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月流云吧 关注:92贴子:25,117
  • 18回复贴,共1

总是因为简爱这本书有些小争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了个语的


1楼2012-11-08 13:51回复
    本来想整理莎士比亚,可惜咱认真不起来orz


    2楼2012-11-08 13:51
    回复
      2025-08-13 16:43: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豆瓣上有篇书评说这是相当早的女屌丝的逆袭╮(╯▽╰)╭


      3楼2012-11-08 13:55
      回复
        今天突然想到,虽然我这个人非常讨厌屌丝,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只是他们永远不懂得怎么解决所担忧的东西罢了。


        4楼2012-11-08 13:56
        回复
          有一篇书评挺有趣的。来自豆瓣,先上地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62720/


          5楼2012-11-08 13:58
          回复
            【种族优越】
            这本书里稍微有一点点涉及到了种族的问题,但并明显。从这里可以看到欧洲人从那个时期开始对于种族观念,种族优越感的概念。
            种族就是一出生所特有的,不能更改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特征。说白了就是白人黑人黄种人这样。在当时的欧洲,白人是纯种,他们对于血统纯正是 很要求的。等级的划分也是这样,白人为最上,其他的种族往下排。其次的划分标准才是资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黑人是国家首富,但他是黑人,他的社会地位依 然比最穷的白人要低等。然而能更改其社会等级的一种方式就是结婚。所以就会出现非白人的富有女子下嫁给穷光蛋白人的现象。其实就是简爱中,罗切斯特先生与 Bertha的不幸的婚姻。当时的罗切斯特并无法享受家庭的财产,于是其家人为了得到Bertha家的钱,就骗罗切斯特娶了Bertha。关于当时有钱的 Bertha为何会嫁给没钱的罗切斯特,有两种情况,一是Bertha有遗传疯病,二是Bertha可以通过这场婚姻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这也是后人推断 Bertha是非白人的一个依据。
            在后来的细节里,关于Bertha的几段表述里也同样显露了这样的迹象。简爱对于Bertha的描述里使用了“她像吸血鬼一样白,紫色的嘴 唇……”等等之类颜色的形容词。而后来在罗切斯特先生的描绘中,罗切斯特描述Bertha是”生来本性就是如此的凶残,低俗,不可教“。这段形容后来都是 推断Bertha是非白人的论据。简爱的颜色形容隐喻里表现了有色人种。罗切斯特的描述里表达了:劣等种族血统不纯,生来天性就恶劣。是的,这是赤裸裸的 种族歧视。但这在当时也是非常盛行的种族优越感观念。白人的优越感就是历史传承,根深蒂固的。
              【宗教背景,简的宗教观点】
              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学,艺术作品都不可能避免宗教的影响,比较那个时期是宗教统治的大时代,我对宗教具体了解没多少。这里只能泛泛说两句肤浅的影响。
            上面提到过这个时期的作品开始倾向于个人主义,而减少对宗教的歌颂。简爱这本书里也有对于宗教的部分否认因素,但并不明显。可是可以看出作者 勃朗特对宗教的一些反对态度。书中出现了两个对简很重要的宗教人物分别是海伦和圣约翰。这两人都是非常虔诚的教徒,但是都是以死亡结尾。仿佛作者在说:如 果你过分信仰的话会死掉的。以及书中的简的表姐伊莉莎后来也进了尼姑庵,这也是对宗教的讽刺。
            对于这本书来说,关于宗教的说法有很多种。也有说法是神是这本书的中心。主要是本书结尾的最后一段关于圣约翰的描述太莫名了。或许作者想说太过分虔诚的话会死,也或许那是简自己对神的祷告,祈求原谅。
              【文学修辞的人物,镜化角色,双重对应的人物,光明人物与黑暗人物的对照】
              西方很多名著里都大量使用镜子对照的修辞手法,中文不知道应该翻译作什么,就是一个角色会有另一个角色与之对应呈影像。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与奥菲利亚就是相互对应的影像存在。简爱中更加明显。
            简爱的两家亲戚,母亲那边的里德家有一男两女,男的死了。父亲家的River家有一男两女,男的死了。更有趣的是,两家的长男都叫约翰。非常 明显的相互对照。从人物性格上也相互照应:里德家的三个子女品行恶劣,而相对的River家的三个子女品行高尚。尤其是两位约翰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或许并不只是对比,他们所代表或许是一个完整的人的两个面)
            除此之外,最为精彩的映射就是简爱与疯女人Bertha的对比。有说法说疯女人Bertha其实是简爱的阴暗面。我们回忆一下每个 Bertha出现的情况。每次白天罗切斯特先生惹得简爱不开心的时候,当晚深夜Bertha都会出来闹事。一共出现了三次,都十分照应,一点不差。也就是 


