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吧 关注:8,526贴子:240,290

【厚德载物】《光绪帝朱批述评》(故宫院刊1998.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文稿概括了咱爷一生六个时期的朱批评论,其中有很多小细节让我很感动,希望你们喜欢!
二楼开挖,龟速


1楼2012-12-08 20:46回复


    5楼2012-12-08 20:56
    回复


      6楼2012-12-08 20:57
      回复
        爪机无力啊,看不清,只好回家再看了。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12-08 21:13
        回复
          手机先顶一个,回来电脑慢慢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2-12-08 21:19
          回复
            又来史料了,顶起了!~


            IP属地:广东10楼2012-12-08 21:22
            收起回复
              总结下来的资料贴果然适合我这样的懒人!!!谢谢楼主分享~~~~~


              IP属地:北京11楼2012-12-08 21:23
              回复
                偶从知网上弄了一份粘贴过来比较清楚,方便手机吧友!掌声有木有!
                下面上文!


                12楼2012-12-08 22:24
                收起回复
                  奏折是臣工向皇帝报告政务的一种文书,中间不经任何人开拆直达皇帝。清初奏事,本公事用题,私事用奏,后因奏折既机密又能速达,故而改题为奏。奏折经过皇帝用朱砂调色之红笔批示后,称朱批奏折。光绪朝奏折现存于世的约计18万件,其中2.3万件保存在台湾,已于l卯3年影印出版,全套16开本26册;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汉文光绪朝奏折约15万件,其中朱批奏折约10万件。这些朱批奏折经过4年左右的编辑,采用了较先进的影印方式出版,名为《光绪朝朱批奏折》,全书共120册,是反映光绪朝历史状况的第一手材料,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13楼2012-12-08 22:26
                  回复
                    一光绪帝朱批
                    光绪一朝可谓多事之秋,西北用兵平叛阿古柏、朝鲜壬午事变、中法战争、甲午之败、戊戍维新、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连年战乱,使得原已岌岌可危的大清朝加速了灭亡的进程。俗语云“字如其人”,从光绪皇帝朱批奏折的字迹变化也可对其命途多鲜的一生增加一些了解。下面依时间为序排列,述评光绪帝的朱批。
                    1墨批
                    自光绪元年至十二年,即光绪皇帝5岁至16岁,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在此期间奏折上的批示是由军机大臣以黑色墨迹书之,故而称之为墨批。批示句首一律冠以“军机大臣奉旨”字样,多数批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而仅仅是“军机大臣奉旨:知道了。”或“军机大臣奉旨:该部议奏。”等等。大凡有些内容的多为“军机大臣奉旨:另有旨。”这“另有旨”的内容并不写在奏折上,一般通过内阁明发,归档时则抄人“上谕档”。墨批的字迹为正楷,端正秀丽,推测是由书法造诣极有功底的军机章京(军机大臣的秘书、助手)所写。


                    14楼2012-12-08 22:30
                    回复
                      光绪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广西巡抚庆裕例报“十月分雨水粮价”的奏折,奉朱批:“知道了。尔等身膺疆寄(你们作督抚的),务尽心民事,感召天和,庶几雨顺风调,民生咸遂,联所厚望焉。广西地膺民贫,伏莽未靖,又与越南接壤,防务正殷。该抚尤当体恤民艰,庶几雨赐时若。”其间,“你们作督抚的”旁注小字:“尔等身膺疆寄”。“你们作督抚的”显系先写的,写后又对此词句不满,在一旁改为“尔等身膺疆寄”。光绪八年三月二十七日,云南巡抚林瑞联奏报考试事宜的折子,通篇朱点,朱批:“昭通距曲径千余里,士子跋涉为艰,自应准设立专棚,傅学政按!高考试。著照议办理并著免其造册报销。云南军务已平,自(“以”涂去)宜振兴文教,使强悍之民亦有所观感。曲靖府向专考棚亦是网典,著照议建立,以恤士子而(“使夷愚”三字涂去)振文风。”第一处涂改是纠正错别字,第二处涂改避免了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贬意称呼。少年天子学习朱批,还有中途换笔的情况。光绪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两广总督张树声、广东巡抚裕宽例报广东省“拿获逆匪盗犯讯明就地正法”的奏折,通篇被朱点断句,并有朱批两则,前者:“已决人犯即有招供亦无从查核,总在该督抚审问确实,不必徒事具文也。”后者:“自夏至秋三个月中,决过逆匪盗犯八十名,何其多也!尔等为联抚字百姓,毋以杀戮为能。”两则朱批依笔迹粗细看,前者细,后者粗;依笔迹色调观察,前者略浅,后者略深;从笔迹风格分析判断,仍是出自一人之手。造成两则朱批略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年仅10岁的小光绪皇帝在批了一半时嫌毛笔不好用又换了另一支笔。光绪八年三月初三日,吉林将军铭安、副都统玉亮奏“为审明疏防斩绞重犯越狱未获之管狱官兵等按例定拟缘由”折,一式两份文件,内容完全相同,但从字迹判断,不是一人所书,有一件第五扣第四行写了19个字(应18个字),所以后边诸行的字头两件略有不同。两份文件,一奉朱批、一奉墨批。朱批有两则,其一:“该部议奏。仍著铭安、玉亮严访成顺等辑拿逃犯,如限满无获即从严参办。”此批在折末的日期之右侧。其二:“逸囚之案往往捏饰情形,千篇一律,依样葫芦,览之可厌!著查明实情具奏。”此批在折末日期之左。两则朱批字迹相同,颜色不同,一深一浅,是光绪先后所书。另一份文件奉墨批:“军机大臣奉旨:刑部议奏。钦此。”


