上,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古人所说台即今之所楼。这是箫声与秦楼的一层关联。但这词里的秦娥,井不实指弄玉,不过暗用此典,以为比拟,增加关联性而已。《忆秦娥》这词牌原来与弄玉有没有关系,因现存早期的作品太少,无从臆断。
第二层是实有这箫声,不只是用典。这开始两句说长安城中繁华的一角。“秦娥”泛说一长安女子。“秦楼”只是长安一座楼,一与《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的“秦楼”无关,倒是如后世小说里所谓“秦楼楚馆”的“秦楼”。这位长安小姐多分是倡楼之女,再不然便是“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的一个身分。凡词曲的题材被后世题为“闺情”之类的东西,实在与真正的门不相干,读者幸勿误会。唐代文人所交际的是李娃、霍小玉之辈,所以在文学上所表见的也是这一流人物。至少早期的词是如此,欧阳炯“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一语破的。这位秦娥也非例外,秦所位正是长安的北里,乃冶游繁华之区。但是她蓦地半夜,见楼头之明月,听别院之箫声,从繁华中感到冷静。这是幅工笔的仕女画。作者泛说一秦娥,读者要当多数看亦无不可,中文里面多数与单数别。诗词本在写意;并非写实,所以用中文写诗却有多少便利,意境的美妙正在这些文法不细为剖析的地方。此处写了月夜中的长安北里,作者的起笔已说来凄凉的意味,与全首词的情调相调和的。 作者说了秦娥,随即撇开,下面乃是另外一幅画。借“秦楼月”三字的重复叫唤出下面一韵,过渡到长安东郊外的霸陵景色,这里面路程跳过了数十里。“秦楼月”的重复固然只是构成音律的连锁作用,说在意义有些过渡也未始不可。其意若曰:此照于少女楼头之明月亦照于长安东郊外的霸陵桥上,当晓月未沈之际,桥上已很有些人来往了,那是离京东去和送别的人。霸陵者,汉文帝的陵墓,在霸水经流的白鹿原上,离长安二十里。“霸”一作“灞”。程大昌《雍录》云:“汉世凡东出函潼,必自灞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为别。”这折柳赠别的风俗,一直保存到唐代。唐时跨着霸水的桥有南北两座,均称为霸桥或霸陵桥,而且有“销魂桥”的诨名。
“年年柳色”是一年一番的柳色,虽不明说春天,含有柳色青青之意。所以在这幅画里点染的是春景。这一年一番的柳色青青,不知经多少离人的攀折,故曰:“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使词人不比画家的必须着定颇色,他尽可以泛说年年的景色如此,而不确实点出一个时令,总之也不能说是秋。所以《白香词》谱把这首词题为“秋思”,是只顾了后面半阙,把这里暗藏的春色竟没有看出来,犯了个断章取义的毛病。
或曰,这两幅画合是一幅,楼头的少女所以半夜梦醒者,莫非要送客远行吧?或者见着这“杨柳月中疏”之景,因而想到昔年离别的人吧?这“霸陵伤别”是回忆,是虚写,不是另外一幅实在的景物。这样的讲法是以秦娥作为词的中心,单在上半阙里可说得通,到了下半阙即难于串下去,因为至少象“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那种悲壮怀古的情很难再牵涉到秦娥身上。若说上半阙有一主人,是主观的写情,下半阙撇开这主人而是客观的写景,那末前后片的作法违异,真正没有统一性了。所以我们参照下半阙的作法,知道上半阙里应说有两幅画境,不必强为拼合。至于这两幅画,已幅是月夜怀人,一幅是清晨送别,笔调很调和而一致。假如我们说作者由月色而过渡到杨柳,从杨柳而联想到霸陵别,这样的说法是可以的,但不必把秦娥搬到后面来,因为这首的作法是由语言的连串造成画境的推移,同电影里镜头的移动差不多的。



1楼2012-10-31 14:04回复
    “乐游原上清秋节”,单立成句,写景转入秋令。乐游原在唐代长安城中的东南角上,有汉宣帝乐游庙的故址。此处地势甚高,登之可望全城,其左近即曲江芙蓉园等游览名胜之区,每逢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士女杂遝,倾城往游。“清秋节”即指九月九日而言。这是一幅人物众多的画,非常热闹,可是翻翻下一页恰恰来了个冷静的对照。通咸阳的官道在长安西北,这一跳又是几十里路程。两句之间并没有三字句的重复,靠“节”、“绝”两字的共鸣作用,以及排句的句法,作为比并式的列举。
    “音尘绝”三字意义深远,有多种影子给我们摸索。一是说道路的悠远,望不见尽头,有相望隔音尘之意。二是说路上的冷静,无车马的音尘。总之,这三个字给我们悠远及冷静的印象。有人说还有一层意思含蕴在里面,是音信隔绝的意思,因为西通咸阳之道,即是远赴玉门关的道路,有征人远去绝少音信回来之意。有没有这种暗示,很难确定地说。要是听歌者之中刚巧有一位闺中之思妇,那末这一层暗示她一定能强烈地感觉着的吧。
    借“音尘绝”的重复再唤逼下面一韵,作者在构成音律的连锁,并不是意义上的需要,但是这三个字音,再重复一遍,打入我们的心坎,另外唤起新的情绪,新的意念。其意若曰:咸阳古道的道路悠远是空间上的阻隔,人从咸阳古道西去,虽然暂隔音尘,也还有个回来的日子。夫古人已矣,但见陵墓丘墟,更其冷静得可怕,君不见汉家陵阙,独在西风残照之中乎?这是古今之隔,永绝音尘,意义更深刻而悲哀。 原来汉帝诸陵,如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都在长安与咸阳之间,所以作者一提到咸阳古道,便转到这些古代帝王的陵墓上来,以吊古的情怀作结。映带着西风残照,这幅斑驳苍老的山水画便作了这本长安画集的压卷。“吊古”者,也不是替古人堕泪,乃是对于宇宙人生整个的反省。王静安云:“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关尽千古登临之口”,对此推崇备至。夫西风乃一年之将尽,晓照是一日之将尽,以流光消逝之感,与帝业空虚,人生事功的渺小,种种反省,交织成悲壮的情绪胡应麟认为衰飒,未免门外。无论在情绪或声调上,这不是衰飒,而是到了崇高的境。
    


    2楼2012-10-31 14: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