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影中卡洛塔的歌唱,我们不难听出,她的音一向偏高,高的离谱。几乎把原有的音美唱没了。
嘛,作为一个音痴我很佩服她这点。
当然,她自行改调这一动作在当时的巴黎是非常正常的。
——
1870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正值
拿破仑三世执政。
1870年5月25日晚上,法国巴黎,由列奥·德里勃(1836-1891)作曲,圣-列翁编导的两幕三场芭蕾舞剧《葛蓓莉娅》举行首场公演。不久后将在战场上写下他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的拿破仑三世正襟危坐在皇家的包厢中。
——这是史实,不过这点在《歌剧魅影》中也有体现。在克里斯汀咏叹调的出演后,大家因她高超的歌唱技巧而起立鼓掌时,镜头看似不经意地扫过了一位起立鼓掌的观众,但是仔细看看,他的服装似乎......————————————————————————【回来】
从剧中不难看出他们排练《
Hannibal(汉尼拔) 》时还是夏天,既然是正值法兰西第二帝国,他们排练汉尼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同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从此拉开了一场硝烟的帷幕:
9月1日——普法战争:色当
决战。
9月2日——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
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宣布建立共和国,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三个共和国。
9月19日——普法战争:普军包围巴黎
。
9月20日——意大利
攻占罗马
,完成统一。
10月27日——普法战争:巴赞
元帅率军在梅斯
投降。
接着,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再然后的话就不用说了。
在这样的时局中,歌剧院还能排剧,还能卖出票去,甚至汉尼拔一剧还是满座,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法国人是多么的......恩......巴比伦。
沉浸在欲望中的巴比伦人是永远都无法理解希腊的美的。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笑料,一种能让他们放松身心,离开纷扰的现实的歌剧。
因此,卡洛塔的夸张正好符合了那个时代。
她的夸张纯属正常。而且很受欢迎。【如果没有克里斯汀】
在舞台版《歌剧魅影》中,有一段这样的东西:
这是那位指挥师纠正皮亚吉的发音的一段。
在这里,皮亚吉说他来自意大利。而接下来,魅影造成的意外发生了,然后卡洛塔说:
我以我的家教饭之名,andiamo绝对是意大利语。
好的,回到电影版来。
在电影版中,卡洛塔讲话总是各种抖舌头,在该抖不该抖的地方都是不停地抖......听多了之后也只能感叹一句歌剧这种东西没了歌词本观众们要怎么破= =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肯定了两点:
1.卡洛塔是绝对的高音女王。
2.卡洛塔是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