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白期渔牧小罐
由我国著名陶瓷专家李知宴先生作前言、李宗扬先生作序的《中国明代瓷器目录》对明空白期是这样描述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共历29年,几乎未见任何官窑款的瓷器传丗,被称之为中国明代瓷器史上的黑暗时期。”
“这个时期民间窑事从未间断,并为被称之明代青花精品的‘成化青花’打下了技术基础。此时胎质仍较粗,呈黄白色,釉中青色较前为浅。瓶、罐类均为砂底,”“青料多为国产,前期蓝中泛黑,有铁锈斑和晕散,后期淡雅。纹饰画法仍以一笔点划为主,人物图案简笔写意,戏婴多为大前额,头上有飘起刘海。高士或坐站或骑乘,除少数大罐外,面目多不清晰,头上亦有飘发。”“小琢器多绘简笔折枝花,一笔点划,略显零乱。”
小罐高9.3cm,底径5.8cm,口径5.2cm。
小罐短口、丰肩、鼓腹。小罐砂底、胎质较粗,呈黄白色,跳刀痕及旋纹在火石红中清晰展现。口沿向内倾斜。器内3/5处可摸到接胎的痕迹。
内底心微下凹,外底心微凸出,净里,内底和内壁交接处呈一圈下陷的凹线,有永宣遗风。釉水润泽,白中闪青,为鸭蛋壳青。纹饰画法以一笔点划为主。渔翁和牧童身著单衣,面目虽不清晰,但渔翁的满腮胡子和牧童右额飘起的刘海依然清晰可见。青料蓝中泛黑,深沉入骨,有铁锈斑和晕散。牧童的坐骑牛的画法泼辣豪放,真是“铁锈晕散蒙眬间、牛鼻初露湿湿孔”。分水技法为成化的“分水技法成熟,层次感增强”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