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吧 关注:443贴子:1,118
  • 3回复贴,共1

【资料】汉代风云人物—窦婴与外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易中天
原文地址: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50425/100377.shtml


1楼2012-11-10 22:04回复
      当然了,哪怕只有这九个字,王太后和田蚡也不会高兴,也会紧张,汉武帝可能也不会高兴,他们也可能想把这个遗诏给毁掉,但是毁诏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宫廷里的存档应该有两份,就是既存件,又存目,现在我们在电视剧里面看的是装遗诏的盒子没有了,这个盒子和遗诏是可以拿去烧的,但是还有一个登记册啊,还要登记啊,某年某月某日,上赐魏其侯,诏书一份,存在第几行,第几格,哪个柜子,得有这个东西啊,这个目录你删不掉啊,那么你怎么毁得掉呢?甚至也可能只有一个目录,只是登记了一笔,没有什么副件,我们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有副件,有副本,但是即便没有副本,但是登记的这么一行字是有的,这个东西是毁不掉的,所以毁诏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矫诏的可能性也不大,窦婴没有那么大胆子,伪造一份先帝遗诏,他哪有那么大胆子。而且根据司马迁的记录看,当时的人都相信窦婴手上是有一份先帝遗诏的,上面就是这九个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景帝给了窦婴一份诏书,那不是写几个字就行了,要加印,加玺。你这几个字你能够伪造,玺印你能伪造?汉代是个非常重视印信的朝代。我们看电视剧已经看到了,拿着皇帝的节杖和诏书没有虎符不能调兵啊。这个是汉代的一个特点,它是认图章不认人的,认证件不认人的,我是谁你还不认识吗?不行,拿证件来,拿虎符,拿印章来,没这个我不认识你。那窦婴怎么去伪造这个玺印呢?也不大可能。
      那么就只剩下两种可能了,一种是汉景帝给了窦婴一份密诏,忘了存档,如果汉景帝他做周勃的,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会不存档呢?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汉景帝故意不存档,故意不存档就是坑他啊,我给你一份密诏,我又不存档,只要你一拿出来你就完蛋,这个汉景帝好像对窦婴也没有如此深仇大恨吧,要设这么个计策来陷害他吧。最后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就是汉景帝当时也就打了一个白条,随手写了张便条,也没有盖章,也没有用印,这种可能性问题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我觉得先帝遗诏是个谜。
      什么是外戚呢?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和妻族。所谓母族就是母亲家的人,妻族就是妻子家的人,当然皇帝的妻族范围比民间的范围大一点。民间是妻和妾分得很清楚,妻的家里的人算婚姻关系,妻家和夫家是婚姻关系,夫家和妾家没有关系,不算婚姻关系,这是在民间。但是皇帝特殊一点,有时皇帝妾家的人也可以算妻族里面的,这个是一个人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家族,再加上自己一族——父族,合为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这叫三族,但是这三族性质不同,分量也不同。父族是什么关系呢?是血统关系,同姓的,父系的,这个叫血统关系;母族是血缘关系;妻族是姻缘关系。就是妻族和自己一点血的关系都没有了,就是他们分量是不一样的。对于皇族来说,父族就是皇族,也叫宗室。当然,在西汉的时候,这个母族和妻族也可以算宗室,到了清代的时候,规定只有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从塔克世算起,直系才能算宗室,所以各个朝代的宗室的算法也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算起来这个可以算宗室,这个叫做凤子龙孙。母族和妻族不同姓,他是外姓人,这个叫外戚也叫做皇亲国戚。宗室就是同姓的凤子龙孙是可以封王的,外戚,也就是异姓的母族和妻族只能封侯,这个是政治待遇不同,但是待遇不同不等于关系,待遇高的不一定关系好,为什么呢?同姓的这些宗室有威胁,他也有皇位的继承权,一旦在位的皇帝死了,没有儿子,那就要到同姓的宗室里面去找一个人,汉文帝就是这样嘛,汉高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汉惠帝继位,汉惠帝死了以后,惠帝没有儿子,只好把他的兄弟汉文帝从藩王的位置上请进京城来,请他做皇帝,所以这些藩王们都有一点点当皇帝的意思,至少是,总觉得自己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你姓刘我也姓刘,你是高祖的子孙,我难道不是高祖的子孙吗?凭什么你当我不能当,所以刘濞想造反嘛,刘安想造反嘛,他就因为他姓刘啊。那么你不姓刘的,姓窦的,姓田的,姓卫的,你本来就是没有资格做皇帝,你要做皇帝的话,那就是谋反,大逆不道,他反而对皇帝来说,相对安全。所以在这个时候,皇帝在政治上会倾向于外戚而不是宗室。所以汉代外戚在政治舞台上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楼2012-11-10 22:04
