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月明夜吧 关注:17贴子:1,143
  • 9回复贴,共1

【崇皇明夜】楚文夕室去,拳归经黄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度和崇皇明夜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11-05 21:56回复
    拳,即鬻拳,鬻氏,名拳。楚国宗室后裔。春秋时楚官。 资,即楚文王,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子,武王于伐随途中卒,次年,熊赀继位为楚国国君,即楚文王。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11-05 22:13
    回复
      据史籍记载    楚文王虽名垂青史,但立位之初却不务正业,整天寻欢作乐,贪图安逸,不理朝政.    一次,楚文王得到一只名叫茹黄的猎狗和一种叫宛路的长而直的竹子.他用这些竹子做箭杆,带著猎狗到云梦泽打猎,一去三个月不回来.后来他又得到了丹阳美女,从此纵情声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人们都说楚文王的"三宠":良犬,利弓和丹阳美女,是羁绊他的"三害".    几位辅政老臣为此大伤脑筋,多次规观,但他却并不以为然,仍是我行我素.不得已,太保申和大将鬻拳只有冒死进入内宫进谏,太保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保,卦像吉利,临终前要求我等竭力辅佐大王,以使大王成一代明君.可大王即位以来,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猎,一去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阳国美女,纵情声色,一年不上朝听政,臣等多次苦劝都不济於事.按照先王时制定的法度,您不履行君王的职责,您的罪应该施以鞭刑."    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时起就列位於诸侯,请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    太保申跪下道:"我敬受先生之命,不敢辜负先王的重托.您不接受鞭刑,这是让我违背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於您,也不敢废弃国家法度." 文王说:"遵命."    於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11-05 22:13
      回复
        鬻拳因事诤谏楚文王,文王不从,乃以兵器威胁文王,强使改正错误。事后,自认以兵器逼君有罪,自削一脚,以示服罪。文王敬其忠诚,授以大阍之职,使其主管郢都城门。楚文王十五年(前675年),文王被巴军击败归郢,他责怪文王失利,拒不开城。文王只好转兵向东,打败黄国才回师,途中生病,不久死去。他在安葬文王后自杀。被葬于文王墓前。 这里是拳赀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11-05 22:14
        回复
          之所以爱上拳赀这对君臣,是被鬻拳的忠与义所感动,他会为了楚文王变得更强,亦或是为了楚国变得更强,会胁迫文王,而事后又自削一脚,是为忠诚。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文王的性格矛盾似乎愈演愈烈,终于在他的晚年演成一场壮烈的悲剧。公元前676年(文王十四年)秋,巴师袭击楚国权县的所那自。楚国君臣轻视巴人,疏于防范,终至于酿成大祸。事出突然,权尹阎敖因无备而弃守,只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师长驱北上,一度进逼郢都的南门。文王大怒,处死了阎敖,留在那处的净敖的族人不胜其忿,竟与巴事谋反叛,次年春,文王自将的原因,大概是彭仲爽等一流杰出的将领已不在人世了,遇大事谨慎的人遇小事可能卤莽,善于将将的人未必了善于将兵。文王就这样,他竟在一个名为津的地方,打了大败仗。尽管如此,楚师尚未达到溃不成军的地步,巴师则退走了,文王率楚师回到郢都,而鬻拳这时却将楚文王关在城门外,不让他进去,所以有了后来楚文王的未归国而病猝。后来待到将文王尸骨安顿在夕室里之后,作为一个守城大将,鬻拳自尽在自己终日守着的经黄门前。 至此,故曰:楚文夕室去,拳归经黄门。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11-05 22:14
          回复