            8楼2012-11-08 14:00
            回复
              说,虽然每次罗切斯特先生惹到简爱时,简爱并没有表现出愤怒,但实际上简爱的阴暗面---Bertha则表现了简爱的愤怒,半夜出来捣鬼。实际上,简爱与 Bertha也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都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或许在种族上也是不同。
              【结尾,圣约翰,HE或者BE】
                大多数看到结尾的时候都觉得是happy ending。但实际上,非常奇怪的是,结尾的最后一段确实描述的圣约翰,并且是以他死前的(类似于赎罪的)祷告作为结尾。难道不怪异不唐突吗?这其中有说法是作者想要表达其对宗教的负面看法。
                但似乎也存在别的说法。
              比如说,这本书通篇都是简爱的第一人称第一视野看世界。为何到了最后一段,突然变成了对圣约翰的描述,关键是那个时候的圣约翰并不在简的眼 前,简是如何做到第一视野来描述的?有说法说这段忏悔或许是简爱自己的忏悔。因为她现在所得到的幸福是建立在Bertha的死亡之上的快乐。并且从社会因 素来讲,她是拿了遗产的人,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这也是与当时社会阶层产生冲突的。
              另外一种可能是,关于圣约翰的祈祷,是简爱通过第六感听到的。这种灵异的现象在书中多次出现过。
                【哥特小说风格 灵异现象】
                哥特风格小说主要指小说中的超自然现象。这个风格在当时非常盛行,比如什么鬼魂啊,吸血鬼啊之类的。同样的在简爱中也运用了不少。从小时候简 爱被关在红房子里开始,她说自己看到鬼魂。听贝西讲关于梦到小孩的梦的预兆。还有住在罗切斯特家时晚上的梦,关于Bertha的灵异现象(其中有关于古堡 鬼故事的典故)。虽然很多都已经得到解决和答案。但也有没有得到解决的。比如最后部分简爱在很遥远的地方听到了罗切斯特先生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以及简马上 回答之后,千里之外的罗切斯特先生也听到了。这是个没有解决的灵异现象。然而也就解释了最后一段出现的圣约翰的祈祷是如何出现的。或许也是这样灵异地从千 里之外传到简的耳中的。
              上面分析的这些,就是除去表面故事以外的背景因素和历史价值。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思想观念,关于当时社会的构成,文学艺术的走向趋势。以及在文学修辞上的各种运用。这些都造就了简爱的特殊的价值,而不单单只是叙述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而已。
                


              9楼2012-11-08 14:00
              回复
                你发这些没人看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2-11-09 00:00
                收起回复
                  2025-08-13 16:37: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得太好了。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来。


                  12楼2015-02-23 16:20
                  收起回复
                    暑假里看了简爱,没看懂,看了简介才懂,看来我这辈子只能看名著简介了哎.在找一题,纪伯伦说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请你在简爱一书中找到相关情节证明这一观点。哪个学霸来帮忙啊


                    IP属地:浙江13楼2016-09-25 20:47
                    收起回复
                      好!


                      IP属地:上海14楼2017-11-26 1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