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哪怕只有这九个字,王太后和田蚡也不会高兴,也会紧张,汉武帝可能也不会高兴,他们也可能想把这个遗诏给毁掉,但是毁诏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宫廷里的存档应该有两份,就是既存件,又存目,现在我们在电视剧里面看的是装遗诏的盒子没有了,这个盒子和遗诏是可以拿去烧的,但是还有一个登记册啊,还要登记啊,某年某月某日,上赐魏其侯,诏书一份,存在第几行,第几格,哪个柜子,得有这个东西啊,这个目录你删不掉啊,那么你怎么毁得掉呢?甚至也可能只有一个目录,只是登记了一笔,没有什么副件,我们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有副件,有副本,但是即便没有副本,但是登记的这么一行字是有的,这个东西是毁不掉的,所以毁诏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矫诏的可能性也不大,窦婴没有那么大胆子,伪造一份先帝遗诏,他哪有那么大胆子。而且根据司马迁的记录看,当时的人都相信窦婴手上是有一份先帝遗诏的,上面就是这九个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景帝给了窦婴一份诏书,那不是写几个字就行了,要加印,加玺。你这几个字你能够伪造,玺印你能伪造?汉代是个非常重视印信的朝代。我们看电视剧已经看到了,拿着皇帝的节杖和诏书没有虎符不能调兵啊。这个是汉代的一个特点,它是认图章不认人的,认证件不认人的,我是谁你还不认识吗?不行,拿证件来,拿虎符,拿印章来,没这个我不认识你。那窦婴怎么去伪造这个玺印呢?也不大可能。
那么就只剩下两种可能了,一种是汉景帝给了窦婴一份密诏,忘了存档,如果汉景帝他做周勃的,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会不存档呢?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汉景帝故意不存档,故意不存档就是坑他啊,我给你一份密诏,我又不存档,只要你一拿出来你就完蛋,这个汉景帝好像对窦婴也没有如此深仇大恨吧,要设这么个计策来陷害他吧。最后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就是汉景帝当时也就打了一个白条,随手写了张便条,也没有盖章,也没有用印,这种可能性问题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我觉得先帝遗诏是个谜。
什么是外戚呢?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和妻族。所谓母族就是母亲家的人,妻族就是妻子家的人,当然皇帝的妻族范围比民间的范围大一点。民间是妻和妾分得很清楚,妻的家里的人算婚姻关系,妻家和夫家是婚姻关系,夫家和妾家没有关系,不算婚姻关系,这是在民间。但是皇帝特殊一点,有时皇帝妾家的人也可以算妻族里面的,这个是一个人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家族,再加上自己一族——父族,合为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这叫三族,但是这三族性质不同,分量也不同。父族是什么关系呢?是血统关系,同姓的,父系的,这个叫血统关系;母族是血缘关系;妻族是姻缘关系。就是妻族和自己一点血的关系都没有了,就是他们分量是不一样的。对于皇族来说,父族就是皇族,也叫宗室。当然,在西汉的时候,这个母族和妻族也可以算宗室,到了清代的时候,规定只有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从塔克世算起,直系才能算宗室,所以各个朝代的宗室的算法也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算起来这个可以算宗室,这个叫做凤子龙孙。母族和妻族不同姓,他是外姓人,这个叫外戚也叫做皇亲国戚。宗室就是同姓的凤子龙孙是可以封王的,外戚,也就是异姓的母族和妻族只能封侯,这个是政治待遇不同,但是待遇不同不等于关系,待遇高的不一定关系好,为什么呢?同姓的这些宗室有威胁,他也有皇位的继承权,一旦在位的皇帝死了,没有儿子,那就要到同姓的宗室里面去找一个人,汉文帝就是这样嘛,汉高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汉惠帝继位,汉惠帝死了以后,惠帝没有儿子,只好把他的兄弟汉文帝从藩王的位置上请进京城来,请他做皇帝,所以这些藩王们都有一点点当皇帝的意思,至少是,总觉得自己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你姓刘我也姓刘,你是高祖的子孙,我难道不是高祖的子孙吗?