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远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天子的两个儿子泰伯、仲雍让国南下,在苏州西北梅里建国,号称“勾吴”,吴国的历史由此拉开了序幕,给当时荆蛮之地的江南带来了中原文明。吴王诸樊即位,由梅里迁都苏州。公元前514年阖闾即位,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奉命建造苏州古城。古城规模宏大,方圆四十七里,水陆城门各有八座。以后,唐、宋、元、明各朝历经重修。据传,胥门城楼原有伍子胥像,站立石上。明正统年间,知府况钟主持修城,认为让功勋卓著的伍相常年站在那里,颇有不敬之嫌,就下令改成坐像。撤去石座,竟见上面铭刻十字:“若要子胥坐,须待二兄来。”“二兄” 并作“况”字,亦是一件奇事。
这时的姑苏古城,城头画楼高耸,城外吊桥飞渡,城内碧水纵横,俨然一座风貌独特的秀丽水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因而,元代时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誉苏州为“东方威尼斯”。
北宋时,知州范仲淹在城南兴建府学,府学亦称文庙、孔庙。于是,人们又附丽了水城“卧龙”的传说,说文庙是龙头,大门前的双井是龙眼,双塔禅寺的双塔是龙角,城北报恩禅寺的北塔是龙尾,而贯通南北的那条纵街就是龙身,街上铺满的石块就是龙鳞了。那条纵街就此称作卧龙街,亦称护龙街,就是现在的人民路。
卧龙街东属长洲,西属吴县。明代,苏州设府,下辖吴县、长洲、吴江、昆山、常熟、嘉定、崇明七县,太仓一州。
苏州西濒太湖。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传说太湖原本是块平原,方圆千里。平原西南,群山逶迤,树木葱茏,时有神龙出没。一日,许多神龙下山嬉戏,相斗于野,于是吐水成湖。太湖之水,汪洋三万六千顷,时而白浪滔天,时而幽雅恬静,春风秋月,渔歌帆影;太湖之山,七十二峰参差色,沉浮缥缈,时隐时现,犹如片片翡翠,镶嵌湖面。可谓青山似绣,碧水如绸,湖光山色,争辉竞秀。
太湖水自东北分流,称娄江。水势从苏州娄门洪驶而下,至太仓浏河人海。自东南分流,一条称吴淞江,从吴江东门外越运河而东,经由昆山、青浦,在松江汇人黄浦江东泻人海;另一条称东江,从吴江县南唐家湖越运河而东,南合湖州、嘉兴全郡之水奔流东注,亦在松江汇人黄浦江。松江古称云间,俗从吴风,与苏州合称苏松。
而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则横穿海河、黄河、淮河自北而来,从扬州越过长江,经镇江、常州、无锡流到苏州,又从苏州滚滚南下,经吴江、嘉兴抵达杭州,汇入钱塘江人海。杭州古称钱塘,与苏州都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合称苏杭。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