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木五木之精 桃者,五木之精,故压伏邪气。桃木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做桃木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 桃木治鬼的传说丰富多采。《淮南子.诠言》“羿死于桃囗”东汉许慎注:“囗,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这里讲的是《孟子》中“逢蒙学射于羿”的传说。羿以善射闻名,逢蒙拜师学艺,学成后恩将仇报,从师身后下毒手,举桃木大棒向羿的后脑猛砸。羿死后做了阅领万鬼的官。桃木棒连统领众鬼的羿都能杀,所以众鬼皆怕。 东汉末年还有一个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也有记载,与王充类似:“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 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这个记载也表明以桃木辟邪历史早矣。至今,这个风俗还能看到。山东一带至今还是用桃枝驱鬼,用 桃核雕制儿童护身符。日本动画片、卡通片里也很多片段显示,仍用桃木做护身符。 还有其他的传说:在古代神话里,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有神荼郁垒,二神用桃剑击杀妖魔,以保百姓安宁;商朝后期殷纣王被狐狸精迷惑,朝纲衰败,后有云中子特制一把桃木剑,悬挂朝阁,使狐狸精不敢近前;三国时期的曹操,因凝心太重,落下头疼病,久治不愈,后经军师提议,在中原精选优质桃木,制成一把桃木剑,悬挂室内,头痛之症,不治全愈,后来南征北战,建立了霸业。后人便将桃木看作英雄的化身,所以相信桃木能制鬼避邪。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 桃符传说
桃符,又称平安符。《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挂桃符其门掾,百鬼畏之。”元杂剧《**花》,包公智断杀人案的故事,破案的重要线索即是一片桃符。剧情讲,汴梁城里,开“狮子店”的小二哥,一天晚上要对独自投宿的年轻女子翠弯施无礼,女子不从,小二哥举斧威胁,吓死了翠驾。小二哥道:“这暴死的必定作怪。我门首定的桃符,拿一片来插在他鬓角头,将一个口袋装了,丢在这井里。”“门首定的”,定即钉。桃符钉在门上,可取下,可以簪在鬓发上,这桃符当是木制。“暴死的必定作怪”,因此要拿一片桃符镇住冤魂,所借助的正是桃符的神秘符号意义。宋代刻桃符(古代大门挂的两块书着神荼、郁垒二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即春联)意为压邪。 避邪历史 桃木避邪的历史久远。辞源:古时选桃木刻桃木人,立于户中以避邪。汉时,刻桃印挂于门户懋,称之桃印。后汉书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万无不懋.......”宋代记载:古人大门挂刻有门神名字的桃木板,意为压邪。 唐代《朝野金史》卷三说,正谏大夫明崇俨有法术,他曾“书二桃符,于其上钉之,其声寂然”,在地窖上钉桃符,止住了地窖下乐妓的演奏。钉上桃符真会有这种法力吗?不会的。所以特别说明一个前提,书桃符的人“有法术”。敦煌遗书中唐代通俗诗人王梵志的《父子相怜爱》:“东家打桃符,西家悬赤索。”桃符与赤索都是置于门前的辟邪物。宋代洪迈《夷坚乙志》“司命真君”条写福州人余嗣的梦,涉及以桃符厌胜之说:“辄有压禳之术,公到家日,取门上桃符,亲用利刃所碎,以净篮贮之。至夕二更,令人去家一里外,于东南方穴地三尺埋之。此人出,公即静坐,冥心咒曰:‘天皇地皇,三纲五常。急急如律令。’俟其还,乃止。” 桃木镇宅辟邪在民间广为流传,凡盖新房就用桃枝订在房屋四角,以保家宅安宁,大吉大利,迎亲嫁娶,也用桃枝,意为婚姻美满,富贵平安,逢年过节,也要取桃枝挂门边,用来镇宅接福,节日祥和。《封神榜》载:姜子牙(太公)用桃木剑降妖兴周,可谓家喻户晓。现在东南亚国家民间也以桃木剑置于户中用于避邪。不仅如此,传统中医认为:“桃木属温性,有镇静祛邪,活血化淤,促脑安神,促进人体代谢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