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把西边一块自己管不住的地,“慷慨”地封给了秦襄公。秦襄公的祖父秦仲于前822年为西戎所杀,世父率兵攻打西戎,以其弟为太子。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拿到周天子有名无实的封赏之后,为了这块地,也为了世仇,与戎族去征战,结果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历经七世以后,直到秦国出了一个贤明的君主——秦穆公,秦国又经过一系列的征战,终于打败西戎,拓地千里。
所谓“楚人”,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但非芈姓一族。楚人的上层统治者,即屈原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来自西北方的夏人后裔,本为游牧民族,沿汉水南下,至周已定居于丹阳一带。和秦国差不多,楚人不断兼并江、汉之间的土著居民,包括楚地固有之周民族与土著民族。此土著之民族,自历史发展论之,当即《尧典》‘窜三苗于三危’之苗民。则当为屈子所谓之‘南人’、‘南夷’,为三苗沿途遗在沅湘辰溆间者。
因此,秦人和楚人都是以古华夏族为主体的,与古中国地方部族的融合体。(在早期的氏族战争中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之别,都是中国的原著民,且经常有大规模的迁徙。)秦国和楚国俱受周天子分封,俱用周朝礼仪,俱行中原文化。
那么为什么中原的诸侯国常常称秦为西戎、称楚为南蛮呢?原因很简单——那只是一句骂人的话!
中原诸国对于秦和楚的强大一直有种酸酸的感觉,尤其是当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其威慑的时候,心中的不满就会溢于言表,自然就会以骂的方式来排泄。三国的时候,诸葛亮曾经在南阳种过地,于是被魏国人骂作诸葛村夫;曹操的结亲祖父是宦官,于是被憎恨他的人骂作阉后;与此相同的还有,现代社会有人骂上海人是娘娘腔,骂河南人素质低,骂山东人是强盗……等等。这些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不具代表性的特征来掩盖主体特征乱开地图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