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绝骑吧 关注:20贴子:1,680

回复:(清代)顺治瓷器鉴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顺治盘

高3.2 口12 圈足有磕,基本可以说全品


3楼2007-05-10 17:28
回复


    4楼2007-05-10 17:28
    回复
      2025-08-20 15:10: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5楼2007-05-10 17:29
      回复


        6楼2007-05-10 17:29
        回复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朝代更迭,一种新的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制瓷业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其间烧制的民窑瓷器,由于缺乏标准的纪年标识,往往被误划入晚明的天启和崇祯,或清初的康熙早期。即使已准确地被辨识出的顺治时期瓷器,也是根据其某些特点与带顺治纪年款的瓷器比较接近而推论出的,寻找出有明确纪年标识的顺治时期瓷器,遂成为正确区分、排列其制瓷年代的重要依据。 

           清人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载:“国朝建厂造陶,始于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面径三尺五寸、墙厚三寸、底厚五寸、高二尺五寸,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瑛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阔二尺五寸,高三尺,厚五寸,经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督造亦未成,十七年巡抚张朝磷疏请停止。康熙十年,奉造祭器等项陶成,始分限解京。”史料中有关顺治时期数次烧造瓷器未成,应系当时为皇宫烧造的官窑瓷器,尺寸很大,烧制难度很高,但这并不能影响到烧制一般的民窑瓷器。如顺治十一年(1654)督造龙缸未成的饶守道王瑛,曾在顺治十五年(1658)订烧青花人物大盘,赠与友人,其盘径34厘米,高7.2厘米,器形硕大,胎体厚重,盘上用青花绘人物、屋宇、树木、洞石、花草等物,纹饰生动,青花呈色鲜艳,釉色白中闪青,其形制、胎釉、青花呈色、纹饰等特征明显处于崇祯至康熙两个时期之间的逐渐演化过程之中。 
          清代顺治一朝自1644年始,至1661年止,历时十八年,其间虽烧制了许多各式瓷品,但带纪年款者不多。成为我们了解顺治时期制瓷的宝贵资料。 

           

           在顺治时期的青花瓷中,以山水、洞石、花卉纹最为常见,带纪年款者最早为顺治五年(1649)青花绘洞石纹盘碗各一件,(图1,为顺治五年青花洞石纹盘 图2为顺治五年青花洞石纹碗),两者均系酱口,白釉闪青,青花呈色深蓝,纹饰系用深色青花勾轮廓,用淡青花平涂,可见笔触和染出轮廓线现象。而至顺治十一年(1654)烧制的同类纹饰的青花洞石纹盘,(图3、4为顺治十一年青花洞石纹盘),除盘口未施酱釉外,其它如胎釉、青花呈色、纹饰风格款识牲等十分相像,如不是从款识纪年中看到两者的差异,单从各类特征上很难分出两者烧制年代的前后及发展演变过程。由此可见,清代顺治时期的景德镇制瓷水平,虽有恢复,但总体上仍无法和晚明相比,更不要说其后的康熙时期了。 

           十分有趣的是清初和明初的瓷品上都带有酱口的特征,而两者的酱釉色泽较深,如用仿镶金银口来解释,似乎比较牵强,尤其是明代和清代已有精美的黄釉瓷器,在清初顺治时期的瓷器口沿烧上一层黄釉更接近黄金镶口的金属色泽。口沿施酱釉只能是另有它途。


          7楼2007-05-10 17:30
          回复
            五彩鱼藻纹盘


            8楼2007-05-10 1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