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蚀骨般的”汗颜
邓北平
昨晚看了浙江台“中国好声音”杨三十二郎团队的捉对厮杀,但刺激我的却不是现场的热闹和定人拍板时导师的眼泪,倒是开始部分那英请来的梦想导师汪峰同学和黄勇班长的深情放歌《北京,北京》。惭愧地说,我从来没有听过这首歌,但汪峰独特的沧桑嗓音,仿佛发自灵魂深处,从第一句开始就令我不得不认真聆听了,甚至不得不像导师们那样站着听了。这首伟大的歌曲实在是应该站着听的。应该说这首歌的词、曲、编配、演唱俱佳,且二人情感投入到位,唱功了得,有型,有范儿。因此,算得上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我似乎听到了他蚀骨般的心跳。”然而,汪峰唱到第四句“我似乎听到了他蚀骨般的心跳”时,我的心里被狠狠地掐了一下。汪峰唱的好像不是“蚀骨”(shigu),而近乎发成了“虫骨”(chonggu)。听到这里,这似乎比我听歌更为震撼!因为这首歌正是汪峰本人作词作曲的,按理如果是歌手唱别人的歌而唱错词、发错音是可能的。如果是作者本人,理论上发生这种错误的概率就会很小。这个问题勾起了我近乎狂热的研究兴趣。
我找到了汪峰较早的mv版的《北京,北京》,发现里面的歌词赫然写着“烛骨”,而且汪峰本人演唱时发音也为zugu,这是为什么呢?再回过头来仔细辨别汪峰浙江台版的发音,似乎很没有信心地想弱化“蚀骨”的发音,而近乎cugu或chongu(清辅音),但在MV版中发音浊化(zugu)得较为明显。看来,汪峰同学第一可能不知道“蚀骨”的正确发音,第二可能“似乎”有点明白“蚀骨”的词义,但不知道怎么写的了。所以“似乎”一直以为看上去很像双胞胎的“蚀骨”与“烛骨”被他“不幸”混淆了。问题是,如果词人连所遣词汇的意义不明确,发音不准确就敢擅自写进歌曲并传唱的话,这个“不幸”显然是会被放大的,尤其是像汪峰这么大的腕儿。按托尔斯泰老先生的家法是要“打五十军棍的”。若托翁在天有灵,估计汪峰同学的屁屁肯定要皮开肉绽了。
值得一提的是,MV版的《北京,北京》中歌词原文字幕确实写的是“烛骨般的”,其意显然不合文义。“烛骨”何物?不过蜡烛之“芯”而已,古人拽文,故有此说。此处首先是不合文义,更不合歌曲之意境。还是浙江台字幕编辑工作人员了得,字幕给的就是“我似乎听到了他蚀骨般的心跳”。不能说世界上没有能人哦,关键是动不动脑筋。可惜汪峰同学还是唱错了。
蚀骨一词,虽有些讲究,其实简单。蚀,侵蚀,犹刻骨,复比刻骨尤甚。一般的搭配或近似的词义为:锥心蚀骨,蚀骨铭心,蚀骨销魂,刻骨铭心,深铭五内等。
又,骨蚀,乃是病名。痈疽内陷而侵蚀于骨之病证。《灵枢》就有:“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内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
“蚀骨般的心跳”在汪峰歌词中应该算是贴切地符合文义及意境的。问题是这首歌是唱给男友听的呢还是女友听的呢?原文究竟是“他”还是“她”亦不得而知。真怪百年前新文化之父们干吗将“他”和“她”混为一音,难辨之至也。还是英国佬乖,硬是搞出字形与字音的差别(主格的he与she,宾格的him与her),除非故意错,否则错不了。
说到这里,还要指出一点,中国歌手,尤其是流行歌手们喜欢在咬词发音上追求某种新味或洋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追求与模拟粤语发音特色,将个好端端的汉语歌曲硬是搞成“怪味”。之后,歌手们更偏向于英语发音。只要是唱到以辅音h的,必浊化为英文发音特色的“河”,“黑”等,根本不理睬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我看这次汪峰和黄勇唱到结尾处“北京”时,却一不小心或“真心真意地”将个“京”(jing)弱化乃至清化成了青(qing),听上去更像是“北青”。由于歌曲结尾处的弱化,歌者也不惜将发音弱化乃至清化,是艺术处理呢?还是研发创新呢?
汪峰的这首歌打动的是北漂一族,确实说到这个巨大族群的心坎儿里去了,也确实有直击人心的效果。我真心说:真好!可是,这样的一个遣词及发音的错误,且不是出于快笔之误或“快歌之误”,而是真心的不知道。这就不能不令人遗憾了。这不是什么白璧微瑕的问题,而是词人的硬伤。衷心希望有好心人赶快告知汪峰同学,及早改过来,免得歌者纵情放歌,聆者“骨”鲠在喉。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到当我们听到别人写错字、念错音时应该及时给予纠正的好处。不要怕,即使对那些位尊、年长、权重、势大的人,也应该委婉进言,指出错误。因为我们的善意,可以帮助别人获得真正的面子。老实说,一个字错一生才是真丢面子。
汪峰在中国流行乐坛中是顶尖的创作型歌手,也是一个有社会良知,有个人情趣,有阅历修养的文化人。人人都可能犯错误,出现这样的错误,并不奇怪。归根结蒂,还应该归因到我们的教育体制与大学录取体制。我国基础教育过早分科,高一就开始分文、理科,甚至更早就开始了小科的分化。所谓小科专指学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的学生。他们如果在当年专业考试中过关,那么,高考的文化分数一般要求的就非常低。高考文化分数的总分是750分,他们的文化分数的要求不过三分之一,其文化基础与学养底子可想而知。这不能不说,小科的学生如果过早地从事了某一个行当,而且一生之中又致力于个人的专业、事业、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文化修养,其出错的可能性必然是大之又大的。从奥运会运动员的分野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的运动员就是专业的、职业的,上大学又都是优惠录取的。这就根本比不过国外货真价实的大学生运动员,他们首先是大学生(符合一切学业条件),然后才是运动员。
以汪峰同学的歌词作结吧,改动了几个词。
当我走在这里听到这首歌
我的心似乎再也不能平静
除了电吉他的幽怨和沧桑之音
我似乎猜到了他蚀骨般的汗颜
链接:
浙江台版
http://video.sina.com.cn/p/ent/y/2012-09-14/213361864665.htmlMV版
http://v.ku6.com/show/WCenLdUgqWmo_WKstTGo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