凭什么你当我不能当,所以刘濞想造反嘛,刘安想造反嘛,他就因为他姓刘啊。那么你不姓刘的,姓窦的,姓田的,姓卫的,你本来就是没有资格做皇帝,你要做皇帝的话,那就是谋反,大逆不道,他反而对皇帝来说,相对安全。所以在这个时候,皇帝在政治上会倾向于外戚而不是宗室。所以汉代外戚在政治舞台上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那么矫诏的可能性也不大,窦婴没有那么大胆子,伪造一份先帝遗诏,他哪有那么大胆子。而且根据司马迁的记录看,当时的人都相信窦婴手上是有一份先帝遗诏的,上面就是这九个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景帝给了窦婴一份诏书,那不是写几个字就行了,要加印,加玺。你这几个字你能够伪造,玺印你能伪造?汉代是个非常重视印信的朝代。我们看电视剧已经看到了,拿着皇帝的节杖和诏书没有虎符不能调兵啊。这个是汉代的一个特点,它是认图章不认人的,认证件不认人的,我是谁你还不认识吗?不行,拿证件来,拿虎符,拿印章来,没这个我不认识你。那窦婴怎么去伪造这个玺印呢?也不大可能。
那么就只剩下两种可能了,一种是汉景帝给了窦婴一份密诏,忘了存档,如果汉景帝他做周勃的,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会不存档呢?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汉景帝故意不存档,故意不存档就是坑他啊,我给你一份密诏,我又不存档,只要你一拿出来你就完蛋,这个汉景帝好像对窦婴也没有如此深仇大恨吧,要设这么个计策来陷害他吧。最后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就是汉景帝当时也就打了一个白条,随手写了张便条,也没有盖章,也没有用印,这种可能性问题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我觉得先帝遗诏是个谜。
什么是外戚呢?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和妻族。所谓母族就是母亲家的人,妻族就是妻子家的人,当然皇帝的妻族范围比民间的范围大一点。民间是妻和妾分得很清楚,妻的家里的人算婚姻关系,妻家和夫家是婚姻关系,夫家和妾家没有关系,不算婚姻关系,这是在民间。但是皇帝特殊一点,有时皇帝妾家的人也可以算妻族里面的,这个是一个人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家族,再加上自己一族——父族,合为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这叫三族,但是这三族性质不同,分量也不同。父族是什么关系呢?是血统关系,同姓的,父系的,这个叫血统关系;母族是血缘关系;妻族是姻缘关系。就是妻族和自己一点血的关系都没有了,就是他们分量是不一样的。对于皇族来说,父族就是皇族,也叫宗室。当然,在西汉的时候,这个母族和妻族也可以算宗室,到了清代的时候,规定只有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从塔克世算起,直系才能算宗室,所以各个朝代的宗室的算法也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算起来这个可以算宗室,这个叫做凤子龙孙。母族和妻族不同姓,他是外姓人,这个叫外戚也叫做皇亲国戚。宗室就是同姓的凤子龙孙是可以封王的,外戚,也就是异姓的母族和妻族只能封侯,这个是政治待遇不同,但是待遇不同不等于关系,待遇高的不一定关系好,为什么呢?同姓的这些宗室有威胁,他也有皇位的继承权,一旦在位的皇帝死了,没有儿子,那就要到同姓的宗室里面去找一个人,汉文帝就是这样嘛,汉高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汉惠帝继位,汉惠帝死了以后,惠帝没有儿子,只好把他的兄弟汉文帝从藩王的位置上请进京城来,请他做皇帝,所以这些藩王们都有一点点当皇帝的意思,至少是,总觉得自己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你姓刘我也姓刘,你是高祖的子孙,我难道不是高祖的子孙吗?凭什么你当我不能当,所以刘濞想造反嘛,刘安想造反嘛,他就因为他姓刘啊。那么你不姓刘的,姓窦的,姓田的,姓卫的,你本来就是没有资格做皇帝,你要做皇帝的话,那就是谋反,大逆不道,他反而对皇帝来说,相对安全。所以在这个时候,皇帝在政治上会倾向于外戚而不是宗室。所以汉代外戚在政治舞台上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