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曾纪泽先后担任出使英、法、俄三国大臣时达八年,在出色完成外交使命的同时,还以自己音乐方面的丰赡学识和才华,促进了与驻在国的音乐文化交流,并创作了中国有史以来事实上的第一首国歌。
【主 题 词】:曾纪泽 音乐文化 交流 国歌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纪泽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贯通中西的学者,而且在文学艺术领域卓有建树,他的诗词歌赋风流蕴藉,书法篆刻自成一格;尤其鲜为人知的是,他在乐律理论、音乐创作、器乐演奏等方面均有相当精深的造诣。本文略述其在音乐方面的成就。
一、幼承庭训,精研乐律
曾纪泽的父亲曾国藩,一生文治武功,厥功至伟;中兴名臣,一代通儒。毕生律己极严,对后代的培养,也称得上倾注了满腔的心血。家居的日常相处中,父亲对儿子多有耳提面命、循循教诲;曾国藩宦游、征战于外,在寄回的家书中,《谕纪泽》占有相当的分量。内容除“注重勤敬”、“皆宜谨慎”、“宜守乡间旧样”、“宜教新妇作羹”等修身齐家事体之外,更多的是关于如何读书为文、怎样习字作诗等劝学、修业的篇什。即使戎马倥偬,军务繁急,均未尝中辍。如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谕纪泽》云:
……字画尚未长进,学业未见其益……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1】
此书又云:
……字画略长进……尔能看《汉书》,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2】
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九日《谕纪泽》云:
……但愿尔专心读书,将我所好看之书领略得几分,我所讲求之事钻研得几分,则余在军中,心常常自慰。【3】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谕纪泽》云:
……吾观汉魏文人,有二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4】
同治四年七月十三四日《谕纪泽纪鸿》云:
……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功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5】
若干年后,曾纪泽诗文、书画大进,常于父亲的来信中受到奖掖。如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曾国藩《谕纪泽》云:
……尔七律十五首圆适深稳……于情韵、趣味二者皆由天分中得之。【6】
后来,纪泽随父亲在军营中侍奉左右,其中当然含有增加阅历、锻炼才干的意思。曾国藩延请当时一流的老师对纪泽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老师当中包括教习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当世名医湘潭欧阳兆熊、教习绘画兼摄影的一代画梅高手湘潭尹金阳等。同治九年(1870),曾纪泽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父亲去世后,纪泽回乡守制;于光绪三年(1877)以承袭爵位再度入京。他一直致力于学习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熟悉洋务,朝廷于光绪四年(1878)派他接替郭嵩焘,充任出使英国、法国大臣。
曾纪泽居京日久。以重浊的湖南湘乡方言转而习北京话,殊感不易。适逢英国驻北京公使威妥玛当年在担任外交秘书官时,编写了《语言自迩集》一书于1867年出版,以供西方人士学习汉语官话。该书既是当时“通行于中国的首都及各大都会官场上的汉语口语”,又是一个半世纪前北京话的实录文献,对于研究中国语言学史、北京话史和普通话史,均具有划时代意义。曾纪泽在光绪四年前后的日记中,称自己“抄《自迩集》”、“看《自迩集》,饭后看《自迩集》”、“看《自迩集》良久”等字样达上百次之多,几乎到了殆无虚日的地步,有时一日之中甚至有三个时间段在抄录、研习《自迩集》。曾纪泽时年近40岁,其读书用力之勤,可见一斑,这是与其父当年对他的的严格要求和刻苦训练分不开的。
曾纪泽博学善思,多才多艺。他精通音律,由中国古文字训诂,而至中国古代音韵,而至古代声律器乐。他著有《说文重文本部考》、《佩文韵求古编》等著作,还不断参阅近人的相关书籍,如他的日记中就有“看任邱王霖苍应鲸所著《韵法准说》。”的记载【7】。
【主 题 词】:曾纪泽 音乐文化 交流 国歌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纪泽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贯通中西的学者,而且在文学艺术领域卓有建树,他的诗词歌赋风流蕴藉,书法篆刻自成一格;尤其鲜为人知的是,他在乐律理论、音乐创作、器乐演奏等方面均有相当精深的造诣。本文略述其在音乐方面的成就。
一、幼承庭训,精研乐律
曾纪泽的父亲曾国藩,一生文治武功,厥功至伟;中兴名臣,一代通儒。毕生律己极严,对后代的培养,也称得上倾注了满腔的心血。家居的日常相处中,父亲对儿子多有耳提面命、循循教诲;曾国藩宦游、征战于外,在寄回的家书中,《谕纪泽》占有相当的分量。内容除“注重勤敬”、“皆宜谨慎”、“宜守乡间旧样”、“宜教新妇作羹”等修身齐家事体之外,更多的是关于如何读书为文、怎样习字作诗等劝学、修业的篇什。即使戎马倥偬,军务繁急,均未尝中辍。如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谕纪泽》云:
……字画尚未长进,学业未见其益……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1】
此书又云:
……字画略长进……尔能看《汉书》,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2】
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九日《谕纪泽》云:
……但愿尔专心读书,将我所好看之书领略得几分,我所讲求之事钻研得几分,则余在军中,心常常自慰。【3】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谕纪泽》云:
……吾观汉魏文人,有二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4】
同治四年七月十三四日《谕纪泽纪鸿》云:
……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功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5】
若干年后,曾纪泽诗文、书画大进,常于父亲的来信中受到奖掖。如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曾国藩《谕纪泽》云:
……尔七律十五首圆适深稳……于情韵、趣味二者皆由天分中得之。【6】
后来,纪泽随父亲在军营中侍奉左右,其中当然含有增加阅历、锻炼才干的意思。曾国藩延请当时一流的老师对纪泽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老师当中包括教习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当世名医湘潭欧阳兆熊、教习绘画兼摄影的一代画梅高手湘潭尹金阳等。同治九年(1870),曾纪泽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父亲去世后,纪泽回乡守制;于光绪三年(1877)以承袭爵位再度入京。他一直致力于学习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熟悉洋务,朝廷于光绪四年(1878)派他接替郭嵩焘,充任出使英国、法国大臣。
曾纪泽居京日久。以重浊的湖南湘乡方言转而习北京话,殊感不易。适逢英国驻北京公使威妥玛当年在担任外交秘书官时,编写了《语言自迩集》一书于1867年出版,以供西方人士学习汉语官话。该书既是当时“通行于中国的首都及各大都会官场上的汉语口语”,又是一个半世纪前北京话的实录文献,对于研究中国语言学史、北京话史和普通话史,均具有划时代意义。曾纪泽在光绪四年前后的日记中,称自己“抄《自迩集》”、“看《自迩集》,饭后看《自迩集》”、“看《自迩集》良久”等字样达上百次之多,几乎到了殆无虚日的地步,有时一日之中甚至有三个时间段在抄录、研习《自迩集》。曾纪泽时年近40岁,其读书用力之勤,可见一斑,这是与其父当年对他的的严格要求和刻苦训练分不开的。
曾纪泽博学善思,多才多艺。他精通音律,由中国古文字训诂,而至中国古代音韵,而至古代声律器乐。他著有《说文重文本部考》、《佩文韵求古编》等著作,还不断参阅近人的相关书籍,如他的日记中就有“看任邱王霖苍应鲸所著《韵法准说》。”的记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