    回复
        第二个原因就是汉王朝一开始就是夫妻店,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雉,她不是什么弱不禁风的娇小姐,也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嗲太太,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强人,她是和汉高祖刘邦一起打江山的,打天下的,还做过项羽的俘虏。当时项羽杀过来以后,把刘邦的爸爸和刘邦的老婆就是吕雉都俘虏了,楚汉两军交战的时候,项羽就在军前架起一口大锅,锅里面烧着油,然后把吕后刘邦的父亲太公都绑过来,然后喊话,刘邦,现在你老爸和你老婆都在我这儿了,你要是不投降的话,我现在就把他们下了油锅。刘邦说,嗨,项羽呀,别忘了咱俩结拜是兄弟啊。咱俩是兄弟啊,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把咱爸烹了呢,别忘了给我分一碗肉汤啊。这个是大英雄就是大流氓,我跟你说就是一回事。所以吕后她是出生入死,同甘苦、共患难,这么当的一个皇后和太后。刚好刘邦去世以后,吕后的儿子惠帝,汉惠帝很懦弱,就是说得不好听就是懦弱,说得好听就是仁慈。对于很多事情是下不了手的,吕后把她的情敌砍去手脚,装在坛子里面,那种事情,他儿子看了以后就痛哭流涕,说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我还怎么做皇帝呢?所以一直是吕后专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太后干政的传统。
        第三个原因是汉代号称孝治天下,就是他们治国的理念就是一个字“孝”。皇帝要带头孝,皇帝带头孝以后,下面的子民也都孝。为什么要提倡孝治呢?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原理,在家是孝子,出门就是忠臣。因为皇帝是整个国家的君父,你在家里面孝顺你的父亲,你出去做官的话,当然忠于国家的父亲——皇帝嘛,所以他提倡孝治天下,所以你看汉代的皇帝的谥号,就是皇帝死了以后要上一个尊号,一个谥号,统统前面都有一个孝字,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汉高祖,高皇帝,还有一个世祖,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叫光武皇帝。其他的皇帝前面都有一个孝字,孝惠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你孝治天下你当然要尊敬太后嘛。太后就可以干政,所以外戚的这个力量在两汉一直是很强很强的,所以我们看历史也好,看电视剧也好,我们看汉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主持朝政的人是窦太后,是窦太后管事的,重大的,国家的重大政治问题都必须通过她老人家。她老人家如果不愿意的话,你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可惜窦太后也不能万寿无疆啊,她也是要死的,她死了以后就是王太后了,就是汉武帝的母亲。窦太后那个时候已经是太皇太后,王太后也想学窦太后,继续管她这个儿子。谁知道汉武帝不是一个那么,像汉景帝那样好控制的人。汉武帝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起了心思,就是必须把母族的外戚要把他剪除掉,不能够让她们再在自己的头上指手画脚。而这个时候呢,由于窦太后的去世,窦家这个外戚集团它就失势了。王家田家,就是王太后的这个集团,这个家族势力开始上升,所以田蚡就一路青云直上。
        当田蚡和窦婴发生冲突的时候,武帝这个时候没有办法,碍不过王太后的情面,武帝退朝以后去看他的妈妈,王太后是绝食 ,说老娘还活着,他们就敢这样欺负我的弟弟,老娘要死了,我们田家人,我们王家人还不成了人家案板上的鱼肉了?汉武帝没有办法,只好窦婴下狱。
        《史记》说窦婴这个人的性格是“任侠,自喜”,《汉书》说他的性格是“侠,喜士”。什么意思呢?“任侠”就是以侠义自任,就认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担当就是行侠仗义,这叫“任侠”。“自喜”就是自视甚高,自鸣得意。“喜士”就是喜欢结交江湖上的人。这是窦婴的特点。
      


      4楼2012-11-10 23:32
      回复
        他身为外戚是汉武帝要清除的对象,无论怎样他都逃不掉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12-06 1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