                      16楼2012-12-08 22:36
                      回复
                        谢。。。楼主的资料贴


                        17楼2012-12-08 22:47
                        回复
                          在此期间,朱批中发现有罕见的两种笔体。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护理陕甘总督署理甘肃布政使杨昌浚奏“为据情吁恳天恩赏赐扁额”折,奉朱批两则。其一,“礼有功德于民者,贝lJt已之;能捍灾患,则祀之。今据奏神灵显应,著照所请行。”其二,“所请匾额已颁发矣。联谁天人感应之理,以尽心人事,为先祈祷,仍是虚文。尔等身任封疆,总在平时修身爱民,政无缺失,庶可饵水旱之灾,遇有祈祷,神必如响,斯应勉之。”前者是少年天子大人口气的话,后者字迹虽然柔弱,但语气则柔中带刚,甚为老道,笔者认为无疑是慈禧所书。到目前为止这是首次发现慈禧亲笔在奏折上的朱批。此两则朱批光绪帝的在前,慈禧的在后,这说明慈禧虽垂帘执政大权独揽,但在朱批祖制上还是相当谨慎的。光绪七年六月二十日,浙江巡抚谭钟麟“恭报春花蚕丝收成分数”的奏折上,通篇朱点断句,并有两则朱批。其一:“知道了。蚕丝为民用所必需,亦厘金所自出,嗣后著将销数赶紧奏来。”其二:“春花蚕丝据报歉收,不知菜麦何如?雨肠寒懊洪范庶征,联时刻魔怀也。”笔迹大相径庭,前者系少年光绪所书,后者为慈禧所书。


                          18楼2012-12-08 22:47
                          回复
                            光绪八年正月二十四日,湖广总督李翰章奏“为访闻承袭世职恐有假冒,请旨先行革职审办”折,通篇朱点,奉朱批两则。其一,“著将陈允祯世职革去,严审惩办。”其二,“著照所请,兵部知道。恩恤世职,原以慰死事之忠魂,承袭时取具宗图册结,由州县以达督抚,岂容稍有弊混?此而可冒,何事不可冒耶?著提陈允祯严切根究,务得确情!”两则朱批,笔迹不同,分别为光绪、慈禧所书。而慈禧的朱批要严厉得多,语气咄咄逼人。光绪八年三月初六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为招商在上海试办机器织布局”折,通篇朱点断句,朱批:“机器织布事属创举,织成则夭下受其利,不成则商民受其累,且贻笑于外国矣!尔其选妥员,觅巧匠,竭力经营之,至优给年限、宽免厘税,乃办成后之事,此时毋庸议及也。”慈禧在其后又批道:“蚕桑为天下本务,机器织布害女工者也,洋布既不能禁,奈何从而效之乎?此事仍当审慎。”在为数不多的几件光绪、慈禧合批的奏折中,两人的口气虽常有不同,但观点基本相同,似此两人观点不同者,笔者只见过此一例。又,奏折中有“本年麦秋之交”被朱笔改为“本年夏秋之交”。光绪为臣工改错别字,很有意思!光绪八年七月初四日,浙江巡抚陈士杰奏“为遵旨据实复奏……浙江道员王荫他呈控查荒被殴一案”折,通篇朱点,奉朱批:“王荫他被殴一案,断非府县唆使,情理显然,乃干奏结后晓晓呈控,实属刁健,著交部议处。至该府前折内‘传讯’二字,本未明白,以致王荫抛得以藉口,今既声明,即著毋庸置议!”字体大小不一,混乱不堪,不知小皇帝那天身体不适?抑或心情不好?总之写的不是正常水平。目前发现光绪帝亲政前的朱批很有限,


                            19楼2012-12-08 22:49
                            收起回复
                              大约几十件,这几十件多数又集中在六年、七年、八年,其他年份极少,尚无直接佐证判明其原因。自十二年起,光绪帝的字愈写愈好,字体宏大,笔道粗重,工整有力,很有韵味。光绪皇帝亲政前朱批的字迹象他本人一样尚未成熟,但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尽可能地把字写得端正工整,这个时期的朱批都较长,自己的意见也表述得很率直。字里行间虽然透着稚嫩之气,却不乏自己朴拙的见解。这里需要说明两点:第一,光绪亲政前的朱批以及慈禧的朱批是首次披露,台湾出版的《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中没有这类奏折。第二,经查核,随手登记档对这些朱批都没有记载,可见这些朱批奏折确系光绪亲政前的实习之作,是否未经发下便归档保存尚待进一步考证。


                              20楼2012-12-08 2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