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吧 关注:15,153贴子:139,959
  • 1回复贴,共1

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澳洲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前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59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有个陌生而重要人物“泰曱晤曱士报记者莫理逊”,他成为李鸿章与张之洞争夺的媒体记者;他揭露了户部尚书翁同拨款60万银两给不法奸商购南洋木材建颐和园,而拒绝拨款给李鸿章为北洋水师购炮弹;他对北洋水师的报道加大了日本睦仁天皇强兵侵华的决心;他对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内幕的评说轰传北京城……辜鸿铭说:



“他的一篇报道等于10个给朝廷的奏折。”



但电视文艺作品不能等同与历史。清末民初,确实有一位著名的泰曱晤曱士报记者活跃在中国舞台上。



与电视剧不同的是,中国近代史上这位著名的泰曱晤曱士报记者正确的中文译名是“莫理循”而不是电视剧字幕上的“莫理逊”。“莫理循”这几个汉字是他194年亲自选定作为中国护照用的中文名字,以后一直沿用,中国政曱府对他的称谓也以这三个字为准。而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他只是一个喜欢探险、热衷旅游的医学院的大学生,而不是泰曱晤曱士报记者。电视剧中关于他197年以前在中国的活动是虚构的。



莫理循全名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年生于澳大利亚。清末民初他在中国北京生活了20多年,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民国成立、袁世凯窃曱国、巴黎和会……他对中国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作为英帝国主义殖民者,他本能地会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上思考和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政曱府雇员,他努力想帮助中国政曱府摆脱政治和经济危机。


1楼2012-12-17 11:45回复




    他原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194年,他游历中国南方,一年后,其游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在英国出版。



    正是因为这本书,他被英国《泰曱晤曱士报》赏识,聘为驻中国记者,197年到北京,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记者生涯。当时中国正处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是世界的聚焦点,也是各国列强阴谋的众矢之的。莫理循来自第一时间的独家新闻,使《泰曱晤曱士报》成了报道中国消息的当之无愧的权威。可以说,当时《泰曱晤曱士报》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中国的莫理循”。



    1912年他应中国政曱府的聘约,担任了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置有房产,当时的外交圈称王府井大街为“莫理循大街”,其英文街名牌一直挂到1949年。他的私人图书馆,收藏了有关中国和亚洲的图书、杂志、地图等文献2万多册,被称为“莫理循文库”。



    莫理循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他以亲历者的身份,利用《泰曱晤曱士报》向西方世界客观公正地报道了北京的“义和团事件”,认为一些西方传教士不尊重中国人感情是整个事件的重要起因,驱散了妖魔化中国的舆论迷雾。




    2楼2012-12-17 11:45
    回复