            关于楚文王的性格: 文王做事,既有迅捷、凌厉的一面,了有慎重、严谨的一面。他是不容易轻信和妄为的,但信则不复疑,而一发则不可收。先王的训诫,师傅的教育,加上自己的阅历,使文王渐渐学会了分辩直臣和佞臣。同时,注意选贤举能,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级,破格提拔,充分信任。 文王即位到灭邓,伐郑为止,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他的性格又是矛盾的。 《楚史》称他,“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除了七分雄鸷,还有三分昏庸。但若顺其天性,遂其所欲,又可能是三分鸷,七分昏庸。由于受着楚国政治体制的约束,才使他不至于沦落为昏君庸王。 从本质上讲,楚文王熊赀其实是一个流氓。他干过所有流氓能够干过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抢夺人家土地,霸占人家老婆……他身上也具有一个流氓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包括但不限于:好色、诡谲、阴鸷……  【突然觉得他跟贺狄很像有木有。。。】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楚文王就偏偏是这样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与治理国家相比,楚文王指挥军队冲锋陷阵的兴趣似乎更大一些(这与他“文王”二字也相差太远了吧?)。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11-05 22:15
            回复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接班的第二年冬天,他就正式北伐了。楚文王第一个攻打目标是申国。   申国国家不大,但地处周朝的南大门,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因此周朝也派兵在此驻守。昔日楚武王曾经千里跃进大别山,企图直取申国,却因为兵车配置上落了下风,铩羽而归,成为楚武王纠结了一辈子的心病。楚文王要想“观政中国”,就得先拿下申国。可在申国与楚国之间,隔着一个邓国呢。    说起来,邓国与楚国还是八竿子打得着的亲戚之交呢,按照辈分排下来,楚文王得管邓君祁侯叫舅舅。这一年,楚文王带着军队,来到邓国拜见舅舅了。    楚国是威震南方的大国,邓国是碌碌无闻的小国,所以楚文王登门拜见舅舅,对于邓侯来说,那可是蓬荜生辉啊。邓侯忙里忙外,张罗了一大桌的好菜招待楚文王,什么鱼啊肉啊一股脑地全端上来。邓侯慈爱地看着狼吞虎咽的楚文王,说:“外甥啊,你我多年未见面,你这次一定要在我这儿盘桓几日,欣赏一下中国的大好河山。”    楚文王放下筷子,脸上呈现出一种便秘的神色,说:“舅舅一番好意,外甥心领了;当年我爹抱憾申国,今日我要报这一箭之仇。请舅舅允许我过境,攻打申国。”    邓侯笑道:“这不小事儿一桩吗?你尽管带队过去。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11-05 22:15
              回复
                楚文王夫人息妫   陈宣公(公元前692-647年在位)的大女儿嫁给蔡哀侯,陈宣公之二女儿息妫嫁给息侯,姐妹二人都很漂亮。前684年,息妫从息国回娘家陈国探亲,路过蔡国,蔡候既尽地主之谊,又尽姐夫之情,但因好色而调戏息妫。息妫拂怒而去,息侯得知,火冒三丈,于是借助南方楚国的力量报复蔡候。楚文王自前689年继承王位,把楚国的都城由丹阳迁到郢,不仅向北攻伐郑国,还灭除了地处南阳盆地的申、吕、缯等国。息候的借刀杀人之计正好为楚文王东进淮河提供了良机。蔡哀侯在莘地战败,被俘虏。楚文王志在中原,如果杀了蔡侯,诸侯恐惧,必然联合抵抗,于是把蔡哀侯放了,以示仁德。蔡候恨息侯,心生一计,向楚王叙说 息妫的漂亮,楚王魂不守舍,决心据为已有。楚文王于是灭掉息国后,将息侯安置在汝水,并将息妫抢到楚国。楚文王许诺不杀息侯,并立她为王后,因息妫面如桃花貌似仙,文王又称她为“桃花夫人”。前681年,息妫为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取名熊艰,次子取名熊恽(楚成王)。但是息妫在楚宫三年,终日吞声饮泣、以泪洗面。楚文王为了博得她的欢心,在前680年打进了蔡国,将蔡哀侯囚禁。此后,桃花夫人的心情才逐渐开朗起来。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11-05 22:16
                回复
                  之所以为突然发这个帖子,是因为最近想写一首关于“郢都”的词,诉说千年前,郢的繁华,还有在建都四百年后,一步一步变为废墟时,郢的惆怅。【没办法谁叫我是荆州人~】 而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决定将“郢”作为楚国都城的,就是楚文王,而我在看他的百科的时候,就被他和鬻拳之间的故事感动了。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11-05 22:16
                  回复
                    从后来者,不知前人早已经过,遂无言。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2-11-05 2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